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5章 將死之城有光生 作者:未知 夜幕降臨,勃蘭登堡又陷入了一派詭異的黑暗死寂狀態,猶如墳場。 但實際上,這座城市今晚多了些星星點點的光亮。 有些人家點油燈了。 主要是警部工作的警員的家。 他們不僅有軍大衣保護,好些還因虔誠的信仰而獲得了神力回饋,從而淨化了居所。 親眼目睹了凱恩在扭曲虛空斬殺巨大邪物,讓這些人對光神充滿了信心,信仰虔誠度起步就很高。 而信仰系統也的確公正嚴明,有祈禱必迴應,近乎於明碼標價,這樣的回饋效率,很快令信仰變成了以家庭爲單位。 小小聖徽,就成了神與一個個家庭溝通的工具,於是一些小但非常實用的神術效果被兌換。 比如說燈火,在加持了神術力量後,不但光亮度大增,還能帶給人一波波溫暖安心的力量,驅逐房間中的陰寒,讓人舒適,這讓好些人在經歷了數月的驚心之夜後,難得的睡了個安穩覺。 對普通人而言,這一喫一睡,真的是日常生活中最大兩樁事,喫的飽、睡的好,立刻感覺就不同了,反之則有種熬耗生命漸枯竭的感覺。 另外,在藍領較爲密集的幾個社區,也有了一些變化。 這些變化是由下午來過的警察帶來的。 警察用一袋袋3斤裝的麥粉和半斤裝的鹽,敲開了一戶又一戶人家的門,進行驅邪。 驅邪過程也簡單,只需要面對聖徽,照着紙上的禱告詞念三遍就可以了。 而就是這麼簡單的操作,有的人一遍都念不下來,渾身冒黑煙,地上亂大滾,還有的顯出猙獰模樣,一副擇人而噬的兇樣。 當然,有軍大衣在,這些入邪信邪的,都不成氣候。 而人們也從一開始的警惕旁觀,到後來自發監督,形成了公衆效應。 爲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整個社區的人,都主動或被動的來在戶外,分成若干組,過一遍。 雖然領取麪粉和鹽是有條件的,但聖徽沒有,信仰在公衆互相監督的集體活動後,擴散的很快。 不少人都爲此淚流滿面,動情的表示終於找到了真主。 這個世界的人其實大部分是有信仰基礎的,只不過他們信仰的神太過操蛋。 靠着這些同行襯托,光神簡直就是神中的敬業楷模。 於是人們毫無負擔、且熟門熟路的改換了門庭。 而警員們有糧食可發,自然是因爲韓賽爾帶人搞定了糧庫。 勃蘭登堡有兩個糧庫,一大一小。 其中大庫名義上是屬於整個城市所有人的,但實際上各種黑幕虧空,非法倒賣,再加上大災禍後名爲轉移,實爲洗劫的操作,糧庫早就空的耗子都養不活了。 小庫是由特權階層支配的,當地的統治者,便是憑之吊住民衆並驅使之。 具體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像最一開始,市長達維德的口號是:城市安全,幹活兒有飯喫。 這個口號在最初還算實在。 儘管城市中其實已然發生了各種死亡、失蹤事件。 但烈度確實比野外低,再加上官方的捂蓋子,以及人們的鴕鳥心態,勃蘭登堡整體還是穩定的。 再之後,出現了一波迴光返照式的畸形繁榮。 原因是附近的村鎮,由於軍事力量不足,以及人們日常勞作,需要去農田乃至曠野、林地的實際情況,使得人員損失加劇,從而造成了向城市避難的人潮。 一時間,勃蘭登堡人滿爲患,物價飛漲,治安敗壞……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多數的城裏人,一邊抱怨外來者擠佔了他們的生存空間,一邊忍受着統治者變本加厲的盤剝,甚至慶幸自己是城裏人。 幸福是比較出來的嘛,看看那些逃難者,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甚至跑去下水道住,然後不曉得有多少人就那麼消失了。 過了一段時間,就開啓了逃離城市大潮。 1,資源供應鏈斷絕。 一座城市每日的物資消耗是巨大的。 然而隨着虛晶導致荒野物種變異,野外哪怕是白天都不安全了。 物資車隊,成爲獸人、水蛇人、鼠人、革翅目蟲人的攻擊目標。 再加上鄉鎮進一步淪爲怪異肆虐的災區,也無法再爲城市提供資源。工廠停產,工人沒有了生計來源。 2,治安迅速惡化。 爲了生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鋌而走險。 邪教也大肆擴張。就連鐵蛇幫那樣的、以脫獄囚犯爲核心的組織,都有人加入,善於蠱惑人心的邪教就更不用說了。 3,權貴收縮糧根。 大災禍初期,大部分權貴是相信國家能挺過來的。 於是權貴們大發國難財,喫進的是以黃金白銀爲代表的硬通貨。 可隨着時局的進一步惡化,中央一直沒有響應勃蘭登堡的訴求,反而一再要求勃蘭登堡輸送以武器爲主的產品,甚至要調糧,地方權貴們便明白了,國家要完。 就這樣,權貴們開始抓糧食。 在這樣的背景下,廝殺求活已然不可避免。 那些足夠聰明,也看清了大勢的,很快就號召他們能夠駕馭的、有作戰能力的莽漢,從而構建起民衆版的強強聯合,以戰隊的姿態殺出城市,尋找活路。 當時正是夏末秋初,大自然的產物還是比較豐富的,武力足夠、有些生存經驗、再加上肯豁出一頭的決心,存活概率是比較高的。 比待在城裏強,因爲城裏的各種廝殺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人道德淪喪,同類已然成爲危險的敵人,而不是可信賴的友軍。 本章尚未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