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统考
如今還是春天,再怎么急求人才,也得给那些读书人两三個月的备考時間不是?
赵曦话音刚落,就见陈衡他们赫然起身,人人神情肃然,朝她深深鞠躬作揖,“吾等替郡内那万千有才之士谢主公之恩。”
天启朝国祚五百年,实行的察举制最开始的确为朝堂带来许多新鲜人才,朝堂一片清明,然而越到后面那些被举荐之人无一不是世家子弟,寒门英才是无這個机会的。
此举势要开古往今来的先河!
赵曦忙让陈秀才他们坐下,一群人商讨起了接下来的新政,以及桃源半月报要刊登的文章內容细节,冯平时不时便在本子上记下几個关键词。
直到深夜赵曦都熬不住了,实在犯困得厉害让他们都先回去,李孝知他们反而一個比一個精神,眼睛在发光。
“陈兄,咱们還是别熬了,這夜裡视物颇为困难。”李孝知拍拍陈衡的肩膀笑道。
陈衡看向室内明亮的白炽灯,不由道:“是也,若是我們小时念书也能有电灯,也不会有此眼疾了。”
不過现在也好了,家裡养猪有了沼气可用,前些日子他们在琉璃厂订了沼气灯的玻璃灯罩,可防止蚊虫飞绕,沼气灯很敞亮,如今夜裡在家中看书也很方便。
眼疾?听到這话,赵曦的瞌睡清醒了些,忙追问陈秀才是何病。
陈秀才只說是他瞧远些的物件有些模糊,像是小时借光阅书造成的眼疾,当然也不严重不妨事。
赵曦听明白了,這是近视了啊。
古代人当然也是会近视的,只是数量比较少,通常近视的是那些读书人,還有一些老年人视力也不好。
赵曦闻言乐了,拍拍陈秀才的肩膀笑道:“這病不妨事,過几天你去医学院找研究光学镜片的医学生。”
陈秀才沒弄明白却也不在意,這眼疾确实有些不便,但习惯之后也不怎么妨碍生活办事。
李孝知他们同赵曦告辞,赵曦回房洗漱睡觉,李孝知冯平他们却精神抖擞,各自回家熬夜写文书。
桃源郡第一家报馆——桃源报馆在桃源县正式挂牌成立。
桃源竹纸经過這一年的推广,至少如今全郡的读书人都用上了這轻薄的竹纸,书铺每周上新也是极受郡内读书人追崇。
哦每周這個時間的记法也是从仙人那裡学来的,听說七日为一周。
书铺售卖的书册多喜歡分两版,一版专供有钱世家子弟的精装限定版,光是表面硬壳還有封面绘图都能成为身份的象征,而寒门子弟不在乎那些只买简单版。
如今郡内又开了一家报馆,听闻报馆的馆长由冯平先生亲自担任。冯平,不少人都知道,這位是仙人们還未统领桃源郡时就收下的门客,如今也相当受到仙人重视,被委以重任。
先是听起来這报馆不一般,详细打听后說是印报纸的,這报纸和书颇为相似。
這弄得不少人颇为郁闷,都是印书何必多此一举又建個报馆,這般麻烦?
因印刷厂活字印刷各项齐全,所以印报纸不难。只是报纸和书籍不同,报纸字字用词都得斟酌,更不能出现一個错字。
所以冯平极为重视,光是校对就进行了三次,確認无误后才让印刷厂进行印刷,三天后正式发售。
新城的孩童多能念书,可桃源县還有不少孩童是沒念书的,听說他们的父母都在努力做活攒钱,争取也把自家孩子送去新城学堂识字。
别的他们不知道,只知道识字多的人在工厂做活赚钱比他们粗人赚得多,所以不求自家娃子成读书人,只希望以后能寻個好工作。
桃源县裡那些孩童平日裡不上学也是招猫逗狗,报馆的一個负责人召集了几十個孩童,笑称让這些娃娃帮他们售卖报纸,届时给他们银钱买零嘴吃。
那些孩童欢喜起来,当即带着那些报纸就走街串巷叫售。
“卖报卖报,桃源半月报首刊,我郡新政细则!仙人首发招贤令!”
“卖报了卖报了,新城医学院最新发现,還有仙界大仙写的奇闻异事。”
“……”
不少人本就对這报馆很是好奇,一听說发售了,立刻询问起来,听說一份报纸才五文钱,比买书便宜多了,立刻就买上一份。
报童欢喜地接過钱把报纸递给那年轻书生便走了,书生拿着那份薄薄的报纸也不惊讶,這就五文钱定然不可能像书册那般厚。
打开报纸就发现和书籍有所不同,书籍也就比成年人手大些,然而這报纸半页就有四本书合起来那般大!有意思。
那书生随便寻了個阴凉处坐下,翻阅了起来。正面写着“桃源半月报”几個标题大字,刊号001,首頁第一则新闻就是赵曦亲写,后由李孝知润笔修改的招贤令。
那书生扫看起来,逐渐神色凝重起来,然后面上愈发骇然,惊得手中那份报纸都跌到了地上,目瞪口呆地看着前方喃喃道:“以考试成绩为招录的标准聘官吏?”
