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上课
庞学林当然明白刘廷波为何会如此兴奋,在国内数学界,北大独占鳌头,复旦清华稍逊一筹,剩下的科大、交大、南大数学系排名几乎都在江大之上。
這些年,江大数学系在国内发展不温不火,几乎沒出几個特别有影响力的数学家,庞学林已经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這次庞学林如果证明了BSD猜想,其学术成就,在国内数学界足以自成一派。
到时候只要庞学林還在江大,那就是一棵可以与北大数院相抗衡的参天大树,君不见自从丘成桐来了水木之后,這几年,水木的丘成桐数学中心出了多少杰出的青年学者。
虽然水木的数学系和北大還有一定差距,但已经丝毫不在国内老牌数学强校复旦之下了。
庞学林的存在,将会起到和丘成桐类似的作用。
而這次BSD猜想报告会,将会是江大数院在国际数学界打响的第一枪!
接下来的几天,数学界暗潮涌动,庞学林挂在arXiv上的论文,进入了大多数关注這一领域的数学家的视野。
甚至在国内的一些高校论坛,也开始渐渐有了關於庞学林证明BSD猜想的讨论。
“听說了嗎?BSD猜想被江大一個叫庞学林的教授给证明了!”
“庞学林是谁,沒听說過啊!”
“你沒看新闻嗎?国内近年来新冒头的一個天才数学家,才22岁就博士毕业发了一篇顶刊论文,师从陶哲轩教授,今年回国直接进江大担任教授和博导。”
“看履历是挺牛逼的,不過BSD猜想可是千禧年七大难题之一,怎么感觉不太靠谱啊!”
“我是听我教授說的,那篇论文還在同行评审阶段,据說已经得到了不少大牛的认可。”
“你教授谁啊?”
“阿克萨伊·文卡特什!2018年菲尔兹奖得主,主要研究领域为解析数论、拓扑学、表示论。”
“卧槽,原来是斯坦福的师兄,师兄在上,請受小弟一拜!”
……
诸如此类的讨论不绝于耳,甚至连江大校园内,也有了类似的传言。
2019年9月11日上午,今天是庞学林入职江大以来上的第一节课。
早上七点,他就早早来到了阶梯教室。
上课時間是八点,庞学林到的时候,教室空无一人,庞学林在第一排找了個位置坐下,然后打开电脑,继续撰写报告会的PPT。
大概過了二十来分钟,庞学林忽然感觉鼻间传来一阵香风,抬起头,便看到一個身材高挑,高鼻深目,脸型精致,看起来有点像混血儿的漂亮女生在教室第一排坐下。
他们所在的教室是一個大型阶梯教室,两人隔着通道坐在第一排,庞学林坐在通道的左侧,那名女生则隔着通道坐在另一侧。
两人目光对视,那名女生朝庞学林浅浅一笑,說了声早。
庞学林朝她点了点头,沒有說话。
過了一会儿,那女生见庞学林噼裡啪啦地敲击键盘,便起身走到庞学林身侧,有些好奇道:”同学,你這是在干什么?“
“做一份PPT!”
“你這是要做什么报告嗎?对了,我以前怎么沒见過你,你也是来蹭课的?今天是庞神的第一节课,好多其他专业的同学都来膜拜学神呢。“
庞学林微微一愣,抬起头道:“那你呢?”
那女生道:“我就是数学系的,《抽象代数》是基础课,当然不用蹭课的了。“
庞学林不由得为之一愣,数学系男女生比例向来悬殊,這么漂亮的女孩子居然選擇了学数学,他们班男生有福了。
這时,那女生又道:”不過今天就能见到偶像了,想想就让人激动。嘻嘻,你還听過一個消息沒,现在论坛上都在說庞神证明了BSD猜想,那可是千禧年七大难题之一,据說克雷研究所還开出了一百万美元的奖金。“
“我想庞教授应该不是为了那笔钱做研究的吧!”
那女生白了他一眼,說道:“那当然不是了,但你不觉得庞神很厉害嗎?人家才23岁呢,和我們算是同龄人,就已经是我們学校的正教授了,有时候和人家一比,我都感觉自己這二十年算是白活了。”
庞学林点头道:“所以你才应该更加努力!”
女生举着小手,道:“对,一定要更加努力,我的目标就是在两年后考上庞神的研究生,嘻嘻!”
庞学林有些无语地看了這女生一眼,這姑娘挺养眼的,不過看起来怎么不太聪明的样子?
以后她如果真报考自己的研究生,自己恐怕得好好考虑了,這么一個叽叽喳喳话唠徒弟,估计自己会被她烦死。
不過還好,那姑娘见庞学林将注意力重新转回电脑,也不好意思继续打搅庞学林,坐在一旁专心看起了书。
過了一会儿,陆陆续续开始有人进来,那姑娘似乎知名度還挺高,也许和她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关系,好多人都過来和她打招呼。
特别是她的闺蜜到来后,姑娘又恢复了话唠的本质,叽叽喳喳說個不停。
或许真是为了過来膜拜学神,今天三百多人的阶梯教室,被挤得满满当当,甚至连過道上也坐满了人。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不知不觉到了八点整。
“咦,時間到了,庞神怎么還沒来。”
“不会吧,庞神第一天上课就迟到了?”
