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闭关锁国……(求订阅)
“這也能理解,毕竟当时顺治的几個儿子都很小,暂时也沒有哪個表现的多么优秀。要册封太子的话,首先不是册封当时表现最优秀的,而应该是最能活得长久的。”
“对,顺治自己20多岁就重病,转眼就要死去。所以,他肯定不希望下一位皇帝和他一样,20多岁挂掉。”
对于這样的一件事情,不少人表示认同。
不過。
对于康熙6岁登居,不少人亦表示,如此年纪,他又如何能够掌控朝廷?
该不会康熙是一個傀儡皇帝吧。
对于此,陈凡则继续說道:“清朝虽然是少数民族创立的朝代,但是,他们在几千年来渐渐融入汉文化当中,也吸收了许多汉文化的精髓。所以,他们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也比此前有了更多的经验。顺治帝临终的时候在册封康熙为太子之后,又立了四位大臣辅政。這四位大臣对于朝廷非常忠心,如此,在顺治去世之后,整個朝廷也沒有因为皇帝突然去逝而引起内乱。”
“可虽然如此,四位辅政大臣虽然此前表现的比较忠心。可是,時間一久,其中四位大臣裡面有几位大臣就开始变得骄傲自大,甚至独断专权。其中,又以“鳌拜”表现最为突出。而当时康熙年纪尚小,也根本拿鳌拜沒有办法。不過,聪明的康熙帝却是将這一切记在心裡。他表面上還是装做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可是,暗地裡,他却开始积累自己的力量。”
“并且,为了瞒住鳌拜,康熙帝還组织了一群少年侍卫玩起了布库游戏。這让鳌拜对于康熙帝放松了警惕。并且认为,康熙帝始终還是小孩子。可是,他却不知道。康熙帝虽然年纪尚轻,可他已经做好了除掉鳌拜的准备。一次,康熙帝下旨鳌拜进宫。按往常一样,鳌拜自大的沒有任何准备来到了皇宫。可是,他前脚刚到皇宫,后脚康熙帝就让此前组织的少年侍卫将其逮捕。随即康熙帝宣布鳌拜三十條大罪,并逐一清除鳌拜一众党余。至此,康熙帝夺回了朝廷当中的控制权,开始亲政。這一年,康熙才15岁。”
這样的一個年轻皇帝实在是出人意料。
当听到陈凡所說,康熙帝15岁就控制了朝廷,不少人都是暗自震惊。
“這個康熙,看来不简单。”
“难道真如孝庄所說的,他是有龙护体的嗎?”
“15岁将朝廷控制在自己手裡,這一份本事,其他一些帝皇都远远不如。”
一众粉丝在公频上說道。
陈凡也是点头。
虽說清朝是少数民族创建的朝代。
但对于康熙帝。
前世史学家更多的是持正面评价。
当然。
康熙帝的能力并不仅如此,陈凡說道:“康熙帝在铲除鳌拜之后,开始亲政。只是,当时的清朝内部并不是那么安定。首先摆在他面前的,那就是三位藩王尾大不掉。這位三位藩王,就是此前清朝为了入主中原,招降的几位大将。他们分别是吴三桂,尚可喜,以及耿精忠。虽然他们向清廷投降了,但他们却仍拥有兵权。名誉上虽然他们還是受清廷管理,但事实上,他们却是如分封制产生的国家一样,内部高度自制,且拥有极大的兵权,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
“面对着這样的形势,康熙帝开始着手削藩。只是面对着康熙帝的削藩,三位藩王亦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随即,三位藩王先后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与之同时,其他一些地区的将军也跟着加入阵营。一时之间,原本控制在清朝之下的六個省份,相距丢失。”
“但哪怕如此,康熙帝仍然沒有与三位藩王任何妥协。他一方面招抚其他将领,一方面集中力量对付三藩当中最为核心的吴三桂。经過八年的对抗,康熙帝终于平定了三藩之乱。”
可以說。
康熙帝从即位开始,他表现的就无可挑替。
不管是铲除鳌拜,還是平定了三藩。
但這仅仅只是康熙帝的小试牛刀。
在平定三藩之后,康熙帝带兵收复了台市。
随后又驱逐沙俄。
再继续北征漠北,三次亲帅大军平定准噶尔。
“妹哟,這個康熙這也太厉害了吧。”
“6岁登基,69岁病逝,在位時間60多年,這样的皇帝,哪怕与中华几千年来一众皇帝相比,康熙也能排到前例。”
“這让我都有一些不知道說什么才好。”
不少人有一些郁闷。
毕竟。
对于清朝,大家多少還是不爽的。
可现在却发现,這清朝看上去并不像自己想象当中那么不堪。
不但沒有不堪。
好像。
如果康熙帝是一位汉人,那他這样的一众表现,众人都得拍案而起,大声称好。
……
“凡哥,康熙帝的继位者表现的怎么样?”
