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大汉的印钞机?
水碓就是在汉代出现的,借用水力对于汉代的人来說并不陌生。
马克思曾经对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具下過一個定义,发达的机器必须具备三個部分:发动机、传动机构和工具机。
水力纺织机的发动机就是水轮。
汉代纺车本身就是用绳轮传动。
其实李衡对這些也不太了解,之前他准备尝试的时候,薛良就带着他找来一台纺车,具体解释了很多。
李衡就提出用水车带动纺车的想法,薛良就开始想办法。
直到现在,李衡才切身体会到,农业时代的中国,在某些科技上确实领先了不少。
汉代的纺车是可以加拈、并合比较均匀一致、不同粗细的丝或弦线的。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叫做”汉瑟”的乐器,它的弦是用十六根单丝合股加拈成的,每一根都纺得非常均匀,能发出协调的音律。)
当然,他這么认为,并非是动不动就高歌老祖宗厉害。
他是一個探索性人格,他认为,后代一定要想办法,一代比一代优秀,不能忘记過去的成就,但不能沒事就搬出先人的成就来自我感动一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薛良摆弄起来,董宏明显被吸引住了,他问道:“這是什么?”
薛良一边摆弄,一边說道:“是纱锭,這個纺车一共有八個纱锭。”
“八個?”
董宏被彻底震惊住了。
“這個想法是郎君提出来的,一开始我也觉得荒谬,尝试了十数遍,真的能成!”
薛良的语气也很兴奋,他的动作非常顺畅。
先是将带過来的苎麻线放置在纺车上。
然后将连接水轮和纺车的绳轮安装上去。
水轮在流水的作用下,转动带着绳轮,力传导到纺车上,纺车开始运作起来。
這下想来沉稳、淡定的董宏,眼珠子差点沒有凸出来。
“为了防止线相互缠绕,我還在這裡設置了一些木叉。”薛良指着下面那一排說道,“不過這些木叉恐怕用不了多久,需要定期换。”
“之后用铁叉代替。”李衡补充了一句。
這個水力纺纱机运作起来,并不太顺畅,但织布已经能满足了。
“若是将此物送回成都,我大汉的锦岂不是……”董宏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蜀锦。
蜀锦现在可是远销曹魏和孙吴。
蜀锦最大的痛点就是供不应求。
李衡說道:“不行,它還太粗糙,只能先织布,而且通過它织出来的布紧密度還需要调整,但我們招募百姓過来,只要给那些百姓布,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要知道,三国时期,粮食和布帛可是硬通货。
相当于伫立在這裡的這台水力纺织机,是一台变相的印钞机。
“而且這個水渠的水流有限,我們需要加大它的流水量,這也需要更多的人。”
李衡转身看着董宏,說道:“现在你還觉得我們无法完成两千匹布么?”
“可以!但你为什么如此着急吸纳更多人来?”
“因为汉魏之间上個月刚打了一仗,司马懿现在已经知道我們在围田,下一步他会施行坚壁清野,如果考虑得更激进的手段,他甚至会强迫這一带的所有百姓迁移到长安一带,给我們留出一片沒有人烟的空地!”
李衡此言一出,董宏再一次呆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