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定鼎

作者:高粱河車神
劉玄機是個極爲果斷的人,他知道這種情形之下,強衝唐軍大陣絕對是得不償失。去往壺關的路已經是死路一條了。

  因此他果斷放棄了去壺關縣城,連打都不打,率隊轉道直奔潞縣去了。

  他這一走,基本上也就意味着投子認輸。能做這樣的決斷實際上並不容易,

  而壺關縣的所堆積的所有軍資、糧草輜重也就意味着全部放棄了。同時還包括壺關守軍數萬人。

  但要是跟唐軍在當道繼續打下去,只有迅速擊破當面之敵,才能可能挽回頹勢。

  人家陣型都排列好了,你能迅速破陣?開什麼玩笑。時間要是拖延下去,那就是萬劫不復了。

  因爲身後的唐軍追着漢軍的潰散的隊伍也涌上了來了,到時候就連他的中軍精銳就得被裹挾。

  劉玄機的足夠果斷也的確是讓漢軍保存了最後的元氣。

  壺關守軍被打的崩潰在即,李元徽則指揮各部“宜將剩勇追窮寇”。

  李承道把東方狄和他兒子的收集掛在自己的馬脖子下面,對着漢軍大隊就是窮追猛打,連續迫降了七個折衝府漢軍。

  張鎮惡和張堅還有常雁衡是一路疾馳才把李承道追上,此時李承道的重裝騎兵人困馬乏了,於是他下令重騎留下休息,並且沿途看押俘虜,換了一匹備用馬之後,又和張一仙、席君買帶着輕騎與幾個長輩再度上陣追擊。

  侯浚、宇文蕭等唐軍大將也全都把步軍放下帶着少量的騎兵精銳加入作戰,漢軍的將領們,基本上全都放棄了大隊,帶着親衛開始逃竄。

  李藥師在鏖戰了小半日之後,也終於把壺關守軍擊潰了,並順勢奪取了壺關縣城。

  韋孝矩原本想要放火燒掉軍資和糧草,以免被唐軍所取用,但是時間上已經完全做不到了,因爲堆積如山的物資,你想要放火燒掉也需要大量的時間,他所能做的只有棄城而逃。帶着精銳部曲迅速靠往潞縣。

  此戰,唐軍斬首兩萬餘,俘虜漢軍達五萬之多,將西澗、封田、黎亭三座戍城,以及漢軍存放糧草和軍資的重地壺關縣也一併拿下。

  也徹底取得了濁漳水的支流的控制權,而這場仗也意味着,北漢元氣大傷,無力再跟唐軍打這種超過十萬人規模的野外會戰。

  唐軍大帳之中,燈火通明,李承道提着東方狄的腦袋進了帳中,然後單膝跪地道:“拜見元帥,此是北漢輔國大將軍東方狄之首級。”

  李元徽大笑道:“好,今日之戰,左武衛中郎將李承道,橫貫漢軍大陣,斬殺敵軍主將,當爲首功,諸位可有異議?”

  “沒有。”

  “大王處事公斷,我等無異議。”

  左武衛大將軍朱德裕更是朗聲道:“北海郡王勇貫六軍,斬殺漢軍主將東方狄,自然是首功,哪個敢有異議就去提了劉玄機的首級來再說話!”

  江淮系將領自然服氣的,至於關中主將也是一個個都沒意見,畢竟那是臨陣斬殺敵方主將,奪取敵軍大纛,這要不是首功才說不過去。

  其次,常雁衡、段雄、朱德裕、竇琮、李藥師等人皆爲次功。水端的很平,處事也足夠公道,讓一衆將領全都說不出話來。

  劉玄機守在潞縣,收攏敗兵,看着報上了的一衆將領的傷亡名單,嘆息良久,幾度落淚。

  能回到潞縣的漢軍,不足四萬人,韋孝矩的後軍幾乎損失殆盡,開府大將軍宋靖戰死,將軍郎將以上,或戰死或被俘者十餘人。

  至於前軍,更慘了主將東方狄兄弟父子四人被陣斬,開府大將軍蒯恩戰死,傅弘之被俘,薛安都和斛律明月兩人死戰得脫,將軍郎將戰死和被俘者超過三十人。

  差不多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整個上黨盆地之間到處都是漢軍的潰兵。

  經此一張,幾乎是可以說將大漢的國運都打沒了。

  第二日,李元徽親率十萬唐軍繼續進攻潞縣,劉玄機親自率軍抵擋,才勉強擋住了唐軍的攻勢。

  李元徽驚訝於漢軍中軍居然還有這樣的戰力,看來是還保持着完整的建制,因此就叫停了進攻。

  劉玄機派遣使者來到唐營,想要拿回戰死的幾個將領的遺體,包括東方狄父子和蒯恩的屍首,表示願意將潞縣讓出來,退往壺口關。

  李元徽聞言大笑:“劉玄機卻打的好算盤,他只剩下數萬中軍,又輸了上黨之戰,這潞縣早晚是我的,他現在卻要用我的東西來做交換?哈哈哈.”

  使者崔叔方聞言卻道:“上黨之戰大王您擊敗我軍,自然名揚海內,但我大漢仍舊有數萬精銳,可做困獸之鬥,唐軍想要拿下完全拿下上黨,又要多付出多少士兵的生命的?”

  李元徽道:“好個伶牙俐齒的,不愧是清河崔氏子弟,氣度不凡。”

  崔叔方實際上在唐軍的中軍大帳,面對着坐在上位的李元徽,和帳中的一衆剛剛經歷過血戰的將領們,實際上心裏慌得不行了。

  但世家出身,從小就培養的禮儀和氣度,讓他還是保持着淡定和理智。

  “多謝大王褒讚,外臣不敢當,還請大王准許,讓我把幾位將領的屍首帶回.”