“据說抽象代数特别难,概念超多,希望庞神上课不要照本宣科,否则期末考试就麻烦了。”
……
学生们议论纷纷,庞学林面不改色,合上笔记本,走上讲台,戴上了用来扩声的麦克风,淡淡道:“大家好,我就是大家口中的庞神庞学林,本学期由我负责《抽象代数》课程的教学工作。今天第一次开课,人来的比较多,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所以還請大家尽量保持安静,在下课前我会专门预留二十分钟的提问時間,有什么問題大家可以到时候再问!“
哗地一下,教室裡一下子喧闹了起来,谁也沒想到,庞学林就坐在教室的第一排。
坐在他身旁的那几位学生,更是一個個目瞪口呆,压根沒想到這個看起来斯斯文文有点小帅气的男生,就是传說中的庞教授?
特别是那個和庞学林搭過讪的漂亮姑娘,一脸呆滞,随即对身旁的闺蜜哭诉道:“完了完了,小月,我刚才還找庞教授說话来着,還說要报考他的研究生,你說他会不会对我留下不好的印象啊?“
小月笑道:“艾艾,你這么漂亮,庞教授怎么可能会拒绝你当他的学生呢?”
“好啊,你敢說我有颜值沒智商!”
“嘘,上课呢……庞教授就在讲台上,你该不会真想让他对你留下不好的印象吧?话說庞教授真的很帅唉,特别是在讲台上的样子,特别有魅力!“
“你……哼!”
艾艾瞪了闺蜜一眼,见庞学林的目光扫了過来,连忙一缩脑袋,嘴角微微翘起:“庞神真的有点帅哎!”
庞学林沒有在意台下的喧闹声,說道:“好了,下面我們进入正题,本学期大家要学习的抽象代数這门课,又被称作近世代数,诞生于十九世纪。它包含有群论、环论、伽罗瓦理论、格论、线性代数等许多分支,并与数学其它分支相结合产生了代数几何、代数数论、代数拓扑、拓扑群等新的数学学科,抽象代数也是现代计算机理论基础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說,抽象代数已经成了当代大部分数学的通用语言。所以,抽象代数虽然是基础课,但对于大家未来不管在学术领域還是应用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過抽象代数概念繁杂,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如果按照教科书中直接从概念开始讲,我估计大家都会感觉很茫然。但是抽象代数既然有代数這两個字,那么肯定和解方程有关,今天這节课,我就先从方程的求解史开始讲起。“
“方程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很高,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古巴比伦时期的人们就已经会列一元一次方程了,即ax+b=0。不用我說,大家都应该知道,它的求根公式是-b/a。但在古巴比伦时期,那时候只有整数,那古人怎么理解b/a呢?于是就引入了分数這個概念,分数和整数加在一起,统称有理数。“
“不仅如此,古巴比伦人還会列一元二次方程,即ax^2+bx+c=0,但這类方程古巴比伦人沒有研究透,只能给出一些特定的整数解和分数解。等到了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虽然沒有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解式,但却发现了一些特定方程的解。比如說在研究勾股定理的时候,他们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它的对角线长度可以列方程求解。”
庞学林起身在黑板上写下:1^2+1^2=x^2,x=√2。
“于是为了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引入了无理数。但大家有沒有发现,這裡沒有它的负根,原因很简单,欧洲人认为负数沒有意义,一直到十七世纪牛顿、莱布尼茨时期,他们才接受了负数的概念。而在中国,早在公元前的先秦时期,就有了负数的概念,這個就和文化传统有关了……”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解式,最早是由公元八世纪波斯数学家花拉子米给出来的,不過他也只给出了正根,后来他的這個解法传到欧洲,在负数的概念引入之后稍加改良,就是我們现在知道的一元二次方程根解式了。”
庞学林顿了顿,拿起讲台上的一瓶矿泉水润了润嗓子。
原本安静的教室响起一阵嗡嗡嗡的议论声,今天有不少学生压根不是数学系的人,都是来看個热闹,膜拜一下学神,却沒想到,庞学林讲起课来并沒有让大家觉得生涩,反而有种不疾不徐,信手拈来的感觉。
這让众人很惊奇。
毕竟,很多大牛学术很强,但授课的时候表现得却并不怎么样,要么照本宣科,要么晦涩难懂。
反而庞学林将数学史掰开来讲,给众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庞学林沒理会下方的喧闹,继续道:
“有了根解式,只要随便把系数代入进去,就可以轻松求解,所以数学家就开始相继寻找三次方程、四次方程的根解式。”
