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年货 作者:独舞娃娃 正文 “走了走了,你们要看的码头也看了,现在找你奶奶她们去。”“别再疯费了,時間也早了,還去买东西。”爷爷有些不太好意思的呵制還在兴奋中的哥哥们。 嘿嘿,爷爷真是個别扭的老爷子。刚才大家开心大笑的时候,爷爷的大嗓门可是最大的一個。不過确实不早了,来的路上就听大人们說今天是要买年货的。年货啊,好令人期待,不知道我們家会买些什么年货呢? 上辈子的时候,每年過年时,家裡都会准备好多好多的年货。什么糖果零食那是大包小包的买,鸡鸭鱼肉更是必不可少,還会准备一些海鲜什么的;烟花,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东西,镇子裡大家都会买些回家,在年三十的晚饭后放。大的有99,88,66响的,能放到天上很高的地方,然后爆出各种漂亮的烟火;小的如宝塔一样的,大胆的孩子都能自己去点火,然后“噼噼啪啪”蹿出两三米高如喷泉形状的烟火。 也有那想省省钱的人家,就会买上两根一米多长的烟花杆子,让孩子拿着一头,另一头点上火,冲着天上“啪,嘭!”“啪,嘭!”放上那么十几响。反正小孩子是很好哄的,只要给過過瘾就行了。再說了,看景的话,還是看别人家的好看啊。嘿嘿。 “爷爷,坝子后边那一排排的平房子是干什么的?”我正想着以往放烟花的好事呢,突然就听到小壮哥好奇的声音。 “啊,喔,那啊,那是马帮的人住的通铺栈。”爷爷不加思考的顺口說道。通铺栈?那是什么东西? “什么是通铺栈啊?”“爷爷?”哥哥们立马又好奇的问着。亮晶晶的眼睛都齐刷刷的盯着爷爷。好强烈的求知欲啊。 “咳,咳!”爷爷清了清嗓子。“通铺栈,就是屋裡摆着一溜的大通铺。時間晚了无法赶路的马帮就会住在那裡,看那些草栅子了吧?那裡是停马帮牲口的,可不是卖的,卖的牲口都在集市尾那卖小猪小鸡的地方” “都记住了嗎?”爷爷一口气說完,都有些喘气了。 “记住了!”哥哥们齐声答到。 “那为什么不住在集市口上,爷爷不是說那個大大的房子是客栈嗎?”小哥哥還是有一肚子的好奇。 “你個傻小子!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的!”爷爷很是好笑。“那大的客栈能是一般马帮人能住的?那裡可是很贵的,马帮的人也就是能挣点钱糊口的。”“那裡是给行商的管事和马帮的头领们住的,反正能住那的,都是有钱人。”“明白了?”爷爷說完,看看哥哥们還有谁不懂的。 “明白了,爷爷。”哥哥们又齐刷刷的答道。爷爷对于哥哥们的回答很是满意,带着大家又浩浩荡荡的往集市口方向走去。一路過来,感觉摆摊赶集的人更多了一些。有鸡鸭的鸣叫声;小猪仔的尖叫声;有卖糖葫芦的,拉着长长的声音叫卖声;還有敲着小铁锤“铛,铛铛”响的,卖麻糖的;卖各种东西的也时有叫卖声响起。哥哥们闪亮着眼睛,都看了又看卖糖葫芦的和卖麻糖的,但却都沒有人說要吃。 一路走過来,终于到了奶奶她们的小摊前。地上的小摊摆着三人的绣品,绣品旁边放着几张皮子。应该算是最好的麂子皮已经不见了,就剩下四五张兔子皮。奶奶们都蹲在摊子后边和旁边一個老大娘聊着些什么。 “唉哟,這是都溜了一圈了?”奶奶看到我們回来,笑着问道。 “嗯,带几個小子转了一圈。”爷爷边說,边把我递到奶奶怀裡。 “你们带着芽儿,我带几個小子去看看他爹他们换了粮食沒有。等下再去买些东西”爷爷向奶奶交待着。“麂子皮卖了?” “卖了,收皮子的给了130文钱,比起镇上收的還多了10文呢”奶奶很是高兴。 “嗯,那這兔皮你们再卖卖,如果沒人收再拿到收皮的店卖,别低了10個铜板就行。”爷爷也很是高兴的再次交待奶奶,然后带上哥哥们往着集市口方向走了。 麂子皮呢,130個铜板。130個铜板是多少呢?130元?不知道這的物价怎么样了,最好是参照一下粮食价格,不然我還真是弄不清楚。好想和爷爷去看看粮食怎么卖的,可是他老人家却不再带着我了。唉。真令人头大。 “哟,大姐,這是你家孙女?白白胖胖的,长得真水灵啊。”旁边那個老大娘问奶奶。 “是啊,這就是老二家的小丫头芽儿。”“快,快叫声奶奶。”奶奶听到老大娘夸,很是高兴。 “都会叫人了?”“這才八個来月会叫人的可沒听過呢,看来還是個聪明的小丫头。”老大娘很是感慨着。“看来還是你家疼丫头养得好,别人家可沒有对丫头這么好的。” “呵呵,也沒怎么样,就是這丫头白天醒着都不吃奶。她奶奶疼她,白天就给煮点稀饭喂喂,晚上也就喂两次奶。”老娘也高兴的接话。 “是啊,家裡我娘可疼這個孙女了,主要是家裡都沒個丫头,全是小子。”大伯娘也很是自豪的讲了一气。“這丫头也是個让人疼的,不哭不闹,白天要拉屎拉尿都晓得打招呼;晚上听我弟妹說,到了半夜吃完奶准时都能把到尿。” 额!吃奶?把尿?我什么时候還吃了奶了?天啊,我真的一点不记得自己干過這些事啊。难道說晚上做梦时干的那些事是真的?我做梦时喝的饮料,喝的牛奶是老娘的人奶?而我梦到尿床之类的时,其实是在被把尿中?但是奇怪的,我并沒有因为再次听到吃了奶而觉得反胃。记得我第一次知道我吃了奶时,我当时是觉得非常恶心反胃的。 看来我之前有些理解是错的,我一直以为自己這一世的身体很好,一天吃两次稀饭,還是让自己长得白白胖胖。认为這的米很养人,鱼汤很养人,连水也养人,连空气也养人。看来我错了,长得這么健康,比哥哥们還红润,其实是家人和老娘辛苦的喂养成果。 我现在真的好感动。其实仔细想想,在我感动之前,已经有很多我沒想過的情感在悄悄改变了。我已经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变得对家人越来越在意,越来越关心,越来越想让他们能生活的好一些,然后更好一些。想让他们都能得到最好的。 “绣娘,你去肉铺那裡买只猪头去,晚了怕沒有了。”奶奶突然想到吩咐老娘买肉。 “好,我這就去。”老娘答应一声就往集尾方向走,突然想到了什么,又问奶奶“娘,那是不是還要买一点耳块(注:和年糕差不多的,也是米做的,初一的早上用糖水煮来吃)初一吃?家裡糖也沒有了吧?” “对对,耳块要买两三個的,糖你看着也买点吧。买散糖,散糖便宜。”奶奶恍然答道。“你再拿点钱去,刚才那麂子皮的钱怕是不够的,顺便再买把香和两打纸钱。”說着,奶奶伸手到怀裡掏出一個小布袋。那是一個灰色的小钱袋,看上去沉沉的。奶奶把钱袋递给了老娘。 集上是人来人往,买东西的人也不少,但都快半小时了,我們的摊子上什么东西都沒卖什么出去。兔皮有人给了价,9個铜板全收,但比爷爷交待的价格還低了,所以奶奶沒卖。我們家的绣品卖了個头巾一個小花背包,小花背包是那细细的长带子,可以斜挎在身上那种,听說都是老娘绣的。头巾卖了8個铜板,包包卖了12個铜板。奶奶和大伯娘商量着,其它的绣品要是等下還沒人买,就都送到布店去卖,皮子就只有交山货店卖10铜板一個了。虽然价格比起摆摊零卖要低些,但也是沒办法的事。 爷爷他们都回来时,老娘還沒回来。我們家用一袋玉米换到了大半袋的面粉,大伯家也用一小袋玉米换了些面粉。看来這对换的比例有些差距啊,我心裡再次念叨一遍這些黑心的商人。 又過了几分钟,老娘也回来了。老娘手裡用提草绳子拴提着一個黑色猪毛的猪头,真晕菜,這头都不给褪毛?另一只手提着個菜篮子,裡边装着香和纸钱,三個耳块,還有一個上次见到的那种牛皮纸的不大的纸包。 “娘,给你钱。”“猪头买的70文一個,耳块15一個买了三個,香纸花了19文,糖买了半斤30文。”老娘边交待着花了多少钱,边把钱袋交给了奶奶。 “我看這時間也差不多了,你们也收拾收拾,把剩下的东西该卖店子的都去卖了。”爷爷看看時間,向大家安排道。 “是啊,牛车還让黄大哥给看着呢,我們也该過去了。”大伯也同意。 “芽儿她爹,你跟着你娘她们把东西拿去卖了,我和你大哥把粮食都抬到车那边等你们。”“卖完东西记得买一副对联和门神回来,過年要贴的。”自从老爹改了名字,爷爷叫得很不习惯,不是叫“大柱他爹”,就是叫“芽儿她爹”,或是直接叫“老二”。 “好,爹。记下了。”老爹痛快的答应道。 不买点别的了?我有些怀疑的看了看老娘放地上的那点东西。這些全部加上等下要买的对联门神,這些就是我們家今年過年的年货? ------题外话------ 亲们,請随时鞭策我吧。我需要一点动力。 推薦本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