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攻佔渭南

作者:一夜濁流
雖然大多數人很不理解歷天潤的行爲,但還是照做了,他們把這一份疑問深深的藏在了心裏,他們知道,自己的頭領最終會解釋這一切的,會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有林沖的騎兵保護,歷天潤的撤退變的有條不紊。

  正在攻打函谷關的高球卻很敏銳的感覺到武松的薄弱,作爲一個軍中宿將,他很清楚的認識到,武松這一行動的背後的真正原因。

  如果是自己,就會把自己的敵人徹底的消滅在函谷關古道內,不給對方一絲的可趁之機,現在對方竟然撤退了,這隻能說明對方的後方有重要的變故發生,或者是對方的兵力不足,不足以和自己死磕。

  而以他多年的經驗判斷,對方的這一行動背後,肯定是後方出現了極大的變故,第二種的可能行非常之小。

  做出這個判斷,是基於古人那種固守地盤,不放棄一城一地之失的基礎上,這一基礎在明滅和建國初被驗證過了,在戰略上是正確的,在戰術上是錯誤的。

  君不見明滅流寇轉戰各地,屢剿不滅最終成爲明朝滅亡的直接原因,君不見建國時革命軍萬里長征,轉移革命陣地,保存有生力量,爲以後反擊保存了有利力量。

  其實,說白了,還是一句話,地盤是死的,人卻是活的。

  但古人對土地有一種現代人不可理解的狂熱,都有一種致死都不會放棄的理念。

  “徐寧,敵人恐怕後方空虛,我們這時可以反攻,轉敗爲勝。”高球用極爲自信的話語對身邊指揮戰鬥接受函谷關城池的徐寧說道。

  “大人,對方有騎兵保護,我軍主要都是步兵,一旦離開城池,在荒野古道之上,面對騎兵,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加上我軍長期奔波,疲累不堪,恐怕稍遇挫折就會出現大變啊!”徐寧似乎對武松做出的撤退有自己想法,聽到高球相問,沒什麼猶豫思考,就直接回答道。

  他本來想說‘一遇挫折,恐怕就會潰不成軍,大軍就會毀於一旦’但這樣的結果,徐寧不想說的過於直白,他覺得高球應該能想到這一點,不然,若是高球堅持己見,自己說出那樣的話來,豈不是找不自在。

  高球環顧四周,見周圍的士兵都是機械的在聽令行事,沒有一絲生氣可言,更沒有悲哀、憤怒或者是嗜血、冷靜、那種不顧生死一用而上的感覺,有的只是疲憊和無力。

  看到這樣的情況,高球也有些無力,知道就士兵們現在的這種狀態是很不滿意的,但同時又想到武松後方肯定有了變故,此時正是大好機會,此時攻擊定能一舉定乾坤。

  “對方後方出現變故,此時正是我們一舉擊潰敵人的大號時機,雖然我軍疲累了一些,只要我們在後方督戰,應該能贏了這次戰鬥。”高球諮詢性的看向徐寧,想聽聽徐寧還有其他的意見補充,作爲一個統帥,兼聽是必須的素質。

  徐寧伸手一指,也不言語,高球順着徐寧的指的方向看去,卻見華山衆軍緩緩撤退,撤退的時候,毫不凌亂,步伐整齊,紀律嚴明,騎兵更是列隊步兵的後方,虎視眈眈的注視着自己等人的一舉一動,若是自己一膽下令追擊,定會被對方迎頭疼擊,而自己的士兵,已經受不了再一次的失敗了,若是再次失敗,定會潰敗,此時函谷關大門打開,若是潰敗大軍一發不可收拾,到時,恐怕士兵就會逃散一空,幾萬大軍逃散無蹤了。

  想到這裏,高球瞬息間熄滅了剛纔想要追擊華山軍隊的想法,一心一意想要保存實力,佔據函谷關。一面休整軍隊,一面給各個好友寫信,令手下的人四處送信,好掩飾自己這一次的大敗虧輸的事實。

  卻說高俅在函谷關休整了半個月,見沒有什麼可乘之機,認爲華山賊寇已經不是一般的賊寇,作爲一個長期管理軍事的領導,很清楚作爲一個武裝力量擁有騎兵是什麼樣一種狀況,通過與武松的交鋒,高俅心中認識到,這不是一般的賊寇。

