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江宁博物馆
每天,拥有60亿人口的地球,都环绕着各种风暴。对人们来說,唯有切身相关的风暴,才能带来真正的震动。
就像现在,尽管梵蒂冈的先生们忙的累死累活,可始作俑者,两位德国教授,以及凑数的陈易同学,却坐在博物馆的客厅中喝茶。
郎教授陪坐在旁,一面充当翻译,一面肆意的喝着博物馆方送的上好碧螺春,用英文赞叹道:“同样是doctor(博士),中国的博士就只能喝茶,德国的博士就能喝好茶,不公平啊。”
說完,他又挤眉弄眼的对两位德国人道:“要不是有你们在,我是喝不上這么好的茶的。”
陈易听了就笑。郎教授胖胖的大手,捏着二两装的小茶杯,着实很有喜感,更别他性格幽默,整個人都充满了令人开心的元素。
卡尔用英语回道:“如果我們在江宁居留一個月的话,恐怕就不会有這么好的茶了吧。”
他知道陈易听得懂简单英语。
“永远是客人的待遇最好。”郎教授說着,一口气喝完杯中茶水,转手又倒着水,道:“江宁博物馆,最出名的除了恐龙化石,就以茶水最好。”
大家都笑了起来。
等到整壶茶都喝完,郎教授這才拍拍挺直的肚子,笑道:“该出发了,陆在元怕是早就等急了,其实鉴定艺术品這种事情,就应该找鉴定师。找了鉴定师又不放心,這种啊,就是官员,只是劳累三位了。”
“仔细一些是应当的,尤其是出现了前天那样的事情。”安德烈充满同情心的用英语道:“梵蒂冈赠送礼物,大家都不敢收,真是可悲。”
“的确可悲。”郎教授哈哈大笑。他们正是要去鉴定梵蒂冈赠送给中国政府的一些艺术品,虽然是不用给钱的,但对博物馆方面来說,只要签字就意味着风险,若是异日被人检查出是赝品,那就不止是丢人的事情了。
故而,在听說了著名的萨摩圆柱都涉嫌千年前造假,原本开开心心的博物馆馆长陆在元坐不住了,好說歹說請托郎教授帮忙鉴定。他打的也是好主意,国内能在這方面发言的专家学者并不多,郎教授算是其中较有声望的,所以只要他說是真货,那等闲砖家,就不敢随便叫板。
至于陈易,算是被郎教授拉来的高阶苦力,与纯粹的低阶苦力不同,他有资格与三位教授一起喝茶聊天。虽然用英语插不上几句话,却是比卢帆等打杂的研究生舒服多了。
馆长陆在元,果然是心急如焚的等在外面的小厅内,不顾形象的在一群研究生面前转圈儿,活像两天沒出门的狗儿。
郎教授倚老卖老的和他打招呼,陆在元有求于人,姿态放的甚低,只笑呵呵的拉過身后沙发上的两人,介绍道:“几位教授,這位是段荣段先生,咱们江宁的一级鉴定师,這位是崔聚,咱们江宁博物馆的研究员。”
陈易躲在三個重量级教授身后,基本也算做“几位教授”中的一员,看着其他人谦卑的模样,简直有种虚幻的感觉——什么时候,自己竟然有资格与世界知名的教授,一起鉴定歷史文物和艺术品了。不說相差悬殊的年龄,就是知识层级也差着老远。
不過,這种感觉却是非常的好。
崔聚和段荣之所以谦虚乃至拘谨,是因为他们受摄于郎教授等人的知识水平和学术地位,這种低姿态,与父亲属下的先生们,是全然不同的。
陈易紧随着三人,向博物馆内走去。
厚重的钢门后,可以看见排列整齐的众多文物,其中以雕塑和碑刻居多,总数大约在500左右,至于浮光异彩的绘画仅有聊聊数十幅。按說梵蒂冈赠送的文物总数,已是历年来国外赠送较多的一次了,但就总价值而言,却并不很高,约有千万美金的样子。
陆馆长皱巴着脸,道:“這两天,就要麻烦几位了。”
其他人早已知道,郎教授转向陈易道:“你好像快要高考了,這两天想看就看,想做别的也无所谓,不用拘束。”第三十八章江宁博物馆
