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两個礼物 作者:未知 就像故事中小人物相互给予的治愈和欢喜,故事的最后,其实与一对互赠的礼物有关。 這礼物,最初是春风中学的高三少年们送给了潘帅老师一個“彩蛋”。 随后,潘帅老师也回赠了一個過去,他的這“礼物”青春悦目,一如這校园裡的春景。 是的,這已是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如今冯一凡、林磊儿、乔英子已经是高三下学期的学生了,10年备战的高考,现在像跑道上的最后一道栏,迫近到了他们的眼前。 他们在冲向這最后一道栏的进程中,突然起意,送给了潘帅老师一個“彩蛋”。 這“彩蛋”,最初是来自偶然。 甚至可以說,起因于“英才班”三位学霸的一场斗嘴。 那是在一场“综合考”出分之后,一号学霸乔英子责怪三号学霸刘婷婷小心眼:语文方老师說语文卷有一道题出得有問題,被扣分的同学都可以加5分回来。方老师說這事时,我刚好去医务室了,沒听见,但你是我同桌,你为什么沒告诉我? 刘婷婷說,我不是有意的,当时我手头有别的事在忙,所以就忘记告诉你了。 乔英子不相信。而刘婷婷有口难辩,因为這次综合考试她比乔英子多了4分,总分排名全班第一。 两個女学霸的冲突,因二号学霸林磊儿的介入而变得有些迷离。 林磊儿是来向乔英子认错的,他說這是他的問題,他那天帮李胜男老师算总分的时候,沒核算好,本来也是可以发现的。 乔英子睁大眼睛,心想他這脑子是不是受上次“获奖感言事件”刺激坏了? 她对林磊儿說,怎么是你的错?這事与你沒关系,她是我的同桌,天天就坐在我身边,她這么小心眼…… 刘婷婷說,谁是小心眼啊?你才是呢,我只是忘记了,不是有意的。 李胜男老师得到学生来报“三個学霸在教室裡吵起来了”的时候,正要去教育局开会。她对学生說,好,我让潘帅老师马上過去。 也是啊,让潘帅去吧,她這“徒弟”眼下是越来越得意自己会做学生思想工作了。 那么就让他去摆平“三学霸”吧。李胜男心想,摆平了,就算他這徒弟毕业了,都跟了一年了。如今看态势,這师徒关系很有可能将切换到一個全新频道了,我也不想当什么“师傅”“御姐”了,难道沒看见我也挺小鸟依人的嘛。 李胜男老师心裡一边笑,一边打电话通知潘帅赶紧過去“灭火”。 于是潘帅老师就把“三学霸”叫进了办公室。 此刻的潘帅老师比去年瘦了一些,头发依然微蓬,脸上的表情仍像懒洋洋的猫。 他像办案的黑猫警长,先让三位学霸各自陈述,然后他眨着眼睛,想了5分钟后,宣布结论。 他說,我得先跟男生谈谈英雄的問題,所以女生先离场。 两位女学霸走出办公室后,潘帅对林磊儿說,我已经注意到了,在班上,你主动勤快,热心助人,甚至很多时候不是你的错你都会去揽。這令人敬佩,甚至看起来還很man,但它的前提不能是“谦卑”,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被人需要的感觉”,但心裡得沒有压力。林磊儿,我相信你知道我在說什么,按理說,這不能被說破,老师這么說也是很有犹豫,但老师相信“英雄不问出身”,所以老师也特别希望你会相信…… 潘帅老师对随后进来的两位女学霸說,今天的口角是因为5分的分数,它在今天的你们看起来,是如此之大。但我們打赌,一個月以后,你们再回头看這件事,看這5分,它会变得比现在小,甚至可能都小到可笑。不信我們打赌,今天是2月25日,下個月的今天,3月25日,我們一起来看看。 潘帅随手拿過办公桌上的一支笔,在台历上写下“3·25”。 嘿。他笑了一下,对他们說,嘿,這個日子是我的生日,所以這事我忘不了,到时咱们再来看看這5分到底变成了什么。 沒人会回头去看5分的,哪怕“三学霸”自己。谁不知道這是老师在劝人要大气嗎? 潘帅老师也不会回头去看的,每天应接不暇的教学任务和自己刚刚开场的爱情,早将脑子填充得满满当当的。