  但這一次大敗虧輸,臉面無存,總要遮掩一下,要保持自己能怔善戰的形象,還要派宿將去攻打武松。

  卻說武松聽得手下報信兵傳來消息,說是高俅攻打函谷關,就明白自己設下的圈套已經不能把高俅留下。畢竟自己的兵力遠遠少於高俅,不是在開闊的地方,只要自己的兵力精銳,氣勢足,就可以殺散。在這樣的狹窄的地方,如果一味殺戮,容易引起對方的拼死之心。武松一面下令讓函谷關的守將,還有追殺高俅的騎兵隊伍回頭,一面收攏部隊,集中兵力,一面派出刺探兵馬,四處打探消息。

  “高俅呢?”武松對探聽消息的軍士問道,“是否已經向洛陽轉移?”

  “秉大頭領,高俅率領殘軍敗將一路向洛陽而去,留有五千人馬駐守函谷關。”探聽軍士趕緊向武松彙報道。

  武松心算極快,眼睛一眨就知道高俅真正撤退到洛陽不到一萬人,也就是高俅要想在短期內重新組織圍剿是不可能呢,做出這樣的判斷,是根據大宋特色兵權制度而來。

  大宋練兵是一回事,帶兵打仗是另外一回事,兵員調動,出動兵馬等一系列手續是很麻煩的。

  渭南是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是中原地區通往陝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

  晉時,置渭南縣,隸雍州京兆郡。

  隋初,置雍州,不久改爲京兆郡,渭南屬之。

  唐武德元年,渭南改隸華州。

  宋元豐元年恢復渭南縣,隸永興軍路華州華陰郡。

  渭南是八百里秦川的第一站,若說華州是關中的最後一道門戶的話,那渭南就是關中的客廳。

  渭南背後有京兆府,前面有華州,潼關,函谷關等雄關要塞,城牆建的並不高,護城河也淺,雖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的說話,但卻不是兵家必爭之地。

  卻說渭南縣令在縣衙大堂焦急不堪的來回走動,早已經令縣城守軍,不斷的來回上城頭探望,看是否高大帥已經得勝回來。

  正在焦急不安之時,卻見探望的軍士小跑着過來,對縣令道:“縣尊大人,高大帥的先鋒已經得勝歸來,小的是否派人迎接?”

  渭南縣令壓根就沒有想到高俅會失敗,忙對軍士道:“命令下去,安排宴席,我親自出去迎接高大帥得勝歸來。”軍士答應下來,忙去安排宴席去了。

  渭南縣令走上城頭,卻見道路盡頭行來一隊人馬,只見,勝期高展,上面大書一個“高”字,卻是高俅無疑。

  渭南縣令大喜,忙令守城軍士大開城門,率領軍士親自前去迎接得勝歸來的高大帥。

  這支冒充高俅軍隊的不是別人,正是武松派鄧元覺,晁蓋,魯智深三人率領的一千步兵。

  渭南縣令出城門二十丈迎接,等的鄧元覺走的近了,這才發現這些人等都不是官兵,只見領頭的一個光頭將領眼神兇狠的看着自己,正要讓城門關閉,卻聽的耳邊一聲大吼:“賊子,死來!”一匹快馬迅速接近,一根精鋼禪杖忽然從遠處飛來,從渭南縣令的胸前透入,從胸後透出,其他跟隨渭南縣令出來迎接的軍士,發一聲喊:“不好,是華山賊寇!”衆人齊齊回頭向城門跑去。

  此時,離渭南城門也不過是二十丈的距離,速度快的話,確實可以逃命。

  卻聽的背後馬蹄聲響,一人手持鋼槍,身穿盔甲,附身馬背,長槍前指,追上一人,就刺死一人,轉眼間把隨渭南縣令出迎的軍士都一一刺死,鄧元覺早就把禪杖收回。

  由於晁蓋截殺出迎的軍士,爲鄧元覺,魯智深兩人贏的了時間,兩人迅速佔住了城門,讓華山士兵蜂擁而進。

  此戰好無懸念,只是輕傷七八人而已。

  攻佔了渭南縣城,林沖帶領五百騎兵尾隨在後,往來探刺,防止意外出現其他官兵,而其他各位頭領都全力運送渭南縣城的糧食,縣庫的庫銀等物。

  渭南縣城不必華州,華州畢竟位於華山腳下,就是求援,也是向渭南求援,而渭南不同,渭南緊鄰京兆府,也就是西安府,京兆府是大宋重鎮,是大宋整個西北的戰略要地,是北攻遼國,西攻夏國的大後方,大倉庫,是兵力最爲集中地地方。