书生呆傻了片刻,忙捡起报纸仔细閱讀起来,因为激动脸越涨越红,握着报纸的手在不住地颤抖。
“同窗们,大事!有大事发生哈哈哈!”书生忽而一跃而起,抓着那报纸朝学堂方向狂奔冲去。
這报纸的文章是赵曦看過的,因笔者是陈秀才那些书生写的,所以字句都有些文绉绉的,赵曦让全改了,上面改用老百姓都看得懂的白话写,而且還特意用上了标点符号,不让读者因不懂断句而看得云裡雾裡。
听說新城学堂的那些孩童,都能认识上面大半的字了。
先前赵旭将军在前郡治所桃叶县就颁布過新政总述,裡面就提及了往后会招贤和兴办教育,不過当时老百姓注意力都在取消人头税上面。
如今……全郡沸腾!
桃源半月报于桃源县首发,报纸也在第一時間发往了郡内各县。
這报纸相当有意思,新政政策,仙人的招贤令细则,還有赵志民口述陈秀才撰笔写的种地心得,甚至還有吸引人眼球的奇闻异事。
哦,那是《聊斋志异》。
反正不管你关心什么,总能在上面找到想看的。
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首頁之上的仙人招贤令,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面向全郡拥有桃源郡户籍之人,无论男女,年满十四岁者,皆可在当地县城进行考试报名,夏末择日考生凭照身帖和准考证参加统一考试,之后還罗列了大致的考试范围。
此举引发了全郡上下的热烈讨论,那些寒门书生神情呆滞,不敢相信地看着报纸所言。
這考试就像是回答問題,不過是把回复写在纸上而已。
竟還有他们的用武之地?他们這些寒门子弟也有当官的机会?虽說不是天启朝的官,但不少人都心裡清楚,如今的桃源郡可不是皇帝老子說了算,整個桃源郡宛若一個国中国,說是当官也不为過。
“我要报名!”学堂裡一书生双目通红,哽咽地道。
若只是靠文采取胜,他不信自個儿比那些世家子弟差!
有些书生抱着试探的心思,带着自己的照身帖去了县衙报名,果真被迎了进去,有专门的人员对他们进行了身高测量,体重测量,還对他们的外貌进行了一番记载。
一人检测,一人登记:“此人国字脸,左眉有痣一枚,右脸偏侧距耳处有一处伤疤,伤疤呈长形约有半寸……”[注
那书生听懵了,忍不住拱手问道:“敢问大人,为何录我面容?”
官差也是和善,答道:“這是上头下发的法子,就是以防有贼人届时替考舞弊。”至于他们为啥這么和善?還不是现在不如往日了?人家仙人都对老百姓和气得很,他们要是敢颐指气使,就得担心自己的饭碗。能不能保得住。
一群书生倒抽了一口凉气,不由点头,确实是個防替考的好法子。
可不是嘛?陈秀才研读了爷爷书房裡關於科举制的所有书籍,又同赵曦结合了高考制度订下的方案。
這般严谨的态度,让不少来报名的书生看到了希望,不像是搞着玩儿的,仙人似乎认了真。报名费也不贵,也就二十文钱,确实可以试试。
消息一出,光是当天在桃源县报名者就有三百人,還有更多人在观望。
其他县也接到了桃源半月报,进行了发售,针对那些偏远村庄小老百姓压根不感兴趣,就先把村长弄来先搞一份回去。
听說有村子买了一两份报纸,村长也是聪明,請读书人先念上面的《聊斋志异》,蒲先生故事写得极吸引人,古代又沒太多娱乐活动,听得老百姓一愣一愣的,又不断鼓掌,直呼精彩。
故事說完了,這才說起了报纸上的其他內容,诸如赵志民仙人的种田心得之类,让偏远村庄的老百姓慢慢接受报纸。
“仙人的意思是說,以后娃娃们都能去学堂裡读书?”有老百姓不敢相信,“若是我儿子能读书识字,那是不是等他满了十四岁,也能去参加考试?說不定也做個官?”
這,不是在做梦吧?
村裡少有的书生点点头:“按报纸所說,应该就是這样。”那书生也蠢蠢欲动起来,想去报個名试试。左右不過几個月的時間。
正在說话间,就见一個身形颀长,面容英俊如朗月的年轻男子肩上扛着一锄头走来,笑了声道:“法子倒是不错。”
众人见那人走過,忙起身拱手道:“陶先生好。”
這陶先生是個奇人,听說也是颇有才学,长相更是清风朗月之姿,却躬耕于田野,着实可惜。
书生忙道:“陶先生,您要不要也去报考?”
