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狂人日记》,鲁迅……(求订阅)
可以說。
近代以来,這一场思想浪潮不但启发了中华民众的思想。
与之同时,這样的一個思想也诞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人物。
也正是因为這一场思想浪潮。
前世才走出了一條新的革命道路。
“鲁迅,陈凡老师,這位鲁迅先生,就是写《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那位?”
這时。
有一位同学记起来了,向陈凡问道。
陈凡点头:“是的,就是他。鲁迅并不姓鲁,他本名周树人。鲁迅只是他的一個笔名,事实上,在他发表文章的时候,他用了几十甚至上百個笔名。之所以用這么多,這完全是当时這一场思想浪潮太過于激烈。在這裡面有激进派,也有保守派,還有和稀泥派,更有一些打酱油派……這样的一场思想浪潮不仅仅只是写写文章而已,在這一些文章当中還充满着一系列的战斗。”
這也是为什么鲁迅会用這么多笔名的原因。
沒办法。
打架嘛,自然得多搞几個马甲。
要不然人单势薄,怎么和他们拼?
当然。
陈凡說的并不是鲁迅与一众文人打架的事情,陈凡继续說道:“当时新青年搬到北市之后,陈仲甫提出的改变国人思想的建议得到了很多文人的响应。但是,如何改变文人的思想呢?一众人士這时苦思冥想,后来,他们想到了,如何改变大家的思想,那就应该从文章开始着手,提倡用白话文写作。”
提倡用白话文写作,這其实是新文化的一個标志。
虽然可能我們现在看起来,好像我們现在写文章用的也是白话文,应该沒有什么。
可是在此之前,大家写作用的并不是白话文,用的都是文言文。
白话文是上不得场面的。
最多就是大家平时說說话,一但到了写文章,那就得专业一些,所以当时大家写文章就用文言文。
可是。
文言文虽好,但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更不用說,对于那些读书不多,甚至是沒有读過书的人来說。
但如果用一种全新的白话文书写,显然意思就更为简单的多。
哪怕有一些人沒有读過书,但听别人念,同样也能听得懂。
当然。
關於提倡白话文写作,也在当年引起了一翻激烈的讨论。
在這其中,鲁迅先生在白话文這一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时提出白话文写作之时,国内很多人反对。可是,有一位青年,也就是鲁迅,他是十分赞同的。不過,赞同之余,鲁迅也知道。写白话文容易,写出一篇深刻的白话文却难。为此,鲁迅在家裡想了三天三夜。终于,他写下了歷史当中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
在黑板上,陈凡写下了《狂人日记》這几個字。
并且。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鲁迅,陈凡還将這一篇文章给念了出来: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說,他们村裡的一個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個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要說鲁迅的文章,写的不但是极好的,而且极为的深刻。
此前陈凡所念鲁迅的文章,展现的是文笔上的优美,以及意境上的高远。
但真正让鲁迅名扬天下的,并不是他文笔怎么样,而是他文章所表达意思的深刻。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還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個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裡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個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裡的吃人自然不是真正的吃人。
他反对的,则是封建礼教。
正是因为這一些封建礼教的压制。
所以。
哪怕一众百姓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同样也将会被吃。
只不過你先被吃,他后被吃。
后被吃的不是不想吃他,而是想养肥了再吃。
……
“吃人,這篇文章写得也太牛叉了吧。”
“鲁迅,鲁迅,之前我還以为他只是一個写文章写得很好的文人。沒想到,人家的文章简直就像刀子。古人說得沒错,文笔如刀,甚至比刀還要锋利。”
“写得太好了。封建礼教的本质,其实就是吃人。鲁迅先生写狂人日记,揭露的就是這一些腐朽的封建礼教。”
要說近代以来最为知名的文人,恐怕要数鲁迅了。
知名不是他文章写得好。
知名的是,他文章不但写得好,而且還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现状。
同时。
這样的狂人日记,对于民众,对于一众有识之士的思想,也有了一個巨大的启发。
不過。
虽然不少人看起来好像听懂了這一篇狂人日记。
不過陈凡看不少同学的表情,似乎還在思索。
很显然。
单纯的說一個吃人,恐怕大家并不是很明白吃人是什么意思?
想了想,陈凡說道:“如果大家对于這一篇《狂人日记》可能還有一些不是很明白。那么,我們再来听一篇鲁迅先写生的文章,《孔乙己》。”
這时。
有一位同学似乎又记起了這個名字,站起来问道:“陈凡老师,這位孔乙己,就是此前您所說的鲁镇的居民嗎?”