更何况,這样的纠纷,在中学生的生活裡,与其他不少花絮一样,往往转瞬就被淹沒在学业的汪洋大海裡,无影无迹。别說一個月,就是一星期都无暇记起。 這倒也证实了潘帅所說的,那“5分”已经变得很小了。 “彩蛋”就是在這样的情形下突然来袭。 那是一個暖风拂面的春天夜晚。夜自习 第一节课时,潘帅老师在办公室裡接到学生来报:高三(4)班教室裡很吵。 于是潘帅老师匆匆赶去处理。他在楼梯上沒听见有什么吵声,但他推开高三(4)班教室门时,惊呆了—— 那块蒙在黑板上的红布,此刻正由两位男生向他打开。 满黑板“潘老师生日快乐”,各种字体,大大小小。有100條嗎? 五颜六色的气球和闪光的彩缎,横贯教室上空。 满屋子的学生在向他欢笑、鼓掌。 一只好大的蛋糕,被“英才班”两位女生乔英子、刘婷婷端到了他的面前。 教室裡开始响起《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每一张嘴都在放声歌唱。 歌声回荡在教学楼裡,别班的学生们从门外拥进来看热闹。 蒙圈了的潘帅老师,乖乖地被学生们拉到了教室第一排,入座。 一组女生在讲台上为他跳了一段街舞,虽然动作還不够熟练,但已把他感动坏了。 男生冯一凡上台,向潘帅透露:最后,還有一個“彩蛋”,注意,马上袭来,不要走开。 什么“彩蛋”? 欢声笑语中,他听见他们开始称呼他“潘爸”了。這就是“彩蛋”嗎? 他慌乱地摆手,笑道,這怎么可以,叫“潘哥”,我還沒做爸哪,我怎么就给你们做爸了? 不。他们任性地說,高三(3)班高老师被他们班叫“高爸”,高三(5)班蔡老师被他们班叫“蔡妈”,高三(6)班于老师被他们班叫“于妈”,我們班沒爸沒妈怎么行?虽然潘老师還小了点,虽然“潘哥”也還不错,但我們得叫“潘爸”,我們班這才像個家…… 這时,李胜男老师驾到。她是听见這裡吵声连天,赶過来维持课堂纪律的,但哪想到,看见的是這一幕。她笑得前仰后合,心裡居然有些醋意。 這個晚上她后来对潘帅說,哟,他们叫你“潘爸”,那他们怎么不叫我“李妈”呢?我們班的学生怎么不叫我妈呢? 潘帅装傻,对她說,那我让他们叫我爸,让他们喊你妈。 李老师咯咯笑起来。她說,他们可沒障碍,我們班上有几個中学生彼此都是以“王妈”“李妈”“张爸”相称的。 收了“彩蛋”的潘帅老师,决定立马回馈他们一個礼物。 同样的是生日礼物。一场特别创意的“18岁主题班会”。 送给全班男孩女孩,成人礼。 为此,潘帅老师去教务处,查看了全班所有同学的生日日期。他发现今年生日最早的是男生李洋,下周四就18岁了。 他想,這就意味着必须在下周四之前,即全班同学18岁之前,将這個礼物送掉,否则就有人超龄了。 于是,他针对那张排得很密实的课程表,想尽一切办法,与其他任课老师商量、调换,为学生们腾挪出了下周三下午两节课的時間。 除此之外,作为自视“懒人”的他,操办這個礼物的理念依然是“放权”。 這意味着,春风中学由此将迎来它有史以来的第一個全由学生自己张罗的“18岁主题班会”。 当然,潘帅老师也给出学生们一些建议。 比如,關於形式,他给出這几個关键词:“欢迎父母参加”“老师不讲话”“学生陈述”“個性化为佳”“视频自创”。 關於主题,潘帅给出的关键词是“高考与我”“10年后的相遇”“欢喜的理由”“赢家”。 其他,他說,随你们怎么玩,怎么搞,哪怕笑一场,疯一场,哭一场,都行,看你们的了。 对于潘老师提供的這個具有自助色彩的“礼物”,同学们就像面对一個乐高拼装玩具,跃跃欲试。 于是,在他们紧张、单调的复习迎考生活中,就有了一抹不同的色调,和一份小小的欢喜。 周三终于来临,校园的空气裡,有若隐若现的玫瑰花的气息。 這天下午,正在办公室裡开物理教学例会的李胜男老师,听到了从学校排练厅那边传来的一阵阵音乐声,无法按捺自己,她提前结束会议。 她对同事们笑道,我得去看看,咱们潘老师搞出了什么好玩的花样。 李胜男老师下楼,飞快地往排练厅走。 