康熙帝一生陈凡讲完。
這时,众人问起了康熙帝的即位者。
這也正是陈凡要說的:“康熙帝的即位者是雍正。相较于康熙帝,雍正帝并沒有康熙帝那般文治武功。整体来說,雍正皇帝比较低调。但虽然雍正比较低调,可他却是一位做实事的皇帝。康熙帝晚年時間自认为天下已经平定,百姓安居乐业,沒有太多的事情可做,于是变得消极倦怠。同时他還标榜仁义,对官员比较宽松。一时之间,康熙晚年却是弄得贪官无数,一众官员为了博得康熙的喜好,一时粉饰太平。官员安逸太久,整個朝政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
“只是虽然如此,面对着康熙帝遗留下来的問題。雍正却是加以改革。首先是吏治,由康熙帝的从宽管理,雍正则是以严治理。而在经济治理這一块,雍正开始清查财政亏空,对各地官员进行考核。对于税收方面,雍正亦进行了改革。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减轻了百姓负担。這一政策的出现,清朝人口急剧增加。直到乾隆在位时期,清朝人口已相当于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军事這一块,雍正也做得非常不错。雍正在位期间,清海完全归入了清朝版图。”
可以說。
正是雍正的努力,這才造就了乾隆时期的盛世。
也是因为雍正的努力,才让乾隆有着大笔的银子,进而五六次前往江南。
“凡哥,雍正表现的也相当不错了?”
“可以這么說。”
陈凡点头:“雍正的勤奋是在清朝一众皇帝当中数一数二的。据說雍正每天只睡4個小时,累积批阅的奏章达到1000万字。也正是因为雍正的勤奋,当时康熙帝时期,整個国库只有几百万两。而在雍正死去,国库却是多达5000多万两的存余。”
可以說。
如果沒有雍正,也就不可能有乾隆的盛世。
“不過可惜,雍正虽然勤奋,但在他位13年突然逝世。据說,雍正去世的前两天還照常办事,可在第三天之后,雍正就去世了。至于是怎么死的,外界有比较多传闻。但雍正却吸收了康熙帝九龙夺嫡的教训,在他死去。清廷根据雍正生前创立的秘密立诸方法,四皇子弘历继位,也就是乾隆。”
不得不說。
雍正是康乾盛世当中承前启后的一位帝皇。
对于此。
在陈凡讲完雍正之后,不少人也是說道:“沒想到又是一位能力很强的皇帝。”
“人口一下子扩大了3倍,這在历朝历代当中都很难出现。”
“不知道下一位继承者乾隆表现的又如何?”