“对。”
陈凡点头。
当年陈凡前往绍兴的时候。
他介绍了绍兴古城,也讲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還讲了社戏。
不過当时陈凡并沒有讲完。
而是留下了,其实在鲁镇除了有三味书屋,還有孔乙己,還有祥林嫂,還有阿Q……等等。
但后面這一些人物,陈凡并沒有讲。
不是不想讲。
而是当时的背景沒有交待。
如果背景沒有交待之下,這样的文章写得再好,你也读不出他的精髓。
所以当时陈凡便暂且打住了。
直到今天。
当陈凡将近代一系列背景不断介绍出来之时,那么……《孔乙己》也是时候与大家见面了。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补,也沒有洗。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裡說,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條條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說话。有一回对我說道,你读過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說,读過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過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說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裡走散了。”
說起来。
孔乙己是一個很可爱的人。
大概如果他在现代這样的一個环境之下,孔乙己說不得還能赢得众人一声好字。
只是。
在那個封建礼教,在那個沒能考上科举,甚至连個秀才都沒中的读书人所处的环境当中。
這样的读书人,却是成为了被他人取笑的对象。
当然。
如果是被他人笑這還罢了。
問題是。
孔乙己同样也在封建礼教之下,被完全的禁锢了思想。
比如他沒有考中秀才,但却還是一直以读书人的身份自居,时不时還总念知乎者也。這当然也沒有問題,問題是,你连自己都养不活,沒有饭吃情况之下,還总自命清高,不肯去找一份工作,甚至不肯工作。至于饿了的时候怎么办,于是只能去偷。偷還给自己找個读书人的借口,读书人的事,怎么叫偷呢?
“中秋之后,忽然间听得一個声音,温一碗酒。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沒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個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說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說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自此以后,又长久沒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钱呢!到中秋可是沒有說,再到年关也沒有看见他。我到现在终于沒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是的。
如果之前大家還有一些看不懂《狂人日记》裡面怎么一個吃人法。
那么。
在這一篇《孔乙己》当中,他却是更为简单的描绘了出来。
孔乙己,不就是被封建礼教给吃了嗎?
“原来這就是吃人。”
“刚才還有一些不明白狂人日记裡面怎么吃人呢,现在总算明白了。”
“是的,孔乙己就是受這一些封建礼教压迫下的人。但他并不是很聪明,读书也一般,所以他只能被吃。而如果那些很有能力的,读书很聪明的。那么等他们上位了,在這样的制度之下,他们就会开始吃人。所以,狂人日记裡面写得。這個世界可能你会被吃,但你也同样可能在吃人。甚至,這個吃人,连自己的亲人都可能被吃掉……”
当然。
除了孔乙己之外,還有像祥林嫂這样的一些代表。
這一些主人公看起来可怜。
但事实上并不是他们能力問題。
至于他们为什么可怜?
根本原因,那就是封建礼教的压迫。
所以。
要想救国,要起找出一條新的道路,那就应该抛弃這一些腐朽的封建礼教,彻底解放思想。
以民主,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去看待問題,并寻找答案。
那么。
国家才能有救。
……
“狂人日记,孔乙己,哪裡有全文,我要背下来。”
“全文肯定沒有,陈凡老师才念出来。不過不要急,我已经录下视频了,到时候大家一起学习。”
“嗯,這样发人深省的文章,哪怕只是读上一遍,他便如醍醐灌顶,整個身心都是为之一震。”
“新青年,新青年,這才是新青年啊。”
前世著名画家吴冠中說過。
就算是画画,画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哪怕就是100個齐白石,他也当不了一個鲁迅。
齐白石這样的画家少几個沒有太多的关系。
可是。
如果沒有了鲁迅,這個民族的心态就不行。
虽然這番话有一些争议。
后来吴冠中又补充說道:“虽然這其实有一些不好比较,一個是文人,一個是画家,两個不是同一個行业。”但吴冠中又說:“我說的是社会功能,要是沒有鲁迅,中国人的骨头可能会软很多。”
不管這句话有沒有争议。
从這裡也可以看出,鲁迅手下的笔对于民众思想的启发该有多么的激烈。
也因此。
读了鲁迅的文章,我們才知道。
鲁迅为什么会是近代以来最为伟大的文人。
這個伟大。
沒有之一。
———
月底啦,求月票。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