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 存粮(求月票) 作者:悠闲小神 军事上的事,王氏向来敏锐,她只在心裡算了算這次增收的税费大概总额,心裡就有数了。 河间郡共十二個县,抛开那些豪强大族掩藏下来的人口,一县万人,整個河间郡就有十二万人口。 取税收平均值75一人计算,十二万人交纳的安冬税就高达900万。 当前北方一石粮食300钱,900万就是3万石粮食。 大庆的3万石折合为现代1860吨,就算有折损,也是上千吨粮食,足以支撑十万大军展开一场大战! 王氏眸光微暗,沉声道:“冀州袁氏和徐州曹氏要在兖州开战,争夺兖州,极有可能是一场大战。” 而且跟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相比,之前兖州红巾军作乱简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 徐月几人闻言一惊,徐大郎直接把徐月捞到怀裡抱着,一副随时准备跑路的模样,尴尬得徐月抽了抽嘴角。 徐二娘问道:“会影响到我們嗎?” 王氏不太确定的摇摇头,“說不好,目前看来主战场在兖州山阳郡一带,距离河间县城很远,但战场上的事瞬息万变,我們只能早做准备,以不变应万变。” 徐月哀叹,“那看来要打也就是這两個月内的事了。” 王氏好笑的看着小女儿皱起来的小脸,她觉得不必太過悲观。 王氏把徐月从徐大郎怀裡挖出来,放在桌边示意她认真听讲。 而后她用手指沾水在小桌上把冀、兖、徐三州画成三個相邻的圆圈,开始了教学。 “今年大家都在說雪下得早,气候出现异常,這個冬天也不一定会打起来。” “等到了开春的时候又要忙着农忙,山阳郡刚刚经历一年的旱情,需要休养生息。” “以山阳郡作为主战场的话,這场战役徐州曹氏后勤补给线会拉得很长,真要打,冀州胜利的可能性很大。” “不過.....”王氏也不敢把话說得太满,又补充道:“我并不知道双方的具体情况,這些也只是我的浅薄猜测。” 浅薄? 徐月猛摇头,阿娘您這可一点都不浅薄!沒有個几十场战斗经验的人都說不出来這些话。 “反正不管怎么說,就算打起来了,冀州败了,我們处在后方,跑路還是来得及的,所以别想太多,该吃吃该睡睡。” 王氏看向了徐大,催促道:“你赶紧多盘几個炕,把今天交出去的税赚回来。” 徐大挑了挑眉,心道不用你提醒老子也知道,但面上還是乖顺的点了点头。 不過听了王氏這番话后,他再也不会把她当成一個普通女人看待了。 不会做饭带孩子就不会呗,有這么伶俐的脑子,還带啥孩子做啥饭? 這就该拿起长枪上战场,建功立业带着他们全家走上那什么人生巅峰! 在這一瞬间,徐大生出了一個可耻的念头,他胃不太好,想、想吃软饭 王氏第一時間察觉到不对劲的苗头,眸色一冷,低喝道:“滚!” 徐大:“好的!” 虽然知道大战随时会来,但日子還得照常過。 不過既然已经预测到战事将近,现在也要提前准备起来,以防万一。 在确定徐月研究室内的小厨房具备一定的储存空间之后,王氏趁现在粮食价格還算稳定,分批次往家中购置储备粮。 徐月自小在南方长大,主食是稻米,现在穿越大庆,苦面食久矣,想让阿娘帮自己屯点稻。 但由于整個大庆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中心都在北部,民众普遍喜食面食,王氏就算想给小女儿多储备点她喜歡吃的食物也沒办法,只能多购买一些麦、粟之类的主流粮食。 家中积蓄花光,买了20石粮食,换算成现代斤两足有1240斤,为了放下這些粮食,徐月把研究室小厨房裡的桌椅给全拆了,小小的屋子堆得满满当当。 一千多斤的粮食放在手裡,徐月睡觉都觉得安稳不少。 不過由于之前吃過了旱灾的苦,徐月又让阿爹出门时给自己带一個陶缸回来,把家裡正在用的附魔塑料桶换掉,将塑料桶收入实验室,存储了满满一桶的水。 就在她们一家把储备粮准备好的时候,袁、曹两家准备开战的消息传了出来,民众恐慌情绪暴涨导致粮食价格一路走高。 王氏前两天购买粮食时一石粟米300钱,但今天出门一看,居然涨到了400钱一石,還有不断上涨的趋势。 但比涨价更恐怖的是,粮铺无粮可买。 打从进入十一月,粮店就不再大批量出售粮食,每人每次只能买一斗。 粮铺外现在每天都排满了长队,徐大带领火炕帮的徒弟们每次路過粮店时,都暗暗庆幸自家速度够快,卡点提前完成了粮食储备。 不過经历了买粮难這個事件之后,徐月一家对大庆现在的混乱又有了深层次的认知,警觉性大大提高,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時間内,只要手裡有钱,就会把钱换成米面油粮等日常刚需。 然而,就在這种紧张而浓烈的备战氛围中,预想中的袁曹大战却并沒有到来。 腊月初八這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波及兖、冀、徐三州,冰冻三尺,车马难行,街道上行人纷纷避在家中,不敢在這种极寒天气下出来游荡。 這样的状况之下,两军无法开战,多方周旋之后,达成和解,曹氏让出东郡给冀州袁氏,而后袁氏大部队从山阳郡撤入东郡待命。 剑拔弩张的曹袁两家,恢复了短暂的和平。 徐大的火炕队已经从一开始的八人壮大到两百多人,他走在城内街巷,凡是见到他的人都能叫上一声徐大师。 就好像整個河间县城内,再也沒有不认识徐大的人。 如此影响,势必会引起上面的关注,刘荣两次登门前来徐家混饭的同时,也对徐大表达出了“你被上头领导看中了,可能马上就要发达了”的信息。 這之后,不知是五叔還是阿山两人谁走漏的消息,整個北城火炕帮弟兄们每日晨昏都会到徐家给祖师爷請安,以求得日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城北徐家,一时风头无两。 只是,在這种一片向好的火热氛围中,徐月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