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一百五十四章 给太子上点眼药

作者:汉胄
“哼,我還沒有招惹你,你竟然主动惹上我了,既然如此,那就休怪我不客气了。”李显心中冷笑连连,可表面上却是一团和善,拍着胸脯保证道:“皇兄請放心,小弟保证一個月之内定然让那厮再也得意不起来。”

  “呵呵,能得贤弟如此保证,为兄也就放心了,那厮得罪了为兄倒也沒什么。可是他得罪了贤弟,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好了,時間也不早了,为兄该回去了,待得一個月后,静待贤弟的好消息。”李弘见目的达到了,也不再多說,便准备打道回府。

  “嘿嘿,惹上你沒什么,惹上我就是自寻死路,你這不是說你一個堂堂太子還不如我嗎?”李显自然听得出李弘话中的挑拨之意,于是惶恐的說道:“皇兄此言,小弟实在惶恐,那厮之所以敢于****皇兄而忌惮小弟,实在是因为皇兄仁厚而小弟心胸不够宽广,对了,小弟還有一事想要請教皇兄。”

  “哦?七弟有何话要說?但讲无妨,你我兄弟還用得着這般客气?”李弘妙计得售,又被李显吹捧了几句,心中得意,跟李显也客气了起来。

  却听李显說道:“小弟听說那日在朝堂上,兄长为了小弟之事与那厮据理力争,曾经說起過若是此战停止,可将作战所用之粮食救济受灾百姓,可有此事?”

  “啊?七弟這话如何說起?”李弘以为李显是在追究他阴谋参与陷害李显,面色顿时就变了,還好李显沒有发现,定了定神又說道:“不瞒贤弟,這话其实是戴公所說,为兄当时并无此言论,为兄只是担心七弟征战劳苦,同时又担心七弟立下大功,会受到某些人忌惮,对七弟不利,所以才劝說圣上下旨停战。”

  “呵呵,皇兄不必解释,皇兄对小弟一颗拳拳爱护之心,小弟焉能不明白?小弟想說的是,当初圣上已然同意,可是如今小弟返回,战事节省下来的那些粮食是否送到了受灾百姓手上?若是果真能够将那些粮食送到百姓手上,小弟這一番停战,也算是为百姓造福了。”

  “原来七弟說的竟是此事,七弟身处逆境却仍然牵挂着受灾百姓,为兄真是惭愧呀,唉,不瞒七弟,当初满朝诸公都是为了将七弟拉回来,有谁真正想到普通百姓?不過贤弟請放心,为兄這一回便是拼尽性命,也要向圣上說起此事,定要满足贤弟一颗爱护百姓之仁心,定要将粮食送到百姓手中。”

  李弘对着李显拱了拱手,然后匆忙离去。

  不過李弘的心中却是得意不已,自己這一趟周王府可真沒有白来,不仅解决了贺兰敏之這厮,還陷害了李显,让他更加受到武后的打压,同时還从李显那裡得到了一個好主意,那就是要将之前在朝堂說的省下战争的粮食要出来,接济受灾的百姓,为自己赚取足够的名声。

  可是李弘却也不想想,李显怎么会如此好心的送给他那么一份厚礼?实在是因为李显太了解武后了,他相信只要李弘来這么一出,定然会遭到武后更深的忌惮,从而将李弘和武后的矛盾置于最上面,从而减轻对自己的猜忌防范,化解来自武后的压力。

  至于李显答应過的關於贺兰敏之的事,李显就更不用操心了,因为他知道杨老太太過不了几天就会蹬腿了,等杨老太太一死,根本不用自己动手,贺兰敏之就会完蛋大吉。

  所以這一回,李显根本就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轻易化解危机,并且将矛盾转移到武后和太子那裡,真可谓赚大发了。

  李弘却是不知道李显的算计,他兴冲冲的返回东宫,与戴至德商议了一下,当然沒有提起李显,然后就向皇帝上疏,将大军出征一個月所用的粮食细细算了一遍,然后請求从国库调拨数十万斛粮食,用以接济受灾的百姓。

  李弘的上疏果然受到了高宗的夸赞,朝中大臣也都赞颂太子仁心仁德,一心为百姓着想,這一念之善不知道救活了多少百姓。

  而除了高宗和群臣之外,百姓们也对李弘的仁德大家赞誉,甚至受到李弘恩惠的地方百姓都专门向皇帝上万言书,感激天子洪恩和太子的仁德。

  朝野之间共同的赞誉令李弘的声望达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令李弘心中得意不已,暗暗想道:“吾之所以能有今日,多亏了這位好七弟的提醒,如果不是他那一句无心之语,吾怎能收获到朝野之共同赞誉,嘿嘿,相信经過這一次,吾之太子地位必然是稳如泰山,母亲虽然野心勃勃,却也再难以制衡。”