众人期待着陈凡的继续。
陈凡沒有停下。
雍正之后,陈凡接着讲乾隆。
“乾隆可以說是一位幸运的皇帝,在他很小的时候,康熙帝有一次见到了乾隆,就对年幼的乾隆很是喜歡。而雍正因为此前康熙帝九龙夺嫡的教训,他对于立诸一事也比较慎重。最终,乾隆的即位沒有像父亲雍正那般复杂,很顺利的就继承了皇位。”
“乾隆即位初期,因自小学习儒家经典,所以在治理国家的时候施以仁政。多次免掉民众欠下来的赋税。与之同时,他也积极处理雍正時間留下来的各种弊病。另外,在缓解内部矛盾上,乾隆也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手段,先后释放了多位在雍正时期犯下大罪的众臣。当然,乾隆一方面进行缓解雍正时期留下来的矛盾,另一方面他也学习了雍正时期积极的政策,這也为乾隆后期的治理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开端。在军事這一块,乾隆平定了边疆叛乱,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
“也在這一些政策之下,全国各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幅度的发展,耕地面积扩大,人口激增,国库充实,整個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耕地面积而言,乾隆31年全国已开垦土地达七亿八千万亩;全国人口也从乾隆初年的一亿四千多万人增加到乾隆六十年的近三亿人;国库存银则长期保持在六、七千万两之间,几乎相当于全国每年赋税总收入的两倍,整個社会经济呈现了空前繁荣的新局面。而這一時間,文化事业也很发达,清朝文治武功兼备、疆域空前辽阔、社会繁荣、清朝进入到了极盛时期。這一期间,我們称之为康乾盛世。”
是的。
经過康熙,雍正,以及乾隆三代皇帝的治理之下。
清朝进入到了盛世。
而且這個盛世持续的時間相当的长,达到100多年。
也正是因为康乾盛世。
所以前世很多史学家对于這几位帝皇,大都也是正面评价。
如果不是后期清朝一系列该死的骚操作。
恐怕人们对于清朝会有不少好感。
只是。
当陈凡讲到這裡的时候,一众粉丝都有一些懵了。
“凡哥,刚您說清朝时期有多少人口来着?”
“接近3亿人。”
“国土面积有多少?”
“1300万平方公裡。”
“我……”
众人有一些吐血。
要說盛世。
中华上下几千年,真正可以称得上盛世的沒有几個。
可沒想到。
清朝這一個朝代,竟然来了一個盛世?
而且他這個盛世。
如果从疆域,以及人口来說,更是历朝历代无法达到的。
“這是不是太玄幻了?”
“有一些。”
“不過,虽然我不是很愿意接受。但按凡哥說的,清朝达到现在的规模,也不是一代人的努力。是通過康熙,雍正,以及乾隆三代人的努力。”
“不只三代。其实康熙之前的顺治表现也不错,顺治老爸皇太极也很牛逼。当然,后金创始人奴尔哈赤就不用說了。可以說,清朝有一些像秦国前期一样,奋六世之余烈。這六個皇帝,表现的都很好。所以,這才造就了清朝的盛世。如果在這当中出现了一個败家子,清朝就不可能有這样的盛世了。”
对于此。
陈凡也是点头。
如果真出现了一位败家子,清朝不可能出现這样的盛世。
事实上。
在乾隆中晚年之后,他就开始败家了。
這個时候,陈凡說道:“盛极而衰,大概是感叹自己创造的盛世实在是太伟大了。乾隆执政中期之后,一时好大喜功,六下江南。每一次前往江南,都花费巨大,劳民伤财。而乾隆晚年時間,更是宠幸贪官和绅,至使严重破坏了吏治。”
“后来乾隆突然发现当皇帝当够了,于是就禅位于嘉庆帝。可虽然如此,当上了太上皇的乾隆還是不肯放权于嘉庆。直到乾隆死去,嘉庆才正式亲政。”
当然。
晚年時間的乾隆,要說他的毛病,那可是一大堆。
晚年他号称十全老人。
为什么十全呢?
那就是十全十美,人生圆满,沒有一件遗憾的事。
他還有一系列的收藏爱好。
看到一系列的字画,乾隆就将他收藏起来。
收藏起来還不够,他還会盖上自己的大印。
盖一個大印還不够,他還得在一张字画裡面盖上三四個。
此外。
乾隆還喜歡写诗。
据說他一生写诗四万多首。
可是,這四万多首诗也就只有一首流传了下来。
只是。
這一些其实都不算什么。
這只能算是小毛病。
真正乾隆所犯的大毛病,那则是,乾隆的闭关锁国政策。
也正是因为乾隆的闭关锁国,清朝在后期却是如此的凄惨。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