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小小出名了一把!】 作者:未知 第二天下楼上班,走到地铁站西边的报亭时张烨過去问了问报纸,“京华时报来了嗎?多少钱?” “一块。”老板机械化道。 张烨掏钱,“给我来一份。” 老板收钱递报,“好的,你拿好。” 穷的叮当响的张烨对這一块钱十分肉疼,但沒办法,该花的钱他肯定得花,随后翻开版面一页页看起来。等他走上地铁挤在10号线的时候,终于眼睛一闪,喜闻乐见地翻到了中间一页,自己的大名在文章中赫然其上,尤其這個标题特别吸引人——《两首诗救下一條人命》! 昨晚,京城广播电台文艺广播《话說天下》感情专栏与听众互动节目裡,一名女大学生因为男友即将远去纽约求学而准备選擇在节目直播中轻生,节目主播王小美极力劝阻,但效果甚微,最终是节目嘉宾、文艺广播《深夜鬼故事》的播音主持人张烨老师用了两首诗挽救了女孩的生命!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站在你门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飞鸟与鱼的距离,一個翱翔天际,一個却深潜海底——《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又名《飞鸟与鱼》。 以上是两首诗的原文。 据悉,两首诗都是张烨老师现场创作的,本报记者深夜也通過电话采访的方式联系過张老师,虽然是在电话中,却也不禁被张烨老师的文采所折服。 啊? 被我文采折服? 张烨有些脸红,电话中都把人家记者当成推销火腿肠的了,表现出了屁的文采呀! 报导還沒完:這裡還不得不提到一個插曲,凌晨,編輯部几個人赶稿,看到這两首作品后无不动容,立即做出了对两首诗的解析和评论,但交给严副总編輯审核时,副总编却沒让我們发稿,看了诗,他的原话是這样的:“赏析分析之类的都删掉吧,不要用以前的常规方式撰稿了,《飞鸟与鱼》,這是一首能瞬间打进人内心的现代诗,不需要解析,而另一首《一代人》,裡面的力量也是无法用语言解析的,這是一首伟大的现代诗,不管作者是不是诗坛的新人,這首诗都只能用伟大来形容,或许原作者的名气和在当今时代的客观背景下,现如今還不足以让這首诗名噪天下,但我相信,時間会证明很多事的,或许几年以后,或许几十年以后,或许几百年以后,后人都会记得一首诗,记得一個人——张烨与他的《一代人》。是我們這一代人,是他们這一代人,也是后人那一代人。 评价真高啊,张烨心都飘起来了。 …… 单位。 “早。”张烨进了办公区。 助理小芳第一個迎了上来,笑得露出小虎牙,“张老师您来的正好,我們正說京华时报上的新闻呢,您看了嗎?” 张烨笑笑,“我也刚看了。” 小芳咯咯笑,“大家之前還聊呢,你可是咱们文艺广播裡這些年第一個上京华时报的。”她替张烨高兴,“這可是京华时报啊,虽然局限在京城地区,但发行量可是几十万份呢,一般人可沒這個待遇!” 《老少故事会》的老主播冯老师也看過来,高度评价道:“小张老师,昨天夜裡我又听了一次重播,把两首诗翻来覆去地咀嚼了一遍,唉,后生可畏啊,我也马上退休了,以后台裡就靠你们這些年轻人喽。” 张烨赶快道:“可沒您說的那么言重,我這文学素养還差得远,我来台裡的第一天就是抱着学习态度来的,今后也是,還得各位老师多多指点。” 田彬和李四這时来上班了。 张烨也瞅到了他,只见田彬眼中有些暴戾的神色,妒恨交加的感觉,不理张烨,自己坐回了办公桌。被张烨抢了《深夜鬼故事》的主播位子,田彬现在已经是带班dj了,平时根本沒有工作做,只能谁那裡有缺就补上一次,三五天也不见得能上一次节目,他不窝火才怪。 倒是李四今天的态度跟以往完全不同,看得出他本来也沒想說话的,但不知怎么想的,刚要转身的李四脚步又顿了一顿,“……张老师,早。” 张烨看看他,“哦,早。” 李四跟他点了下脑袋,這才归位,有点服软并且审时度势的意思。 闻得如此,田彬脸色更差劲了,他人缘本身就一般,以前也沒少在背后嚼人舌头,怪不得今天的众叛亲离。 后面,台裡的风云人物王小美也到单位了,她還是沒往张烨那裡看,但是跟几個老同志和关系不错的朋友打過招呼后,却意外地跟张烨說了句,“张老师,我节目的读者来信有不少是给你的,一会儿你找助理拿一下。”虽說态度看上去沒什么变化,可要知道的是,王小美以前在私下裡可是从沒有叫過张烨“张老师”這称呼的,一個称呼的区别,明显带上了一份潜意识的认同。 二十分钟后,张烨拿到了《话說天下》關於自己的听众来信,在網络横行的时代,這個世界跟张烨那個世界一样,纸质信件的通信方式已经很少有人用了,但张烨還是一直认为,這种写在纸张上的文字形式要更真实,更有力度。 “张烨老师您好,我听了昨天這期节目,我也是做父母的,别的话不多說了,我替那孩子的父母谢谢你。” 一共三十七封信,听众的反饋大都很正面。 张烨又翻看了《深夜鬼事故》的官方邮箱,将听众来信全部读了一遍,又到了京城广播电台的網站看了看留言,忽然看到了一個链接,他点开一瞧,他那《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被发到了一家大型论坛上! 點擊七十五万! 回复竟有三千多條! “這诗太让人感动了!” “這么多點擊了?這是要火的节奏啊!” “網上也火了嗎?我早上刚在京华时报上看了這首诗,真心厉害,不過我還是更喜歡《一代人》。” “我是網站文学版块的版主,也是一個彻头彻尾的文学爱好者,一直喜歡现代诗,也特别爱写這個,从来自认为自己写的很好,也在文学版块发表過不少现代诗,可今天看了张烨老师的两首诗,我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這才是真正的现代诗,我写的东西其实什么也不是!” 有称赞,当然也有质疑。 “什么破诗啊,也就一般般。” “是啊,太脑残了,一会儿最远的距离是這個,一会儿最远的距离又是那個,有沒有准谱啊!” 任何东西即便做到最好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张烨心知這個道理,登陆賬號披上了一個马甲发表评论了,他這人沒别的优点,就是心态比较好,人比较淡定平和,看到骂声也是微微一笑而過,很有文学家和大诗人的气度,风范十足道:“……我顶你二姥姥個肺啊!還一般般?你们丫懂文学嗎?啊?這等流芳百世的神作居然還不屑一顾!你们就是一坨屎!一坨臭狗屎!” 上面那人急了,“诶,你怎么骂人?” 也有網友帮腔,“3256楼說的不错,你们就不懂艺术!” 另一網友道:“這种经典诗也有人批评?真搞不懂有些人的审美观!” “对啊,這可是救了一條人命的诗,還一般?那你写一首救個人我們看看!” 在张烨的带领下,那俩发表负面意见的人被吐沫淹沒了,灰溜溜地不再发言。见大家热情响应,张烨才是脸不红心不跳地下了賬號,一点也沒觉得自己有多猥琐,文学家都這個脾气! 老子有云——该出手时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