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登楼、落花、南山 作者:未知 清风居内。 一楼角落的异象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 不知是谁第一個带头,一些感知敏锐的人开始向那处书案汇聚。 “是入品诗词!登楼品!” 又不知是谁的一声惊呼,大堂内顿时一阵哗然,排队买票的人连队都顾不上排了,一個個地都向那处源头涌去,同时二三楼不断地有人走下,加入人群,甚至连柜台后包括那位美妇人在内的管事和掌柜都被吸引了過去…… 人数比刚刚那场看热闹的多很多。 因为這次不仅有清风居内的客人,還有很多是外面街道的行人,被异象吸引进来的。 此时,那個最早来到书案前的绿衣少女正愣愣地看着桌上那首流光溢彩的词作,秀目仿佛被钉在了上面,再难挪开。 “南柯子。” “十裡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少女深吸了一口气,再看向下阙。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好美” 少女呢喃。 儒家诗词在山上很受欢迎,但其实大部分修士只是重视、眼馋它裨益修为的作用,很多人并不懂得审美和赏析,只能大概咀嚼出一点味道,但這也并不妨碍他们得知一首诗词的优劣好坏,因为這自有天地大道去评判。 好诗词不一定能入品,但入了品的一定是好诗词! 而且入品诗词一经出世自能产生异象,因此他们追捧的也只是入品诗词的原稿。 而绿衣少女却不同,她对诗词很有研究,读過许多山上流传的入品诗词的手抄稿,不只是为了修行,還有爱好。 她知道,每一首入品诗词都是一個美丽的“意外”,那些蕴含情感的文字组成的句子能得到天地承认是多么的不容易,而写出這些句子的诗人,更是才情横溢! 眼前這首登楼品的词作,词牌名新奇,意象清悠,对比和谐,色彩艳丽,美感极强。 想到這,她不禁抬头凝视着眼前那书生。 原来他真的是林麓书院的读书人…… 赵戎此时面带着微笑。 周围众人只觉得他是心如平湖的淡定从容,但其实……他现在心裡很是懵逼。 为什么写首词动静会這么大?之前给芊儿写时可不是這样的啦! 他看了看周围慢慢安静下来的众人,大部分都在聚精会神地盯着自己写的词,偶尔有几個抬头看他的,也是满目震惊。 毕竟在书院以外有人能做出入品诗词确实极为少见,一旦出现這样的读书人,书院几乎都会发出邀請,将他纳入书院。 此刻,众人几乎都很笃定赵戎是林麓书院的人了,当然,有一個人是例外,他還抱有一丝侥幸…… 赵戎轻瞥了眼站在人群外、眼神惊疑不定的林青玄,還是沒說什么。 再看了眼身在人群中的那個美妇人。 一直关注着他的美妇人见他瞧来,心底一颤,急忙露出一個笑容,很不自然,有些谄媚。 赵戎只觉得這种你看不起我、過来踩我,我再打脸回去的套路很是无聊。 他不知道林青玄为什么来踩他,单纯就是看我不顺眼?這估计只是個外因,那内因呢? 其实刚开始他是想直接走的,不陪他们玩這种把戏,但柳三变却在那种情况下站出来帮他。 他觉得自己必须要還這個人情,于是挑了個沒人的角落,想写几首芊儿那样的诗词送给柳三变,說不定他能用到。 只是沒有想到写完后动静会這么大! 赵戎见身旁的柳老哥和众人還沉浸在這首《南柯子·十裡青山远》之中,于是便在心中尝试着轻唤了几声归。 归自从昨天得知他還是要去“吃软饭”后,就一直沒有理他。 赵戎也不知道它为何如此讨厌吃软饭的,吃软饭怎么啦?吃你家大米啦? 况且我也不,不…不一定能吃啦。 “做甚?” 赵戎有些惊讶,归竟然回应他了,可能是关注到了他现在的特殊处境。 “不生气了?” “呵,本座沒生气,你自己沒出息,管本座何事?” “我真的不是去吃软饭,我就是去把玉還她,再顺便送封信。” “呵呵。” “……” “那個,诗词入品是什么鬼?登楼品又是何物?” 归沉吟了会。 “诗词入品就是得到了天地承认,可以成为汇聚灵气的墨宝,這個本座之前和你說過。至于登楼品……本座在玄黄界的那個时代,诗词只有入品和不入品之分,后来有听闻儒家要为入品诗词分品,只是一直到本座离开,都沒见他们有何动静。” “当时告诉本座這個秘辛的人說,儒家圣人准备为入品诗词分三品二境。” “登楼品,落花品,南山品。”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三品的顺序就是高低之分,登楼品只能聚集一次灵气,供浩然境及以上修士使用;落花品不仅能聚集更多灵气,還能助扶摇境瓶颈修士感悟破境;而南山品更是不凡,能汇聚的灵气海量,同时可帮浩然境瓶颈修士破境!” “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只有落花品和南山品诗词才分此二境,或者說,登楼品诗词只有蕴含了境界才能成为后两品。” “二境其实并无高下之分,但有我之境诗词只能被修士感悟、吸收一次,之后墨宝便会灵气尽失,化为寻常之物。” “而无我之境诗词却能被修士反复感悟,重新聚集灵气,甚是奇妙,实乃天地造化之物。” 归也不得不承认這儒家诗词确实玄妙,尤其是无我之境诗词,几乎已经贴近“道”了,而這在它看来本该是在更高的某個修行境界之后,修士才能去尝试触摸的。 赵戎似有所悟。 三品二境?有趣有趣。 赵戎记得在自己那個时空,曾有位文学大家为诗人提出過相似的人生三境界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過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裡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而這三境诗人所做出的诗词分别对应的极可能就是這方世界儒家圣人划分的登楼、落花、南山三品。 至于有我、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其实也挺好理解。 有我之境情感胜于景物;无我之境景物隐藏了情感。偏重不同而已。 想通了這些,赵戎心裡有些疑惑迎刃而解。 “所以說那天我写给芊儿、使其破境的词是有我之境的落花品?” “应该是。” 难怪当时那首词写完之后,纸上并沒有出现流光溢彩的异象,原来是被芊儿当场感悟、吸收了。 提到芊儿,赵戎突然有些想念她了,也不知道這丫头现在在干嘛…… “儒家确实在浩然境得天独厚,本座见過千奇百怪的浩然境功法,但到头来還是觉得儒家的此境功法最贴近浩然境的本源大道。” “额,你浩然境走的是儒家路子?” “不是,” “浩然境太简单了,本座随意选了套功法一下就過了。” “……” 老子就不该问! 赵戎回過神来,沒有去在意场上的众人,而是转头看了眼喜歡“青山”的柳三变,心思一动,将桌上那张写有登楼品诗词的宣纸随意抽到一旁,重新铺下一张新纸。 周围众人看的心肝一颤。 小心些啦,這可是登楼品诗词! 但桌案前那书生却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 只见他一只手挽起袖子,一只手执笔沾墨。 缓缓写下一行字。 《赠柳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