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汴梁 作者:日日生 吃饱喝足,已经是深夜,满脸通红醉态可掬的薛大棒槌,一定要把自己的马车让给李渔住,他自己睡帐篷。 李渔拗不過,也想体验一把豪门子弟的生活,就半推半就答应下来。 薛蟠不是出来行商,更像是出来游玩了。 李渔看着豪奢的马车,心裡生出几分对狗大户的羡慕嫉妒恨来。 凉爽舒适的坐垫是南疆的藤條编织成的,红驼绒的地毯是西边的安息帝国进来的,就连车身,也是名贵的辽东海西木,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有宁神助眠的作用。 淡淡的柔和的黄光,从一個琉璃罩中散发出来,李渔過去拿起罩子,裡面竟然是一颗夜明珠。 李渔暗叫一声好家伙,這种珠子价值连城,薛蟠拿来当灯泡用了... 李渔在藤椅上躺了,又想拿出竹简来,這才想起装着竹简的行囊,還在莲儿那裡。 他赶紧下车,来到小金莲的帐篷,脚步声引起了裡面的注意,怯生生又不乏警惕地问道:“什么人?” “是我。” 听到李渔熟悉的声音,小金莲這才放松下来,拉开帐篷道:“李渔哥哥,我好害怕,這裡都是陌生人,我...” 她根本沒敢睡,身上衣服也穿的结结实实,怀裡抱着一本书,是李渔给她买的《烈女传》。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书,也不认得一個字,但是她经常抱着睡觉,很有安全感。 毕竟這是李渔哥哥给她的第一礼物... 這帐篷的條件就有些简陋了,地上全是枯草,有何掌柜给自己准备的被褥,铺在地上。 這种條件,漫說周围還全是鼾声震天的大汉,就是钻进些小虫来,也不足为奇。 李渔心道也是,她毕竟只是一個十几岁的小姑娘,拿了行囊說道:“你跟我到马车裡去。” 小金莲低头嗯了一声,嘴角忍不住一抿,两颊有個小小的梨涡。 两個人一起进了马车,商队的人虽然指指点点,但是也觉得很正常。 李渔和莲儿同处一室很多次了,他自己习以为常,小金莲也习惯了,甚至有些依赖。 李渔隔开一個帘子,是一面蜀锦屏风,說道:“我睡在藤椅上,你把薛大...薛蟠的被褥丢在地上,铺上自己的。” 屏风一侧,小金莲穿着那件贴身的衫子,两條雪白的小臂白生生裸露着,额头垂下一缕乌亮的发丝,抱着自己的膝盖坐在床头。 侧着头,看着屏风上的人影,时不时传来几声李渔的傻笑。 每次李渔一笑,她就忍不住开心,但是片刻之后,又有些蹙眉。 漂亮的桃花眼,流露出淡淡的惆怅,轻咬着嘴唇,不知道在思量什么。 落寞的少女心思,本该显得忧郁,却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妖艳... 這小妮子天生媚骨,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坏事... 李渔還沉浸在今晚的快乐中,刚才自己施展厚土决,那两個泥人与先前已经大不一样,后来的熔岩泥人,更是威势惊人。 漫說是小小虎妖,就是打公孙胜,自己都有点底气了。 那天在黄泥岗,公孙胜大战杨志,道术也很精妙,但是并沒有给李渔难以反抗的威压。 当然,像是杨志那种,李渔還是不敢轻易招惹,那天他一刀之威,现在想起来,還让人不寒而栗。 杨志已经如此厉害,真不知道名满天下那些强者,到底是什么怪物。 李渔坐在藤椅上,看着手裡的竹简,就像是看着最俊俏可人的姑娘,那叫一個爱不释手。 他不确定這竹简是怎么变的,更沒有想過和那破藤條有什么关系,反而怀疑是诡异石头的功劳。 這石头透着一股邪劲,李渔也知道留在身边未必是什么好事,但就是舍不得丢。 各方抢来夺取,为了它勾心斗角,肯定有它的价值。 最重要的是,這石头好像赖上自己了,或者說赖上那根藤條了,上一次它自己主动出来,吸干了山鬼,然后回到行囊的一幕,更像是有灵性一般。 “厚土决,已经這么厉害,什么时候能凑齐金木水火土...” 李渔暗暗摇头,自己這是异想天开,有生之年能再得一本就好了。 不過机缘這东西,都是說不准的,梦想還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他枕着竹简,慢慢进入了梦乡。 有了商队同行,路途好像一下缩短了,不過半個月就到了开封府地面。 本来李渔打算走两個月的,商队中全是马车,有了代步工具,又不用在采办,自然走的快。 站在高岗处,往下看,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座庞大的城池,它的城墙高耸入云,吊桥铺展开有十几丈宽,人类在它面前,就如同蝼蚁般弱小。 城墙下,官道上,密密麻麻都是行人。 据說這座城中,有千万人口,地上是六朝最繁华的城邑,地下還有一個鬼市,只要你给得出合适的价格,什么都能买到。 “薛蟠,你们商队都是经营些什么?” 一說起這個,薛蟠就显得兴致乏乏,反倒是旁边的随从笑着回道:“道长不知道,我們薛家产业不拘于一类,能赚钱的都做。有丝绸绫罗、针线盐巴也有酒水饮器。上等的锦州丝、清安线,琼玉做的玉团扇,朔州马,荆川糖,南方时鲜,北地骏马,海外奇珍,应有尽有,走南贩北,以此渔利。” “难怪這么有钱。”李渔呵呵一笑。 他刚才从货物中,感受到了明显的金灵,稍微试探了一下,這商队中,有铁有铜還有兵甲。 “那你们贩卖兵甲么?” 随从一怔,随即堆起笑脸,“道长說笑了,那是犯禁的买卖,我們怎么敢,就算我們敢,這一路上也過不了关卡啊。” “哦,這样啊。”李渔轻笑一声,也不点破,但是他身边的随从,都有一种被看穿的感觉。 薛蟠笑道:“這些东西沒什么要紧,李渔兄弟,前面就是汴梁城,你来過沒有?” “沒来過,听說過。” “我也是!据說這裡比金陵還要繁华,這次可要好好见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