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4章 雙方交鋒
電視臺長說:“這篇電視報道從體裁形式上是新聞特寫,這種表達方式完全符合新聞特寫的表達形式,如果說從技術要求來說這篇特寫有什麼不足的話,就是後面加了王曉臣書記的人名和鏡頭。
這也是我們的記者政治素質較高的體現。”
張久妹讓他們把帶子從頭再放一次,指着前兩條新聞說:“你們按這種形式播發稿件不可以嗎?”
電視臺長說:“任何具有傳播價值的新聞都有其宣傳價值和新聞價值這兩個價值,有的新聞宣傳價值居第一位,新聞價值居第二位,有的則新聞價值第一位,宣傳價值第二位。
我們是省電視臺,對省裏的領導出面的反映全省面上工作的新聞,宣傳價值居第一位,新聞價值第二位,在播發時以動態新聞的形式出現。
太寧市雖然是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但一個市裏的活動對省臺來說新聞價值和宣傳價值都不大。我們記者抓住了太寧市周市長和深州投資考察團帶隊的人是親兄弟這一新聞,拍攝了這篇特寫,並且在後面兼顧了王曉臣書記的鏡頭,表明我們的記者考慮到了王曉臣的身份,有着較強的政治意識。”
張久妹對齊國棟說:“臺長的解釋你也聽到了,回市裏向曉臣同志如實彙報,他如果有哪些還要講的可以直接給我打電話或者當面說,不要爲難你們這些人。”
王曉臣聽了齊國棟的彙報後惱羞成怒,“這個老太婆,年齡馬上到了,要求去人大褚書記還不同意,留在常委班子裏成了老頑固,死卡條文框框,一點改革意識都沒有。”
齊國棟站在他面前既不好反駁他,也不願意隨着他說張久妹的壞話,只有默不作聲。
王曉臣等了半天也沒有等來附合的聲音,不耐煩地擺了擺手,“你先回去吧。”
齊國棟如得到大赦般地迅速離開了王曉臣的辦公室。
王曉臣拿起了桌上的電話,撥着張久妹辦公室的電話號碼。”
“張部長嗎?”
電話那端傳來張久妹的聲音:“我是張久妹,請問哪位?”
“哎喲我的大姐哎,我是曉臣,太寧市的曉臣。”
“是王常委呀,大姐上了幾歲年紀耳朵有點背,沒有聽出來,王常委別生氣。”
張久妹說話很有分寸,王曉臣是省wei常委兼市wei書記,她喊王書記有些居高臨下的意思,喊他王常委表達的是兩人是同級的意思。
“哪裏,張大姐年富力強,正是幹事業的好時候。”
張久妹心裏想,你打電話肯定是爲了電視臺的事,你不說我也裝作不知道,看誰能沉得住氣,藉着他的話音說道:“謝你吉言,大姐將來提拔了第一個請的就是你王常委。”
王曉臣本來是等着她問自己打電話有什麼事再說事,見她就是不問,只好自己先說明明打電話的目的:“張部長見到我們市裏的齊部長了沒有?”
張久妹說:“你說的是國棟部長?他剛從我這裏走了時間不長。”
張久妹還是沒說她對那件事的態度,王曉臣心裏暗罵了句“老狐狸”,語氣上卻裝作很隨意的樣子,“張部長對這件事什麼態度?”
張久妹說:“太寧市wei寫的報告我們省wei宣傳部十分重視,我當着國棟部長的面把省電視臺的臺長和與那篇新聞特寫稿件相關的人員叫到了部辦公室,我們一同又重看了一遍那個新聞特寫。
電視臺長說他們是省電視臺,處理地方新聞至多發個一句話、一個鏡頭的簡報,記者找了一個有新聞價值的角度拍攝製作了一篇新聞特寫,才把稿件播發的時間拉長。
他還說,記者特意在新聞的後面加上了你會見招商考察團的介紹和你的鏡頭。”
王曉臣說:“張部長在黨委、政府工作了幾十年,知道書記和市長兩個人的位置關係,同一篇新聞,把市長的內容表現得那麼多,最後纔有我一個介紹、一個鏡頭,讓太寧市的幹部看了會怎麼樣認爲?會不會認爲在太寧市是書記排在市長後面?”
張久妹半開玩笑地說:“領導幹部的排序是組織部門決定的,不是新聞記者決定的,反正大姐是知道書記的名字排在市長前面。”
王曉臣並沒有跟着張久妹的節奏走,反而更加氣憤了,“我知道周市長過去是你的副部長、報社的黨委書記,在省宣傳口有着人脈關係,省電視臺長的話不是爲記者打掩護,而是爲自己的行爲打掩護。”
張久妹的聲音也凜冽起來,“王常委的意思是我也是周勝利同志的人脈關係了?我個人認爲,處理一個人不能根據個人喜惡,要有法紀依據。
我們宣傳部門一直做宣傳工作,對法紀理解不深,王常委感覺到記者違反了哪一條法紀,該受到什麼處分,把具體條文寫了給我,我按照王常委的要求組織相關會議作出處理決定。”
王曉臣也知道不經張久妹這一關,他對電視臺記者的處分全是空,耐着性子說:“張部長,你與我年齡差距不大,但你工作時間較早,接受傳統觀念的教育比我多,思想上條條框框較多,我們的有些想法不完全一致。”
張久妹冷冷地說:“是呀,我們這些老古董跟不上形勢了。”
王曉臣說:“張部長在工作上依然充滿着朝氣,改革意識不亞於年輕幹部,但在對人的問題上我個人認爲有些保守。比如領導幹部對某些紀律性較差的幹部員工作出處理的決定,不能找到規定條文再處理,而是作出決定後按這個決定對應相關的法紀規定。”
張久妹問:“這就是你們改革者的想法?”
王曉臣明知她的話充滿了諷刺意味,卻裝作沒有聽出來,回答說:“改革年代就得有改革的思維方式。”
張久妹冷笑着說:“受教了,我等着你把邊把對記者、編輯、值班主任處理的意見和相對應的法紀條文找好了給我,再到省wei辦公樓時到宣傳部坐一坐,我也好多接受王常委改革思想的薰陶。”
兩個人的話到這份上了,張久妹依然沒有追究有關責任人的口風,王曉臣不打算再說下去了,直接說了兩個字:“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