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 跳梁小丑?(下) 作者:未知 对啊,問題出在哪裡呢? 以這個时代的朴素思维,人们很难理解物质的质量和密度之间隐藏的关系。 前文中曾经說過,這個时代流通的银两造假,光是方式就有四十多种,但万变不离其宗,总归是和短斤少两或者是以次充好脱不开关系。 先說短斤少两,在银行這裡有专门的称量工具,能够精确倒“厘”的单位,想蒙骗過去完全沒有可能。 而以次充好,最常见的就是用铅或者其他的廉价金属混进银锭裡面,鱼目混珠,以达到窃取银两牟利的目的。 由于造假手法众多,技法又十分隐蔽,很难从肉眼上分辨真假银锭之间的区别。 但這一切在现代物理知识面前,很容易就暴露原形。 就以灌铅法来举例子: 银的密度为10.49g/cm3,铅的密度为11.34g/cm3。 一锭五十两的雪花官银总重约为1865克,真银锭的话,体积是177.79cm3;而铅锭却只有164.46cm3。 往银锭裡参入的铅越多,体积上的偏差就会越大,瓶口的落差也会变得越明显。 可能有人觉得,差距這么小,能用肉眼分辨出来嗎? 答案是,当然可以! 那個特制的一号瓷瓶,顶部做的细长,就是为了放大這种差别。 来捣乱的那個家伙自称拿来的官银,自以为银锭作假上的技术高明。 若是在其他地方,還真有可能被他蒙骗成功。 可這商业银行是什么地方? 這是李恪心目中,用来最终与雍帝决胜的重要手段之一,许许多多的细节早就在私底下有過探讨和研究。 针对假银锭、假铜钱的应变、反制手段不知道有多少,大小瓷瓶称量法只是其中比较简单直观的方法之一而已。 這其中的奥妙就沒必要普及开来,只需要让大家知道商业银行有這個分辨真假的能力就好了。 适当保持神秘感,有利于建立商业银行强大的形象。 某些心怀叵测的家伙,企图到商业银行来行骗时,也得先掂量一番。 不需要人提醒,只看到那些被打的极惨的家伙,就足够让所有的储户们自动明白過来: “是了是了,定是這银子有問題!” “不错,瓶子和水都沒变,就银子变了。有所不同,也是银子不同。” “說的有道理啊。” “难怪银行对這些家伙行事這么狠,原来這些都是骗子啊!” “要我說,打的好啊!這些该死的骗子,不知道用這些方法害了多事良善人家。” 众人一开始還对银行有些意见,但此时态度却完全翻转過来了。 不要說那些愁苦的底层百姓,他们這些小有身家的人,哪一個沒在银两上吃過亏? 深受其害啊! 既然确定了這些家伙都是来捣乱的骗子,别說只是打断肩膀和胳膊了,直接砍了都不解气。 李永杰见众人都开始对這些骗子声讨,笑眯眯的也不加阻止。 等众人都骂過了,气势略沮的时候,他才突然高声问道: “在下粗人一個,想向在场的贤达請教一個問題: 用假银行骗,是個什么罪名? 私铸官银,又是個什么罪名?” 大厅内的众人先是一愣,還真少人有人知道。 大家只知道這样做肯定是大罪,朝廷律法具体如何规定却不甚了了。 不過,也不是沒人懂。 人群安静了片刻之后,就有一個面色清矍,身穿长衫的中年人拱手說道: “在下乃是刑部一名不入流的书吏,对国朝律法略所有知。 如這等私铸官银之辈,论罪当绞! 更可恨彼辈公然行骗,不知道坑害了多少官民百姓。 以在下的浅见,這首犯說不得要论‘磔’!” “啊!?” 人群中一片惊呼,好些胆小的還捂着嘴巴。 所谓“磔”,实际上就是凌迟,是古代所有酷刑当中最残忍、最血腥的一种。 人们只是一开始被震惊住了,其后却马上有人开始叫好: “好啊,好啊,這些畜生就该千刀万剐。” “說得有理,不如此不足以震慑人心。” “仅是首犯论‘磔’,从者怕是都要论‘绞’,還真是便宜了他们。” …… 众人再次对着這些骗子切齿痛骂,有些曾经在银钱上吃過大亏的,恨不得现在就冲上去撕咬,弄死這些畜生。 一般来說骗子裡面都极少有亡命之徒,他们這些人如何见過這等人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的情形? 骗子们全都吓惨了,眼光不自觉的开始往银行大门外瞄。 李永杰神情冷酷的走到他们面前,突然露出渗人的笑容道: “你们這些跳梁小丑還真是狗胆包天,太子殿下的产业你们也敢来行骗。 现在我给你们两個選擇: 第一,告诉我你们的幕后主使是谁,我派人送你们去顺天府; 第二,继续头铁做好汉,正好,马上就有一批货要送去交州,交给太子殿下。 相信我,选第二條路绝不会比第一條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