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土老帽进城
這一路上方诺也沒闲着,就像前世出差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那样和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唠了一路。
从木根口中得知,他们那個村子之所以能垄断码头的網约车生意全是因为他们村裡飞出個金凤凰。
三年前他们村子有個女娃被观政院录取,這件事别說放在他们村了,就算放在涌浪城也是了不得的大事啊。這对他们整個村子来說都不能說是祖坟冒青烟了。這简直就是祖坟炸了。要知道在這之前他们村可以說方圆百裡内有数的穷村了。
可自打他们村出了這個金凤凰之后,涌浪城城主不但减免了他们村子三年的赋税,還亲自做主把码头的網约车生意全部交给他们村子裡的人来做。
真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真实写照。因此木根那村子也从周边十裡八村嫌弃的对象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人都羡慕的对象。
现在光上他们村来提亲的人一天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甚至就连木根邻居家的鼻涕妞都有人抢着要了。
表面上看這仿佛也就是個咸鱼翻身的励志小故事。可方诺看到的东西却远远不止這些。
无他,因为他在柔国看到了一种叫“希望”的东西。一條贯穿平民最底层的晋升通道。
别看观政院只是简简单单从海边的一個小渔村裡找了個学子,可這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柔国的女王制度虽然一直遭到其余几国的诟病,什么牝鸡司晨之类的话语都已是老生常谈了。就单单能把权力的通道向普通平民开放就比其余国家强上不少了。
或许正是因为柔国沒有王室的存在的原因,他们才能少去许多的牵绊。一個孤家寡人的女王,更不可能会让下面的官员有维持做大做强的可能性。
观政院不但是柔国的储君池,也同样是悬在柔国官员头上的一把刀,但凡你德不配位,观政院随时可以找出合适的人来替代你的位置。
总之柔国女王只要控制了观政院,就基本把柔国官场玩明白了。而观政院的学子大多又是女王亲点。你說那些平民女子进入观政院后還能不对女王死心塌地嗎?
换句话說,柔国所谓的那些权贵在八国中的存在感是最弱的。尸位素餐,鱼肉百姓的官员不是沒有。可想比起其余国家来那也是要好上太多了。
如果說乐国是靠海量的财富,景国是靠高产的粮食立于世间的话。那柔国靠的就是他吏治的清明和百姓的拥护了。
女子当政想要在群雄环伺中做到常年屹立不倒,不用非常手段是很难服众的。
只要柔国一天不把這條平民的晋升通道堵上,柔国的百姓就一天不会背叛柔国。毕竟你在柔国還能有翻身做人上人的机会。可要是去了别的国家說不定就真要卖儿卖女了。因此乐国也自然而然成了柔国的反面典型。
一個成年就被卖入青楼接客和一個有幸就能被女王钦点进入观政院修政。這但凡脑子沒坏都知道该怎么选吧。
而且通過木根那個村子以点带面的宣传。所有人都能深深切切的感受到這其中所带给他们的利益。
别看只是区区一個網约车的承包权。木根那村就光凭這一点不說家家户户每天都有肉吃吧,至少生活水平也能比周边的村子强上几倍甚至几十倍。
羡慕嗎?羡慕就对了。羡慕就应该更加的忠诚女王,忠诚国家。然后培养好自己家的女儿。說不定哪一天這种好日子就落到你头上了。
观政院表面上看只是一所培养人才的学院。可观政院背后所运行的那套体系才是柔国的根本。
四季榜是如此,观政院也是如此,說到底都是一個庞杂无比的繁琐系统。离开了這個系统光开几家青楼,多开几间私塾是沒用的。
为什么总說万事万物到了最后其实都是殊途同归呢。一個国家的低层架构决定了他的下限。办法无所谓好坏能用就行。
所以世人再看到乐国拥有了巨额的财富的同时也看到了柔国却收获了海量的民心。柔国身边能有乐国這么好榜样做邻居,想必柔国女王做梦都会笑醒吧。
想明白這些后,方诺也开始对這個另类的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别看他在《八国论》中对柔国有過描写,但那裡面的东西大多都是用他前世的知识再结合藏书阁裡的资料脑补出来的。這和自己亲身感受一下這個国家的方方面面還是很大差距的。
虽然此时已接近黄昏,可涌浪城进出的行人却依旧络绎不绝。之所以這样皆是因为涌浪城乃是柔国为数不多的商贸城池,港口城池。因此其他各国来往的客商自然而然的就把涌浪城当成了他们来柔国的第一站。
涌浪城的城门很是宽敞,并行两辆马车也绰绰有余。城门口配备了一队甲士除了站岗放哨外并不会对进出的行人加以干涉。至于进城费那种恶心玩意就更不会有了。
一座以商业为主的城池效率才是摆在第一位的,要是连进個城都繁杂无比那還有谁敢来?
方诺這身打扮明显就是個外乡人,在他进入城池时那些守门的甲士就连看都懒得看他一眼。毕竟和他差不多装扮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這些甲士也早就见怪不怪了。
踏入城池后率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五花八门的店铺招牌。为什么說五花八门呢?因为从這些招牌的名字上可以看出這些铺子做的买卖全是绸缎生意。也正是因为做的是绸缎生意,這些铺子便绞尽脑汁用自家的绸缎来编织自家的招牌。
方诺抬眼望去,无数风格迥异的绸缎招牌被挂在墙头迎风招展,姹紫嫣红一片绚烂。乱中有序的同时還不让人反感。欣欣向荣之感也迎面扑来。
此时是他就像個土老帽进城一样,一边好奇的打量着邻街的各种丝绸商品,一边感受着柔国這独特的商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