男子肩扛着锄头笑而走過:“先等咱们郡内的世家答应再說吧,种地去咯。”
這报纸一出,的确在郡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赵曦的招贤令字字实在可怕,足以让郡内无数世家惊骇。夏末首次统考,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還不看出身地位。
也就是說,他们世家子弟与那些寒门学子,甚至与那些泥腿子竟在同一起跑线上!
他们生来尊贵,怎可让那些人与他们平起平坐?而且……這新政若真的实行,以后怕不止是平起平坐,這些人能骑到他们头上去!
仙人一家统领整個桃源郡,他们不信仙人一家志向只在小小的桃源郡,以后那些人地位可就高了。
這次招录的人,听說是在郡内行各种官吏之责,這若换成天启朝,可不就是入朝为官么?
全郡反对最为厉害的就是钟家,钟德华。
钟老爷子大怒:“万万使不得,這新政一出,岂還有我等立足之地?”
钟家不住桃源县,家住仙桃县。
他们钟家在郡内也算得上世家大族,以前家族中出了好几個朝中大员,就是家族這些年有些沒落了,出的尽是些纨绔子弟,可家中子弟靠着荫蔽日子過得很是舒坦。
先前仙人统领整個桃源郡,让他们捏着鼻子硬认了摊丁入亩的新政,想着粮食会高亩产也就罢了。现如今竟来了這一套?這可怎么行?
“什么仙人,我看赵旭他们就是一群逆军反贼!”钟德华老头儿盛怒之下,在家中唾骂起来。
這钟德华更是为此付出了行动,召集了家中家丁闹事,声称此政不取消他便闹一日,他還要写信至京城,让朝廷派大军严惩這等恶贼。
仙桃县的寒门书生不少,人人都在为仙人新政感到欣喜若狂,却出现了许多世家反对,不少书生在衙门报名时,钟老头的家丁冲至衙门,更是与那些热血的书生起了冲突,而且期间還有不少大字不识的小老百姓参与。
那些小老百姓确实沒学识报考,但他们有资格!他们未来的娃娃可能也有资格!谁不想出人头地当大官?而這些世家大老爷们不让他们有,還要反抗仙人政策?自当跟着那些书生打起来。
只是听說其家丁连着打死了好几個书生,场面一度血腥可怕,若非衙门裡的差役阻止,死的人会更多。
這事一发生,仙桃县内的书生们多不敢去报名。
县城中已有不少世家在暗中与钟德华进行了联系,似乎准备形成一张網逼仙人们取消新政!
仙桃县有赵旭手下的兵驻守,這消息很快就传了回去,整個桃源郡的世家都暗中涌动起来,只觉得钟老爷子沒错。此举一出,他们世家還有何地位?
哪怕是从天上来的仙人,也得遵守他们凡间土皇帝的规矩不是?入乡随俗不懂?别說是仙人了,就是一條龙到了這裡也得乖乖盘着。
消息传回后,赵旭第一個暴怒:“這群辣鸡,竟敢伤人?”
不知道他们现在正缺人才缺劳力么?损失一個,他们都心疼。
李孝知叹了口气道:“此政策一出,其实我們就知道会有這可能。”那些世家子怎么会容忍寒门与他们平起平坐?
只是如今如何是好?当然不可能真的取消新政,否则仙人的威信荡然无存。
刘义开口道:“商谈?郡内世家不少,也不好和他们撕破了脸。”
赵曦冷哼了声:“如果真与世家商谈,哪怕不取消统考,他们必然会提出過分要求,這還何来公平?我报纸所言的皆是笑话!”诸如人家闭卷他们开卷,亦或者他们加二十分之类的无理要求。
萧听云原本坐于沙发一侧安静听着他们的讨论,忽而开口:“旭兄,你收藏室能否打开?”
所有人一怔,齐刷刷朝萧听云看過去。
他是要……
赵旭眼睛一亮:“杀鸡儆猴?”
萧听云颔首眼中闪過笑意,自然是杀鸡儆猴。
如今赵旭身份不一般,更是朝廷封的桃源郡守,他若出城自然有人盯着,而萧听云就好多了。
赵旭一拍大腿:“好,就這么干。”
当天萧听云就取了一把火铳,领着两百個军士出发前往仙桃县,郡内修路虽還未修好,但不少路都很是好走,所以深夜就入了仙桃县,直奔钟家宅院,两百持刀有力的军士把钟家直接包了饺子,围得水泄不通。
萧听云一身黑色劲装,缓步踏进钟府,看着那慌忙穿衣起来的钟德华,淡笑得毫无温度:“钟老爷原来還睡得着啊。”
钟家上下看着外头装备齐全,腰间别着森寒大刀的军士,吓得屁滚尿流,有人更是当场跌坐于地上。這些军士一個個都是专业训练出来的,可不是家丁!
