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總有悲劇在誕生
現在先檢驗新隊友。
賽季過半,不止是獨行俠的陣容有變化,馬刺隊更是如此。
看首發陣容名單:瓦塞爾,瓊斯,索漢,尚帕尼,文班亞馬。
對比上次相遇,首發五個人,他們也換了兩個。
陳極今天的對手是尚帕尼,一名標準的鋒線球員,4年1200萬的合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現在的水平。
不過今天的重點不在他身上。
陳極也只是個看客。
球交到東契奇手中,PJ華盛頓和加福德作爲新人,更多的參與到了進攻。
只是感覺方式有點特別。
在如今的獨行俠,在東契奇身邊打球,加入進攻的方式只有一種。
那就是讓東契奇感覺到你在那個位置能直接得分。
要不然連球都摸不到。
大體上跟着跑了幾圈,進攻端的事情,東契奇一個人就幹完了。
偶爾被罩住,纔會把球給出來。
就算PJ華盛頓拿到了球,面對快速歸位的馬刺隊,也有點不知所措。
也許在陳極看來,馬刺隊的防守到處都是破綻。
但是對於現在的PJ華盛頓來講,在投籃,突破和傳球之間,他選擇了打鐵。
很顯然,他還沒有適應角色的變化。
PJ華盛頓這邊還有待打磨。
加福德倒是很快就找到了融入球隊的辦法,那就是擋拆順下喫餅。
在東契奇身邊打球,這確實是最容易的打球方式。
一場比賽打完,喜憂參半。
喜的是比賽贏了,93:124,主場大勝馬刺隊31分。
憂的是,兩個新援的表現都很一般。
PJ華盛頓就不說了,無頭蒼蠅一樣,可能是他在黃蜂隊養成的惡習。
習慣了亂戰。
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28分鐘6中1拿3分,首秀就拉了。
而加福德的數據雖然還行,有10分入賬,但是他的功能和一年級的萊夫利重複了。
不僅比萊夫利貴,還沒有萊夫利好用。
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問題。
唯一的安慰就是,在鋒線高度和移動速度增加之後,球隊整體防守倒是上了個臺階。
全場只讓馬刺隊拿了93分,這一點倒是不錯。
在這個三分球亂彈琴的年頭,讓一支球隊全場只拿93分,就代表着球隊的防守拉滿了。
也是因爲對面是馬刺隊。
連個能單挑東契奇的人都沒有。
這話說的,好像全聯盟能單挑東契奇的人很多一樣,事實上,也就那麼幾個。
屈指可數。
倒是馬刺隊的問題不小。
有時候陳極就在想,一支球隊輸球次數多了,會不會陷入輸球的泥潭,拉不回來了?
比如本賽季的馬刺隊。
自從鄧肯退役,小卡出走,他們的戰績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從總冠軍球隊,到季後賽邊緣,再到勇奪狀元籤,這一年年墜落下來。
還能再起來嗎?
以前陳極從來沒有想過這件事。
畢竟馬刺隊有波波維奇在,作爲現役主教練的最佳人選。
波波維奇對球隊的掌控,是毋庸置疑的。
這可能也是文班亞馬最終歸屬馬刺的原因之一。
不只是馬刺球迷希望文班亞馬能成長爲鄧肯那樣的,二十年如一日的超級巨星。
聯盟也想。
可是現在來看,馬刺隊有了文班亞馬,並沒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樣。
在波波維奇的指導下,化腐朽爲神奇。
球隊贏球,戰績起飛。
反而一直在輸球。
鑑於2024年是選秀小年,甚至有人開玩笑說,這屆新秀最好的球員是詹姆斯的兒子布朗尼。
所以擺爛都沒有意義。
這意味着馬刺隊現在的戰績,12勝38負是他們的真實水平,聯盟倒數前三的樣子。
十分辣眼睛。
也必然會讓波波維奇的執教能力,遭受質疑。
他可能是真的老了。
實際上,他確實老了。
七十五歲對於任何職業來說,都不可能年輕,除非他是修仙的。
這場比賽打完,正式進入全明星週末時間。
本屆全明星由印第安納步行者承辦,同時也恢復了傳統的東西部對抗。
不再執行隊長選人。
這對於陳極來講,倒是省了不少腦子,也不用飈演技了。
東部首發:利拉德,哈利伯頓,塔圖姆,字母哥,阿德巴約。
東部替補:米切爾,杰倫布朗,布倫森,蘭德爾,特雷楊,馬克西,班凱羅。
西部首發:東契奇,亞歷山大,詹姆斯,陳極,約基奇。
西部替補:杜蘭特,庫裏,愛德華茲,戴維斯,布克,小卡,喬治。
看大名單,有驚喜,也有遺憾。
首先就是年輕人的成長了,東部這邊的哈利伯頓和阿德巴約都是首次進入全明星首發。
西部的恩比德和歐文由於傷病,無緣本屆全明星賽事。
還有哈登,就不提了。
每天都在洗鍋,忙得很。
再就是杜蘭特和庫裏,一不小心就被東契奇和亞歷山大擠到了替補席。
年輕人的成長速度恐怖如斯。
本賽季的東契奇和亞歷山大,場均得分都在30分以上,完全代表了聯盟的新生勢力。
唯獨詹姆斯。
不愧是聯盟歷史上最長的河。
他這四十歲的數據,和他二十年前的數據差不多,甚至偶有勝出的樣子。
屬實讓人驚歎。
實話講,陳極不是很喜歡他這種偷數據的行爲,但不得不說,殺一人是爲罪,屠百萬是爲雄。
當詹姆斯常規賽得分突破四萬分,加上季後賽得分,衝着五萬分去了的時候。
已經由量變產生了質變。
不管他這些分數是怎麼來的,一個人能在這個競爭殘酷的聯盟裏生存二十多年。
甚至每年都能把自己維持在上佳狀態。
除了天賦,還有一種超人的執着與努力。
只能說詹姆斯贏麻了。
就是吧。
陳極的存在,似乎掩蓋了他的光芒,每次只要吹詹姆斯的時候。
下邊必然會有一句:
“五萬分能讓他戰勝XB嗎?”
也必然會有第二句:
“哪怕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