陈易笑着点头道:“沒事,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他的眼神却沒放在梵蒂冈的文物上,而是远远的看向前方的库房。那裡堆满了或大或小的史前化石——江宁博物馆以此闻名,光是每年用于展览的数量号称全国第一,收藏在保险室内的就更多了。
从他的方向,除了大大小小的恐龙骨架,尚有整版的鱼类、鸟类以及植物化石,一些特殊的史前生物,如三叶虫等“名石”被放在镶嵌的箱子中,摆在不锈钢的架子上。如果需要的话,通過机械传动装置,它们就能自行替换正在展览的其他化石,同样的技术也应用在美国史密森尼等博物馆中,造价不菲。
更大的,又或者展览价值更小的收藏品,大抵分门别类堆放在油布下,除了少数幸运者之外,它们从出土之日起,就再沒有见過阳光。
其他人早都忙了起来,陈易看着长宽各有千米,阴凉舒适的库房,忍不住问道:“你们有始祖鸟的化石嗎?”
“始祖鸟?”研究员崔聚险些笑出来。他虽然主要钻研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可在江宁博物馆,对化石的了解也不算少,看在陈易年纪尚小的份上,好言解释道:“始祖鸟的化石总共只发现了10個,多数都在德国,算是人家的国宝,我們想见见都难。”
他向两位老外呶呶嘴,道:“他们有考古圣地索伦霍芬,郎教授应该去過几次。始祖鸟的,基本都是在那裡出土的。”
“他们两個還真是索伦霍芬研究院的,先前去那裡认识。”郎教授笑着点点头,用慢悠悠的语调道:“你接触考古比较少,那德国的索伦霍芬有独特的地理條件,湖底的泥浆是化石的天然保管物,只要动物尸体进入泥浆,很快就能保存起来。他们還曾经找到過一根始祖鸟的羽毛。相当了不起。”
他這么一說,陈易总算是理解了其中的关节,笑笑又不禁道:“那有其他类似的化石嗎?同时代,或者同类型的。”
“陈先生若是对化石感兴趣的话,结束后我可以送您一件。”走在前面的陆馆长担心浪费教授们的時間,争分夺秒的道。
陈易一点不客气的笑道:“那就多谢您了。”
陆在元一愣,也笑了起来。
正式进入鉴定程序后,陈易主动要求,和几名研究生一起,对各种文物做初级判断。
因为仅仅是初级判断,他就只针对年代做出鉴定。凡是有年代不符合记录的,则单独列出。
如此一来,還真让他找出了三件不合规范的东西。
教授们只以为他专精年代,倒也不以为意。尽管真正的鉴定师,要求对文物的风格,背景,年代,材质等等都有较深的造诣,但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少数顶尖牛人能达到此要求之外,大多数人還是专精某项,兼修其他为主。
陈易能发挥自己的长处,继而将不擅长的方面留给他人处理,反而很得专家们的赞许,尤其他的准确率极高,短短半天過后,其他人就很少再就年代問題发问了。
卢帆很佩服的看着他,第五次发问道:“你是怎么判断的。”
陈易随手丢下一個黑暗时期的贵族酒器,第五次回答道:“重点是感觉。其实我也說不上来。”
卢帆似有所得,兴奋的点点头,然后用毛刷细细的帮陈易清理手边的文物。他开始如其他研究生那样,主要操作仪器。但很快,他就自然而然的沦落成了陈易的边角料,并持续的问一些得不到答案的問題。
当然,无论陈易回答什么,他都能以积极的思考,脑补完善。
這就是老师们最喜歡的孩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