  崔叔方用了個懇切的語氣說話,但其實心裏已經不抱希望了。

  但沒想到李元徽卻準了:“東方狄父子兄弟四人,還有蒯恩等人的屍首我已經命人收斂,你可以直接帶回去,雖然是兩國交兵,但彼輩皆歿於王事,自當歸鄉安葬”

  崔叔方則驚喜道:“多謝大王開恩。”

  李元徽道:“回去告訴劉玄機,讓他早日退兵回河北吧。”

  崔叔方回到潞縣之後,將唐營之事訴說,劉玄機聞言苦笑道:“李四郎還是李四郎,即便兩國交兵,也不改其寬厚本心。”

  隨後又親自看過了東方狄父子等人的屍首,哀傷不已,命人將靈柩運回鄴城安葬。

  同時,漢軍開始了陸續從潞縣撤往滏口,劉玄機親自帶着隊伍斷後,並先後經歷了數次血戰,這才讓數萬漢軍撤回了河北。

  李元徽這邊則揮師北上,拿下襄垣、銅鞮,將整個上黨與河東連成一片,並分兵駐守,率大軍繼續北上與圍困晉陽的李懷真等人匯合。

  上黨之戰後,晉陽城內也是人心浮動,而整個大唐則是羣情振奮。

  長安、洛陽全都在慶賀,即便他們不知道上黨之戰更深層次的戰略意義,但這場戰役本身的斬獲就足以齊王威名再次遠播四方。

  整個河北,也都陷入了震動不安之中。

  至於幷州就更不用了說了,新興郡諸城全都望風而降,唐軍完成了對太原郡除晉陽的之外其他所有衛城的佔領,晉陽實際上已經成了孤城一座。

  十一月,晉陽下雪了,城內的百姓日子更爲難過了。

  因爲天氣一冷,就需要生火取暖,現在晉陽被圍,城裏自然是沒有那麼多柴火的,就算是大戶人家也不可能存放幾個月的柴火吧?有的人家連門都劈了當做燒火柴。甚至都有百姓因爲偷取軍隊的柴草而被抓獲,當即就被處斬了。

  要是平時這點小事估計也就打幾板子,但戰時這種事漢軍的將領一致認爲不能姑息,不然這軍隊的柴草還不得被百姓偷光了?

  除了天冷凍死的,因爲缺糧餓死的也不少,畢竟圍城快半年了,從五月起唐軍就打到晉陽城下了,最初城北還能跟外界建立聯繫,到了六七月就完全隔絕了。

  唐軍圍着晉陽挖掘了壕溝,防止城中隊伍出來突襲,又圍着城裏假設了二百架投石機,佈置了一百具牀弩,時不時的就對城中發起遠程打擊,使得城中軍心民心全都受到極大的影響。

  王思政和劉長民原本還對於城中軍民的有所安撫,告訴他們城中不缺糧食,皇帝陛下親自帶兵正在跟唐軍作戰,一定能夠擊敗唐軍來解晉陽之圍。

  一直到十月,終於傳來消息,皇帝陛下親征敗了。隨後唐軍主力到達晉陽,讓城中的士氣徹底跌落谷底。

  若不是王思政和劉長民等人平日裏還得人心,有些威望,晉陽城裏早就崩盤了。

  王思政和劉長民,楊侃站在晉陽城頭,望着汾水沿線駐紮的唐軍營壘,犬牙交錯,佈置的極爲得當,旗號林立,令人望而生畏。

  三人眼中,全都有些頹然,他們很明白現在的局勢,李元徽彙集將近二十萬兵馬,北邊忻口已經被唐軍拿下了,北漢在幷州最爲強大的一支機動兵力,拓跋爲首的代北諸部騎兵已經不可能趕過來支援,河北的漢軍主力在上黨一戰幾乎是全軍覆沒。

  沒有援兵了,晉陽已經事實上成了一座孤城。

  王思政道:“我受陛下知遇之恩,一直所想的就是爲大漢盡忠而已,但眼下國家危難,我等坐守孤城,晉陽如今已經是死地了,我有心堅守到底,可城中百姓何辜?我就是晉陽王氏出身,不能爲了自己的名譽和連累鄉梓父老,我意出城一戰,如此也算是爲國盡忠,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兩位意下如何?”

  意思很明白,咱們出城打一仗吧,這麼拖下去城裏人越死越多,王思政家就是太原王氏晉陽房,這要是因爲他死了這麼多人,晉陽王家以後怎麼有臉面在幷州立足啊?

  另一方面則是大唐眼看着就奪取天下了,這時候他可以戰死全自己的名節,但他不能拖累家族。

  楊侃道:“王公所言,某深以爲然,我麾下騎兵尚能作戰,但戰馬所使用的雜豆、乾草已經快見底了,此時若不戰,城中騎兵就都廢了”

  劉長民聽了兩人的話也是腦袋嗡嗡作響,良久嘆息道:“兩位可自決之。”

  他本就不是什麼大才,能做到徵北大將軍、幷州都督,爵封郡王,全靠族兄劉玄機的提攜。

  因爲他姓劉。所以要他投降是不可能的投降的。

  至於楊侃和王思政準備出城一戰,他自然不反對,甚至兩人現在要投降他都不反對。

  這時候他就是再是個庸才,也能看得出大漢已經日薄西山了。現在大廈將傾,即便想要謀生路,又有什麼稀奇的?

  於是三人約好,三日後出城作戰。

  但這三人卻沒想到,當夜就有人打開了晉陽南門,唐軍入城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