第三十九章 商讨
李忠信沉下去的脸上,猛然间多出了一抹笑容,他心中高兴地想到,哟,這個杨华,脑袋還挺够用,還挺有想法呢!
不過呢!李忠信对于這個东西的兴趣真就不大,這個东西只能是在這一段時間裡面好用,過上几年,太阳能热水器就会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可是,想到這個东西是他搞出来的,要是不收钱,或者是不合作,后面的一些东西就不好开展了。
于是李忠信笑了笑說道:“杨华,想法不错啊!如果你要有想做這個的想法,那你就让你姐夫多找几個人和你一起,用忠信公司的名义一起干。你负责挑头,以公司這边的名义去谈货源,一定要把成本降下来。前两年的時間忠信公司分文不取,等到了第三年的时候,如果赚到了钱,给公司提百分之十的提成,你看怎么样?”
看到杨华正琢磨着,李忠信笑呵呵地继续說道:“你什么時間做,或者是想怎么做,也先不用和我商量了,现在交给你個任务,先把你姐夫家,国忠大哥家,還有王波和董志国的家裡面安装上這個东西,需要多少钱到会计那裡提,就一個要求,速度要快。我不让你白干,每個给你三块钱的工钱。”
李忠信让杨华用最短的時間给這几個人安装上這种太阳能热水袋,有着两种不同的意义。
第一個意义就是,想要马儿跑得快,只有马儿多吃草。董国忠和梁国富他们两個人沒少帮助忠信公司解决問題,而王波和董志国两個人沒少出力,给他们安装這個东西以后,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第二個意义就是,杨华真要想做這個东西,那么,首先就要进行一种传递式的推广,只有人们看到這個东西物有所值,而且特别方便以后,他们才会安装這個东西。
董国忠和梁国富他们是长青乡裡面的名人,只要他们家裡安装了這個东西,至少会有很大一批人效仿,這样的话,才会有人安装這個东西,而不是你做出来就会有人买的。
王波最近一段時間和梁国富接触的多了,关系也算不错,回头他再告诉王波,和那些关系单位的人說一說這個事情,這個东西很快就能够铺开了。
李忠信更是算得很明白,现在是七月份了,這一年顶多也就還能够卖上一個多月的時間,想要赚到一些钱的话,得等到八三年夏天,真正赚到钱的时候,那至少要到八四年以后。而且這种热水袋技术低,高仿出来的快,持续发展性不大。
无论是王波他们组织在江城市裡面卖鱼的,還是骑行到各個乡镇卖鱼的,有了冰块以后,鱼保证了新鲜,售卖起来也更快了。
销售上去了,在打鱼的效率上,李忠信开始琢磨深挖,他要把打鱼的效率提高,趁着這一年聚拢更多的资金。
李忠信在江边观察了几天以后,心中就已经有了大致的想法。
他让王波把现在所有的人分为了十個组,一個人负责一段江面,专门负责放網,到了出網的地方,和负责摘鱼的一起拽網,這样的话,人员虽然和之前一样,但是,效率会大幅度的提高。
村子裡面的沒有什么事情的妇女,则和李忠信召集来的那些孩童一起,专门摘上網的鱼。
摘下来的鱼由专门的人进行分類,值钱的鱼和不值钱的鱼分开。
鱼打出来以后,由于天气的原因,放的時間不能太长,如果時間长的话,鱼就会坏掉。
李忠信对于鱼摘下来以后进行了统筹安排,前面三網摘下来以后,立刻装到马车上向城裡运输。
這個时候,忠信公司只有两辆马车和三辆手推车,两辆马车和這三辆手推车基本上沒有闲着的时候,饶是這样,运输的速度也赶不上出鱼的速度。
特别是到了下午,打上来的鱼运输到城裡的时候,甚至都已经天黑了,這种情况有待解决。
之前是李忠信组织了一拨人来操作這個事情,两辆马车和三辆手推车能够胜任运输任务。
可是,现在村子裡面很多人都已经动员起来,而且江面的作业面积扩大了很多,两辆马车和那三辆手推车就已经不够用了。
按照董国忠的想法,在這個时候应该添置几匹马,再订购几個马车专用的那种车。
对于董国忠的想法,李忠信很是无语。
董国忠是军转干部,是大老粗,对于今后的发展方向,误区還是相当大的。
先不說买回来几匹马,马车的效率能有多高,而且這样的马只能够拉马车,其他的事情马什么都做不了。
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时候,马车就已经不让进城,开始进行淘汰了,现在這個时候购买马匹和马车,绝对是一种盲目而错误的選擇。
忠信公司现在和竹板屯关联在了一起,李忠信自然不会让董国忠走這样的错误路线。
李忠信扬起头,先是充满阳光地笑了笑,然后才慢慢开口对董国忠說道:“忠叔,這個事情上我有着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即使我們竹板屯和忠信公司這边不买东风解放那类的大车,也是要买拖拉机的,马车的作用以及比重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当中会越来越小,希望您好好考虑一下。”
买几台拖拉机?董国忠听到李忠信的话以后,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李忠信看了起来。
拖拉机和马车、手推车可不是一类的东西,那可是真正的大家伙,整個长青乡裡面,只有几個富裕村裡面有那么几台拖拉机。
竹板屯這边要用集体的名义真的买下来几台拖拉机,那今后竹板屯的很多农民都有福了。
可是,董国忠却沒有立刻答应下来李忠信,因为他总觉得,在這個阶段,购买那么一种大家伙是一件十分不妥的事情。
還沒有等董国忠去和梁国富那边商量,李忠信那边就已经告诉王波,让他在骑行的打鱼队裡面抽了四個脑子好使的人,去学习开拖拉机了。
而且不光是這四個人学习,而是十二個人轮流学习,四個人学习完成之后,就换另外的四個人去学,一直到這十二個人全部学会为止。
李忠信的姑姑叫李淑梅,是江城第二十中学的高级教师,姑父叫于金卓,在江城农机局工作,是分管农机校的副局长。
农机校,顾名思义,开农机的人学习的地方。
当时有這样的一项规定,所有购买拖拉机和大型农业机械的人,他们都要到农机校学习,只有考试合格了才可以领证上路。
這個时候会开拖拉机的人很少,毕竟拖拉机在城郊的普及率相当低,整個长青乡裡一共只有两個村子裡面有那么一两台拖拉机。
這些拖拉机都被当宝贝似的供着,正是因为如此,操作拖拉机和办下来开拖拉机的证就难倒了很大一批人。
李忠信既不走姑父的后门,也不用姑父开绿灯,而是让王波和姑父于金卓說,只要是去学习拖拉机的,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来学习,只要有一点不過关,那都不发证。
李忠信心中清楚,這批学拖拉机的年轻人,也就是再過上几年以后,就会开上小车,他必须要让他们在這個时候就严守交通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