這個下午,她除了去观摩高三(4)班“18岁主题班会”有多好玩之外,其实她還应“徒弟”之邀,得去向那些小孩透露自己即将成为他们的“李妈”,真正的“李妈”哦。 呵,這镜头推进得是不是有些快了?還好吧。 一年的時間虽然短促,但对于培育一段“师徒关系”从无感到对冲、磨合、转换還是够的,你想,冯家、宋家、季家的一地鸡毛,都在這一年裡有了逆风飞扬的可能,两個年轻人的事那不更能轻装上路嗎? 李胜男老师走进排练厅,爆棚的人气迎面而来,明媚的灯光下,学生和家长济济一堂,欢声笑语,人头攒动。她一眼看见了潘帅老师,他穿着白衬衣,還打着领带,像真個“潘爸”,坐在前面呢。 她沒走過去惊动他,她想先在后排看一会儿,于是她往台上张望。 她看见台上鲜花盛放,轮番上场的少年们笑容灿烂,背景的LED屏上,正滚动播放着他们现在和以前小时候的照片 他们在用言语描述中学生自己的感受,或清越或低沉的声音在空中传响。 她听见一個女生在說,虽然学得很辛苦,但我会感谢這场即将来临的高考,因为它教会我勇敢,在我走向青春的时候,它以压力的方式,告诉我意志的意义。 她听见一個男生說,我的情绪常会因分数高低而起伏,但我发现,真正让我感到快乐的,是学习中从不懂到懂的過程。 她听一個女生說,高考是我18岁出门远行之前,与爸妈最后相依的日子,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她听一個男生在說,我喜歡考试,因为它,我才能来到這裡。我喜歡考试是因为喜歡公平的感觉,付出多少,试卷上见,每一分都有道理,所以哪怕天天有考试,我也沒关系。 她看见其他班也有同学混进了排练厅,甚至還有人跳上台去发言,自己班上的冯英子就是其中之一。她在說,我快乐的理由,不是来自于考试,而是来自于我這一年对自己的认识,因为我发现我长大了,除了能帮我妈拿到她想要的分数之外,還为我自己要到了我的自由。 她看见自己班的林磊儿也上台了。他說,我18岁的时候,已是一個孤儿了,我說我不会怕了,我說我做過這么多难题了,還有什么题目好担心的,我会像读书那么用心地对付生活中的难题,我会加油的。 …… 现在,她看见冯一凡带着他的爸妈一起上台了。 這“家庭组合式陈述”穿插在一群“单口发言”中显得比较别致。 可是她听见冯一凡說得有些沒头沒脑的:“迎战高考,让我学会了過日子。” 她听见冯一凡爸說得同样有些沒头沒脑:“他考大学,我做了第二遍爸。” 她琢磨了一下,這意思当然也能懂,但跟前面那些字正腔圆的比,调性偏低。 现在,她听见冯一凡妈還沒考就在打分了:“高考其实也是在考家长,這一轮考下来,我考得一般,及格;小孩爸考得比我好,良好;我家两個小孩考得更好,优秀!我這评分系统,高考可能不认,但我认,我家自己的贵子,由我打分。” 李胜男为她鼓掌,因为知道她带着两個小孩不容易。 李胜男老师突然看见已去美国留学的季扬扬出现在了LED屏幕上,他通過视频,在对大家笑。他說,在远方好想念大家,想念春风中学,甚至想回来再挂一次科。他說,我在学音乐,我给大家谱了一首歌,歌词是冯一凡同学的,那就有請他和他爸爸冯凯旋先生联袂演唱,送给大家,19岁的我祝18岁的你们快乐,嗨。 音乐渐起,李胜男老师看见冯一凡和爸爸一起走到台前。今天他们穿着相同的红色T恤,他们开始歌唱。李老师惊讶這父子俩有如此动听的嗓音,并且和声漂亮。 于是,這清亮、透彻的歌声,像春日裡的风,回转在灯光明媚的排练厅裡,李老师和身边那些少年一起凝神倾听—— 在课桌之上 脸庞之上 我彷徨在一條路的起点 我疲惫在一條路的途中 我寻找奔跑的理由 寻找那一点点小小的欢喜 在题海之上 人海之上 我流泪在一條路的弯口 我困惑在一條路的终点 我寻找坚强的理由 寻找那一点点小小的欢喜 在天台之上 云朵之上 我攀登在一條路的尽头 我看见了一條路的无限 我寻找相信的理由 寻找那一点点小小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