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季汉的信息革命
“有点赶,杨长史见谅。”
“如果多给点時間,可以制作得更精细?”
“可以。”
“如当初给丞相的那般?”
“是的。”
“可以做出更多嗎?”
“可以啊!”
“济安,我果然沒看错你。”杨仪一脸肃然地說道,“一百個人不够随时跟我說,我一直都是支持你的,你還要多少人,我给你加。”
“杨长史,您要不恢复恢复之前桀骜不驯的样子,不然我害怕。”
“這话說的,我那是怕你骄傲,你现在老实跟我說,一天最多能制作多少纸出来?”
“可以制作很多很多,只要竹子這种原料充足,按照正常的時間,其实需要三個月才能造出来。”
“三個月嗎?”杨仪的脸色又变了。
“不過只要规模扩大了,整個制造所都理顺后,可以保证每天有纸。”
“每天最多多少?”
“得看在這裡摆出多大规模。”
“最大规模是多少?”
“一天可以出五万张。”
“一天就能出五万张?”
“是的!”李衡很淡定地說道。
這個数字已经非常恐怖。
要知道,造纸這种技术,到了唐朝开元盛世年间,依然属于高科技,并且纸张数量有限。
开元年间一张纸卖50文钱,唐代宗时代的宰相元载,命人抄一册书,要1000文。
這還是唐朝本身已经改进了造纸术的前提下。
搁在三国时期,這种纸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已经一目了然。
纵观整個人类的科技革命,只做了三件事:一是交通革命;二是信息革命;三是材料革命。
无论是蒸汽机、火车,還是新的能源,都属于交通革命的范围,是为了提高物流的效率,促进商品的快速流通。
信息革命就更加明显,电报的发明、电话的发明、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发明,都在快速加世界变得更加紧密。
商业不仅仅是商品的流通,也要有信息的归类。
例如公司以前纸质化办公时代,需要一個单独的屋子保存各种文件。
后来有了电脑。
同样,当竹简需要搬运,需要堆积如山的时候,有了纸,会发生什么呢?
身为诸葛亮的长史,杨仪太清楚纸张的量产,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了。
之前他对李衡那种态度,不是瞧不起纸,而是认为李衡无法量产纸。
无法量产的纸,是沒有价值的。
现在听說一天五万张,简直冲刷了他的世界观。
“不過杨长史,有两個問題,必须解决才行。”
“什么問題,你但說无妨。”
“一是造纸对水源有污染,我們不能把废水排到渭河裡,否则会影响百姓用水。”
“這個简单,再开一個水池或者隔离的河流,专门用来囤积,可以将废水引入秦岭一带,只要你能交出這么多。二呢?”
李衡感慨道:果然啊,当你在做出成绩来之前,說的所有的话,都沒人相信,只有拿出结果了,一切才能更加顺利。
“二是一旦规模扩大,迟早被魏军发现,他们可能会派细作来偷学,也可能会派骑兵来突袭。”
“這個問題你不提,我也会跟丞相提,這件事现在必须上升到军事机密的高度,我会派精锐来把守,而且造纸所所有人的身份必须再重新登记,要严格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