钟老爷子看着萧听云吓坏了,全郡谁不晓得除了赵旭就数這位萧将军骇人,李天那贼人就是他送上路的!這就是個杀神。
钟德华不断摇头:“你不能动我,我家是桃源郡世家,更在朝中有人……”
萧听云冷嗤了声:“朝中有人?天启朝如今早已自顾不暇。”
和匈奴连番打仗却屡战屡败,输了好多城池,老百姓沦为匈奴人眼中的两脚羊,妇女成为泄欲的工具,许多百姓被迫南逃。而国内還有各种农民起义,多地早已自搞自的了。
萧听云身后一军士讥笑道:“你亲戚就是皇帝老子也不管用!”
萧听云也懒得和钟德华废话,修长的手掌抬起示意地招了招,顿时钟家一片嚎啕哭声。
第二日,仙桃县内的老百姓们就听說萧将军奉仙人之命结果了闹事的钟家,就在昨天晚上,一点大动静都沒有闹出来就搞定了。
至于钟家的良田全部充公,预计会分发给原本钟家无地的佃户。
全郡上下世家骇然无比,之前和钟德华老头有所联系的世家吓得忙把书信烧個干净,恨不得在脑门上贴着“我与钟德华无关”的字样。
這一杀鸡儆猴着实有效果,不少蠢蠢欲动的世家一時間都安生静默了下来。
怕死啊,世家也怕死啊。
话语权不是掌握在郡内世家手裡,而是……有兵之人的手裡。
赵旭手裡就有两万多近三万的兵,铁蹄刀枪之下,就看有哪位世家敢成为第二個钟家!
赵旭還挺期待谁家也能再搞点事,他也好打土豪分田地啊,把良田全部充公发给无地农民,就是可惜他们都一下子老实了,谁都不敢冒头。
当然赵曦觉得也不能太无情不是?
她笑得十分和善,冲专门来和仙人商量的世家代表笑道:“其实這也好办,尔等举家搬迁吧。”
离开桃源郡,他们自然就管不着了。
那世家代表听得目瞪口呆,让他们举家搬迁出去?他们世代都住在桃源郡啊,祖坟也在桃源郡内。再說了现在外面世道太乱了,各种大灾小灾還有叛军随时扫荡,哪裡有在桃源郡住着舒坦?不到万不得已,或是杀身之祸时,谁会想走啊?
赵曦见那世家代表震惊,嗓音又温柔了许多道:“其实我觉着世家子弟比那些寒门见识广博许多,不会不如寒门。郡内以后会开学校,学校所习知识多为以后统考內容,诸位可早些报名入学。”
那世家代表:“……”
也就是說,按考试成绩录取這事儿板上钉钉,取消不了了。
老头子嘴唇动了动,许久才硬憋出一句话来:“好,吾等让家中子弟报名入学。”既然无法反抗,那就只能享受了。
他们世家拥有的学习资源可比寒门多,哪怕论真才实学也不定会比寒门差!报名入学就入学!
赵曦很满意遇着一個未来的学生家长。
全郡世家妥协了,自从钟德华被杀鸡儆猴,就沒世家再敢闹腾。
他们听說仙人有一神物名为汽车,能日走数百公裡。今晨搞事,晌午就能看见仙人坐神兽来找他们了,怕了怕了。
对于被钟德华老头害死的那几個书生和老百姓,统统赔钱好生安葬。
這消息很快就传遍整個桃源郡,自此上下皆欢,仙人手段果真厉害。那些還在观望的书生们,你争我抢地前往各自所在的衙门进行报考。
报考成功后,還又特意去了一趟书铺,购买了些考试范围内的书籍。
书商也是些厉害人物,晓得最近這些是郡内大事,不少书生定要买书,更是进行了打包销售活动,一套考试书籍打八折哦。這下子书生和书商同欢,大家都很高兴。
只见在书铺门前還有一些戴着遮面笠帽的女子,欲购买考试书籍,书商笑道:“姑娘是替家中兄弟买的吧?”
那女子摇头:“我是给我自己买的。”
周遭同来买书的书生们闻言惊骇不已,不由上下打量那些女子,小声交谈。
女子听到议论声,给了钱抱着一摞书转身要走,只余下一句话淡淡地道:“招贤令中說了,男女不限,我既符合條件便能去,你们有此闲心讨论不如回去多多温书。”
听說仙人裡有两位都是女子,其中年轻的那位仙子名为赵曦,郡内不少政策都是她提出的。
既然赵曦仙人以身作则成了表率,她们如何不应?
自此,桃源郡统考已成定局,无人可破!
作者有话要說:[注]参考古代科举防替考法子。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