  而事实也的确不出李显所料,李弘声望的迅速膨胀也立刻引起了武后的警惕,武后虽然在表面上也夸赞自己的儿子,可是心中对他的恨意已经十分浓厚,于是下令寻找太子的過错,以便乘机教训教训他,却沒想到太子這厮竟然十分循规蹈矩,武后和她帐下那般党羽在经過十余日的苦苦寻找,竟然始终沒有抓住其错处。

  然而沒有错并不代表武后就沒有办法对付他,她暗中传令自己的亲信、司元太常伯(户部尚书)王德俭,令其暗中掣肘,无法克期交付粮食,让李弘的承诺无法兑现。

  王德俭這人性情狡诈多智,加上其脖子上长有一颗瘤子,所以人送外号“智囊”,此人不等武后的命令发出,就早已暗中做好了准备,待得收到命令后,立刻向皇帝上疏,說是国库告急,又因为今年天气干旱严重,朝廷已经放出去了不少粮草,再加上前一段時間高句丽遗民反叛,朝廷为了平叛也耗费了不少粮草,因此各大粮仓早已经入不敷出,如果再将太子所需求之粮草取出,恐怕明年的种粮都沒有了。

  高宗闻讯大怒,可是实情如此,他就算再着急又有什么办法?只好下令王德俭先从各处凑出数万斛粮食应急,可是王德俭却說他连一千斛都拿不出来,并且提出辞职不干了,任凭皇帝处置。

  高宗见状沒有办法,只好下令从皇宫裡调出数千斛粮食,交给太子应急,结果太子這些粮食沒能满足灾区百姓的需要,令百姓很是失望,這时又有人造谣說是太子亲信官员、太子右中护兼摄正谏大夫、同东西台三品赵仁本贪墨了粮食,才导致有這样的结果,结果百姓闻言大怒,围住了赵仁本,将其打了個半死,并且請求朝廷重惩贪官,后来为了避免引发民变,高宗只好下令将赵仁本贬为崖州刺史,方才平息了民愤。

  而与此同时,皇后武氏带头节衣缩食,大幅度削减宫中仕宦人员的俸禄,說是因为皇太子請求接济百姓、宫中调拨粮食之故,结果惹得宫中怨声载道,人人怨恨太子,导致李弘名望大跌,心中惶恐之下只好从东宫府库中捐出大量钱帛,以填充之前皇宫捐献粮食的空缺。

  李弘這一回沒有落到好名声,反而赔出了大量的财物,真可谓是得不偿失,可是李弘却沒有想到是李显在算计他,反而对武后更加怨恨。

  而就在這时,突然传来了一條消息,他的外婆,也就是武后的生母荣国夫人杨氏于昨夜病逝于九成宫,享年九十一岁。

  這個消息暂时中止了各方的斗争,却让各方的矛盾一致对准了作威作福的贺兰敏之。

  荣国夫人杨氏,出身于隋朝宗室,父名杨达,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期间为右武卫将军,进位左光禄大夫;伯父杨雄为隋朝观王。杨氏于四十岁时再嫁时为工部尚书的武士彠,生下三女,长女为韩国夫人武顺,次女乃是武后,三女不知名,嫁给名将郭孝恪之弟郭孝慎。

  在武氏谋求皇后之位的過程中,杨氏东奔西走,求见开国元勋长孙无忌、李绩等人,請求得到他们的帮助,虽然遭到长孙无忌的拒绝,却被李绩所接受,结果李绩一句“次陛下家事尔”促使高宗决定废王立武。

  正是因为母亲在武后进位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武后对于母亲深为感激,先是封为代国夫人,又改封荣国夫人,同时规定荣国夫人的品级是第一品,位在王公母妻之上。

  也正是因为念着母亲的好处,武后一直容忍贺兰敏之的胡作非为,不管有多少人揭发检举他的罪名,都一概不问。

  如今杨氏夫人逝世,意味着贺兰敏之的保护伞失去了。

  可是贺兰敏之却好像是沒有意识到這一点,连他母亲武顺的劝告都听不进去,依旧是胡作非为,胆大至极。甚至杨夫人去世当晚,他竟然在康平坊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七弟,你那日许诺要铲除贺兰敏之,如今正是机会,可不要坐失良机。”吃够了武后苦头的李弘暂时偃旗息鼓,不敢明着与武后做对,甚至明明知道武后对贺兰敏之厌恶至极,却也不敢出头,只好使出借刀杀人之计,将這個任务推给了李显。

  只见李显点了点头道:“皇兄且放宽心便是,小弟自有分寸,最多二十日,定叫那厮在劫难逃。”(未完待续。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