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1044章 技术突破与灭顶之灾

作者:未知
所谓白糖币,不過是李恪照着原时空的“袁大头”铸的银元而已。 《国币條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 李恪对這些并不精通,不過他身为太子,也沒必要事事過问,只向下命令,提出要求就好。 而今科技局下属的研究院裡的大匠越来越多,现在整個大雍的工匠届,谁不知道太子殿下最是仁慈慷慨?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韩有田和张树两個狗才,他们两不過是铜匠,所有匠作中根本谈不上什么好手艺。 可如今倒好,這两個王八蛋早早的投靠了太子殿下,被殿下一路简拔,居然在东宫下属的科技局当上官儿了! 更气人的是,這两家伙当的還不是那种上不得台面的胥吏,而是有品有级、正经八百的朝廷命官。 虽然朝廷现在并沒有承认,但那有什么关系? 谁不知道太子殿下有一飞冲天之势? 现在不承认有什么关系,以后肯定会承认的啊。 那還等什么? 无数来自天下各地的匠人,带着对太子殿下的感激,以及对美好明天的向往,想方设法的往交州赶。 他们這些人要走可不容易,好多人都是在籍在册的。 平时要用他们這些手艺人的时候,那是各种磋磨,各种刁难; 等到這些人要走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大老爷们、那些狐假虎威的狗腿子们集体傻眼了。 少了這些手艺人,好多事情都沒法干了啊。 幸好各地物统局都有招揽人才、收拢人口的任务,有无孔不入的物统局帮忙,這些平时不被重视,被视作奇技淫巧的大匠们被暗中层层保护,宝贝嘎达一样往交州送。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匠到来,科技局的实力一再提升。 有着李恪的指点,又汇合了本时代的技术巅峰,许多之前李恪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都已经开始进行。 甚至還有许多,已经开始步入正轨了。 就比如白糖币的铸造,以前那些科技局的人就不够看。 可等到金陵造作局的一群老匠人被秘密送来之后,借着李恪描述的“水力冲压”概念,這些一心想要证明自己价值的老匠人们,硬生生的靠着简陋的工具,在這個时代把冲床造币的技术给攻克了! 如今交州已有铸币冲压机十台,每日能产白糖币七千枚,每月刨去不能开工的几日,当月能产白糖币十八万枚以上。 别看這個数字少,如今东宫還在继续勘探地形,寻找适合建造水利冲压机的河流地段。 在李恪的计划中,這样的水利冲压机多多益善,即便不全部用来铸币,日后也有的是工业建造上用得上。 比如說,板甲锻压。 又比如說,各种工业零件。 总之,许多地方都会用得上,不愁造出来之后沒有用武之地。 反倒是白糖币铸造有一個难题,那就是材料。 有老匠人们在实验,白糖币的银铜用料比例无限接近与袁大头的0.89:0.11,铜料還好說,這白银是真的不够。 毕竟华夏這片土地,从来都不是白银富产地。 现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白糖币铸造好之后,运到京都城去,再从京都城商业银行中取来白银原料作为补充。 上次李永杰所說,有东西要运到交州交于太子殿下,指的就是第一批南下的白银。 這一批白糖币的发行,很快就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有白糖做信用支持,大家根本就不怀疑白糖币的价值,更何况這是一個跨时代的产品,想要伪造基本上不可能做到。 而且這白银币做的也好看,拿去送礼和赏人,都是极为体面的好物。 有人喜歡,自然也有人怨恨。 钱业公馆内,一群各大钱庄的掌柜们死死的盯着中间的那一盘白糖币。 潘掌柜再也不复当初胸有成竹的模样,双眼几欲喷火,失态的咆哮道: “废物,都是废物!为何那李恪小儿能做出来,我們這么多钱业老前辈加在一起却无能为力?” 同为钱业老前辈的范掌柜脸色也不好看,又是恼火又是无奈的說道: “仅看這钱币平面光滑,就不是凡俗手笔。” 其余的掌柜们也纷纷开口: “這周围齿口平整均匀,非人力所能及。” “图案清晰,栩栩如生,沒有哪家的蜡工能有這水平。” “大小均匀,毫厘不差,真有巧夺天工之能。” …… 越說這些掌柜的越沮丧,也越发对将来感到绝望。 白糖绢的发行,已经将他们的大额业务蚕食殆尽,储蓄与贷款业务更是给了這些钱庄致命一击。 如今這白糖币一出,以往那些在银钱上做手脚的手段也等于废了一大半。 這该死的商业银行步步紧逼,赶尽杀绝。 他娘的,這就是钱业公馆裡這些大老爷们的灭顶之灾啊。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