“三次方程的根解式由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数学家费罗和塔尔塔利亚给出,费罗给出了x^3+px=q的根解式,這裡你或许会觉得這個三次方程不具备一般意义,但是假如将p和q用复数表示的话,所有三次方程都可以用這种形式表示。但那时候還沒有复数的概念,所以意大利另一位数学家塔尔塔利亚给出了一般一元三次方程ax^3+bx^2+cx+d=0的根解式,也就是所谓的卡尔丹诺公式……“
庞学林起身在黑板上用粉笔刷刷刷地写,费了一大半的黑板,将卡尔丹诺公式表示了出来。
“大家有沒有发现,卡尔丹诺公式中,出现了需要给-3开根号的問題,但那时候還沒有复数,由此,人们开始对负值开根号的問題起了兴趣,這才有了后来的复数域。从某种程度上說,为了求解一元三次方程,人们又引入了复数的概念。在卡尔丹诺公式出来后沒過几年,卡尔丹诺的一位学生费拉裡又给出了一元四次方程的求解公式。至此,一二三四次方程的根解式都出现了。”
“于是人们认为,一元五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也不远了,却沒想到接下来的数百年時間,人们却一直沒有找到答案。于是大家开始想办法将這個問題简化,先证明一元五次方程到底有沒有根。這事就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小王子高斯干的,高斯证明了对于任何一個非零的一元n次复系数方程,都恰好有n個复数根。這個便是代数基本定理,即使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小于零,它也有两個复数根。那么五次方程,就应该有五個根。“
“既然有根,那就应该有根解式吧,于是人们继续寻找,這個問題,便是由挪威的天才数学家尼尔斯·阿贝尔解决的。如果大家不认识阿贝尔是谁,也应该听說過数学界最高奖项之一的阿贝尔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阿贝尔并沒有给出五次方程的根解式,他反而证明了五次方程不存在根解式。這就很厉害了,在数学界,想要证明一個东西不存在,往往要比证明它存在還要难上许多。”
“這個阿贝尔,就是我們今天要重点讲的一個人物。阿贝尔1802年出生于挪威,17岁的时候,他就写了一篇论文,內容是他发现了五次方程的根解式。后来他发现這篇论文有几個错误,于是潜心学习,继续修改,四年后,他得出了新的结论,一元五次方程沒有根解式。他還推出了一個定理,叫做阿贝尔·鲁菲尼定理,但是因为這篇论文太過高深,当时的职业数学家都看不懂,所以一开始也沒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阿贝尔的這篇论文還曾经给高斯看過,高斯认为這不過是一個21岁小孩的无理取闹,這就意味着,阿贝尔想要把自己的论文发表出来都很难。幸好阿贝尔還有個朋友叫克雷勒,他创办了一個数学杂志,于是阿贝尔便将這篇论文发表在了這個上面,在之后的几年内,阿贝尔又在很多领域都做出過贡献,但主流数学家都不太接受,他還曾经将自己的论文寄给大名鼎鼎的数学家柯西,结果柯西更加高冷,压根看都不看。阿贝尔27岁那年英年早逝,直到他去世之后,人们才发现,他的论文,篇篇都是经典。”
“阿贝尔证明五次方程沒有根解式的方法,其实就是我們在抽象代数中将要学习的群论,但是他沒有系统地提出来,只是利用群论的思想,将這個問題解决。结果沒過几年,又出现了一位天才,那就是伽罗瓦,伽罗瓦用同样用群论的思想得出了五次方程不存在根解式,他還给出了对于任意高次方程,在什么情况下有根解式,什么情况下沒有根解式。而且伽罗瓦還首次提出了群的概念,开创了现代代数学的先河。”
“在我個人看来,伽罗瓦的成就在数学史中,足以排在前三。伽罗瓦1811年出生在法国,和阿贝尔类似,他在16岁那年同样以为自己发现了一元五次方程的根解式,但后来又自己证明五次方程不存在根解式。十九岁那年,伽罗瓦投身法国革命,20岁被捕入狱,21岁出狱后,与人决斗身亡,在决斗前三天,伽罗瓦仿佛意识到自己沒办法在這次决斗中幸存下来,于是他便奋笔疾书写下一篇论文,這篇论文,便是群论的开端,又被称作伽罗瓦理论。但這篇论文始终沒有被数学界所接受,一直到1843年,伽罗瓦去世十一年后,数学家刘维尔发现了這篇论文,将其发表,引起巨大轰动。伽罗瓦理论,终结了数学界四千多年的方程求解史,也开启了群论的开端。“
“伽罗瓦群论還给出了判断几何图形能否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一般判别法,圆满解决了三等分任意角或倍立方体的問題都是不可解的。最重要的是,群论开辟了全新的研究领域,以结构研究代替计算,把从偏重计算研究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用结构观念研究的思维方式,并把数学运算归类,使群论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崭新的数学分支,对近世代数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這种理论对于物理学、化学的发展,甚至对于二十世纪结构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