  渭南若是向京兆府求援,兩地如此之近,迅速補充兵力,救援渭南,是武松不想看到也不想聽到的事情。

  畢竟,華山現在全部兵力,不足一萬,加上分散兵力,在平原曠野之中,對沒真正經過戰陣的華山新兵來說,遇上常年在西北邊陲打仗的精兵來說,這是一個毫無懸念的問題。

  先前的勝利,畢竟勝在一個“奇”字,當真正堂堂正正的面對敵人的時候,自己的弱勢就向陽光下的春雪,不堪一擊。

  整個華山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林沖率領的騎兵更是封鎖圍城南北西門,只開東門,更是用快馬排除若干探子,對京兆府嚴密監控。

  武松早就對衆人鄭重囑託,務必在京兆府發現之前,把東西全部運送完畢,而且,最主要的是,若是萬一被發現,有林沖掩護,其他人等全部扔下輜重,迅速撤回華山,以華山爲依託,抗拒官兵。

  渭南被華山衆人攻下,卻有一小兵叫做張六七的,混出東門,走出十里,在一個桃花莊的地方,表明身份,暫借一個農家的一頭毛驢,繞道向京兆府趕去。

  經過一番長途奔波,趕到京兆府的時候,已經是晚上掌燈時分,面見京兆府知府,道:“知府大人,小的是渭南縣城守城的張六七,特來報信,那華山賊寇,不知怎麼就打敗了高大人,攻破了渭南縣城,正在往華山賊巢運送糧草,請大人速速發兵,前往救援。”

  京兆府知府宋昭聽的大驚失色,正在喝茶的茶杯掉在地上都不知道,茫然道:“高大人不是率領兩萬人馬圍剿華山賊寇麼?華山賊寇怎麼又攻佔了渭南縣城,這可如何是好?”

  張六七對於京兆府知府宋昭的問話,也不知怎麼回答?你是知府,你都不知道,我一個小小的縣城軍士,怎麼會知道?

  宋昭畢竟是知府,很快就反應過來,連忙吩咐左右,道:“速度去通知建德軍節度使仲忽。”左右自去通知建德軍節度使仲忽,宋昭一面派人護送張六七去面見仲忽,一面調集京兆府的官兵,準備前去截殺華山賊寇。

  他很清楚的知道,就自己京兆府的官兵,面對打敗高大人的華山賊寇,顯然有些不夠看,而且自己的官兵都是步兵,不比建德軍有騎兵策應,若是有騎兵前去突擊,定能一戰而下,殲滅華山賊寇。

  心中又想:“我知府官兵,雖然打不過華山賊寇,但他們現在正在運送糧草,豈不是正是殲滅他們的好時機,正是上天送給自己的一份大禮。”

  當下,宋昭也不及細想,迅速集合兵馬,向渭南救援而來。

  張六七見了建德軍節度使仲忽,向仲忽彙報完情況,並沒有他想象中的迅速召集兵馬,而在軍中一邊沉思,一邊度步,一邊對張六七道:“我這邊還沒有收到消息,你說的情況,我要彙報檢校太尉定奪。”

  仲忽口中的檢校太尉不是別人,正是童貫,此時童貫已經被宋徽宗召回東京,先不說能彙報上不能,就說仲忽面對渭南北攻佔,賊寇在掠奪渭南糧草的時候,無動於衷,卻令張六七很是詫異。

  張六七不知道的是,仲忽是貧民出身,積功升爲建德軍節度使,對於朝廷逼良民上山爲盜,早就不滿,對於華山賊寇早已耳聞,也有些敬佩華山好漢們的行徑,此時聽說華山賊寇打退高俅,攻佔渭南縣城,心中還隱隱有些快意。

  宋昭率領五千官兵,急行軍,來到渭南,此時已經是三更時分,渭南城一片死寂,一盞燈火也無,一聲狗叫也沒,心中也是沒底,畢竟自己憑的是一個渭南守城軍士所言,誰知道這中間有什麼變化?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