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欺弄 作者:芍药大队长 作者:芍药大队长 字数:1278 人气小說: 果然,就见灵府转脸对他一笑:“你這堆文书一共二十三份,其中有十九份是陈年旧文书,你是觉得崔县令不识字,還是李主簿不识字?” 老胥吏面色一僵。 灵府续道:“而即使是這四份当年的文书,也远沒有紧急到需要你今天阻拦县令的地步。方才我问過李主簿,大宣朝有明文规定,寻常人命案需在案发三個月内破案,并初审结束;盗窃、抢夺、盗墓之类的重大案件需在两個月内破案并审结结束。” 灵府拈起几份文书,指向老胥吏道:“你這裡四份文书,两件是妻妾谋杀亲夫,另两件是钱债、田土纠纷,最早一份的限期也在十五天之后。” 她迈步走到老胥吏面前,伺视着他,一字一顿地:“你這是在欺弄刁难上官,是不是?” 老胥吏被戳得脊背发凉,沒想到這么快就被拆穿了,只得告饶道:“小的怎敢欺弄县令,是、是小老儿我眼花,不曾发现混入了陈年文书,還請县尊和李主簿担待、担待我這一回。” 灵府莞尔一笑:“眼睛花了就不要再做這些费神的事了,否则哪一天真误了大事,岂不要连累上官?” “我……”老胥吏還要辩解,灵府打断他:“您也一把年纪了,這回犯了這么多错处,足以证明你无法胜任现在的差事,回头我帮你回了县尊,准备告老归家吧。” 老胥吏当下就想撒泼,他当了胥吏十几年,靠着就是种种陈规陋习与逢迎钻营在衙门各房攫取好处,由此日子過得十分不错,若是让他就此回家,那以后這些好事他還沾得上边么? 可是对上徐灵府那双逼视的眼睛,又看到那只按着剑鞘的手,他竟然不敢造次了,当下便低头站在那裡默不出声。 徐灵府转对其余诸吏:“你们還有谁的文书着急处置,都拿過来啊!” 几個胥吏哪還看不出今日下场,一個個忙道:“小的们不敢造次,這就回去再仔细检查一遍,再交由上官处置。” 堂下一窝蜂的散了,灵府這才舒了口气。 主簿李邺看着她,目光充满意外的欣赏和佩服。 日影西斜,崔元庭带着人回来了。 一直挂心粮仓那边会有风波的灵府,在看到崔元庭依旧气定神闲的样子时,终于松了口气。 但她稍微留心就发现回来的人很多,其中几名同去的差役都押了人回来。 這說明,還是有事发生了! 崔元庭对迎上来的两名司法佐道:“把這些人带下去看管起来,稍后本官亲自处理。” 两名司法佐,一位是当日曾带队围拢崔元庭的张丘,一位是年龄大些的蔡雄。 张丘因当日和崔元庭的见面有些尴尬,眼看着雷三滚蛋了,他心有戚戚,一直想找机会消弭间隙。 听得崔元庭此番吩咐,他立刻积极表态:“县尊放心,属下一定牢牢看管,不给他们串供机会。” 崔元庭站在台阶上,对后面诸人一抱拳:“各位都是裡正、坊正选上来的良壮,今日仓库失火也幸得你们出手及时,阻止了骚乱,扑灭火源,本官稍后定有奖赏。” 随即吩咐录事带几個书吏,将几十名民壮安顿下去,喝茶休息。 灵府眼尖,发现民壮中有几個熟悉的身影,正是何新和当日几個被崔元庭解救的百姓。 直到忙完這些,崔元庭才进了堂中。 李邺关切地询问官仓失火之事,崔元庭便把经過讲述一遍—— 原来今日放粮时不知哪裡来的一波泼皮,挤在队伍中肆意捣乱,崔元庭让衙役上前制止,這些泼皮不仅不收敛,反而越大搅乱,甚至和衙役推搡,還嚷嚷官府打人之类。 崔元庭见情形不对,便让提前预备好的民壮分出人手上前制住闹事的那群人。 就在此时,不知何人大喊官仓失火,惊扰民众,眼见就要发生骚乱,幸亏崔元庭早早防备奸人作祟,其中重点防备的就是不轨之人打粮仓的主意,所以提前让李邺召集了六十多名人手的缘故便在于此。 从楚云馆回来后,崔元庭就把六十多名人手分作两班,日夜不停地在官仓周围隐蔽巡逻,這一番布置果然沒有白费,一干宵小尽被拿下。 李邺听得惊心动魄。這些人胆大包天超乎想象,要不是崔元庭料事在先,今日出事可就难辞其咎了。 灵府注视着崔元庭波澜不惊的诉說,心下又宽慰又敬服。 這個县令之位可真不好坐啊! 崔元庭讲罢自然也问起胥吏们是怎么回事,李邺便把胥吏用陈旧文书蒙骗之事一一說了,又大力夸赞了灵府一通。 崔元庭听罢,望着灵府目露赞许,灵府微微低下头。 崔元庭又对李邺道:“這些胥吏刁滑惯了,平日营私舞弊,如今欺弄上官,着实可恶。此等人不可再留,打发了他们另选可用的。我看你当日选的這批民壮就很不错!” 李邺闻听,露出些喜色:“县尊的意思,是要从這些人中选?” 崔元庭点点头:“本官上任以来,观县衙诸吏役多惫懒奸滑,正好藉此机会清理一番。” 大宣朝有统典,裡面对州县官署用人自有其规范。在县衙官署這一级当中,除了县令、县丞、县尉、主簿等是朝廷品秩内的正经官员,其他胥吏无品无秩。 他们当中部分由州府掌握任命权,如仓督、县学博士、市令以及管理岳镇海渎祠庙的岳渎祝史(专门祭祀山海神灵的祝官),除命令仓督、市令不得用当地人外,其余皆无硬性要求。 胥吏任期四年,若无過错也可长期任职,而县官对胥吏们有选任和贬退权。 說起胥吏之苦,李邺在這個方面远比崔元庭有发言权。 他在楚邑近三年,受了這些奸徒无数明亏暗绊,可在蒋县丞的一言堂之下,他什么办法也沒有。 但是现在崔元庭来了,他是明公正道的一县之令,他要贬退另选,自然沒有問題。 更何况,崔元庭還是从他李邺招募的人裡选。 這不仅仅是激浊扬清,還是婉转地卖了他李邺一個面子! 县衙胥吏虽然无品无秩,表面上只能得到免除自身部分赋役的待遇,并在当值时管吃,可身在衙门好办事,自然有无数明裡暗裡的好处可拿。 特别在动荡的时代,這样半個官家人的身份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 李邺心中欣喜不已——难道日后真得能過上好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