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静观其变 作者:未知 第二天是六月初一“法定”的上课日,俞宛秋早晨一睁开眼睛,就见兰姨站在门帘边问:“今天還上不上学?” 俞宛秋从炕上爬了起来,兰姨忙蹲下去给她穿上绣花软鞋,听见姑娘的声音从头顶传来:“上,为什么不上?太太给我交了那么多学费。” “姑娘說得对,凭什么我們要灰溜溜地走?”兰姨从地上站起来,带着一腔愤懑,指手画脚地說:“姑娘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了,世子武功那么高,几道院墙都拦不住,他要来找姑娘,姑娘有什么办法。” 俞宛秋惊讶道:“我家妈妈也出息了呢,昨晚明明怕成那样的。” “谁說我怕了”兰姨眼一瞪,腰一叉“昨晚我不過担心姑娘罢了,只要姑娘不怕,我怕什么!” 又对几個端着盥洗用具进来侍候的丫头說:“你们也不要怕,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你们以后出门,只管昂首挺胸,沈家若是敢欺辱姑娘,我就把太太给了沈家大笔遗产的事說出去。要姑娘走路,可以,先把钱吐出来!那可是太太临终时交托给沈家的养育费和将来的陪嫁,想就這样把姑娘撵出去,门都沒有。” 這些话,几個丫头平时沒少听兰姨提起過,当下都表示支持,连一贯娴雅稳重的素琴都說:“姑娘如果带我們离开沈家,以后我們五個人可就得靠姑娘养着了,姑娘又沒成家,哪来钱养活這些人?” 那夜清点财产,只有兰姨一人陪侍在侧,她肯定不敢对任何人吐露半個字,俗话說“财不露白”恐招贼惦记。所以這山水园裡,除兰姨外,其他人并不知道俞宛秋手裡有钱,只知道她有几箱子衣料玩器,故而一提起离开,她们首先担心的是生活問題。 知墨已经嚷了起来:“怎么能让姑娘养着,太太给沈家的钱呢?不养我們了,就把太太给的钱還给姑娘。” 茗香握紧小拳头:“以后我去了厨房,厨房的人稍有怠慢,我就告诉她们,我家姑娘可是交了大笔伙食费的,凭什么不给我們吃,难道沈家连死去姑奶奶的钱都想昧下?” 几個人越說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直到纹绣朝她们猛打眼色,大伙儿才发现异样,一起问她:“怎么啦?” 纹绣朝窗外指了指:“院门口好像有人。” 知墨和茗香追了出去,远远地,一個杏红衫子的身影逃也似地疾走,很快消失在拐角处,随后赶到的俞宛秋還是认出来了来者是谁:“那不是老太君屋裡的红蓼嗎?” 知墨也点头道:“就是她,红蓼喜歡穿红,绿萼总是穿绿,老太君喜歡看鲜艳热闹的颜色,偏偏自家姑娘爱高雅,很少穿大红大绿,老太君就把贴身丫头打扮成‘红人’。” 俞宛秋沉默了,红蓼不会无缘无故来此,必是老太君派她来传话。那她为什么要匆匆走掉呢,莫非真是因为听到了她们的谈话? 纹绣突然小声道:“听說她是二太太的眼线。” 俞宛秋看了纹绣一眼,這丫头素来勤谨寡言,也不喜歡扯是非,怎么连這样的秘辛都知道? 纹绣不好意思地解释:“是我在绣房时无意中听绣娘们說的,上次四姑娘剪破新绣好的被面,就是因为听說老太君打算抬举五姑娘,要把她過继给大太太,還要把绣好的合花n被先给五姑娘用。這些话,都是红蓼私下裡告诉二太太的。” 俞宛秋突然觉得心上的压力减轻了许多,微微颔首道:“原来如此,那她突然跑走,就好理解了。” 几個丫头同时问:“姑娘的意思是,她偷听了我們說的话,急着赶去给二太太报信?” “不用问,肯定是”兰姨挽起袖子就往外走,咬牙发狠道:“她去找二太太,我就去找老太君。二老爷昧钱的事,老太君多半不知道。” “不要去”俞宛秋把兰姨拉回屋裡,让茗香给她泡茶,自己紧挨着她坐下,细声劝导着:“這件事,真挑明了,反而对我們不利,你以为老太君会帮着我們向二老爷讨钱?” “当然不会,他们是母子,胳膊肘子怎么会往外拐”兰姨捧着茶杯猛灌了一大口,掏出手绢擦着嘴角說:“我只是希望她心裡有数,姑娘虽然住在這裡,可沒沾他们一厘一毫,分明是他们沈家占了大便宜。所以,他们对姑娘好便罢,不然,我就去官府告沈家霸占孤女财产。” 俞宛秋叹息道:“這事我們不是早就說好了嗎?他们私相授受,又沒开個欠條收條啥的,光凭你一张嘴,官府都不见得会受理。” 兰姨脖子一梗:“怎么不会?证人、证物,我起码有一样吧。” 俞宛秋有些急了,拽紧乳母的衣袖,就像怕她会突然跑了一样,嘴裡竭力劝阻:“沈家不是普通的家庭,和京兆尹多少有些交情,只要是能驳回的诉状,一定不会收的。” 兰姨却笑了:“傻姑娘,你以为我真要去告啊,我不過是吓吓她们,让她们以后对你客气点,别以为我們是好欺负的。如果我真去告,就算告输了,甚至连诉状都被驳回,只要這事传出去,对沈家的声誉就是個打击,京城裡那些显贵之家,巴不得多听点别家的丑闻呢。” “也是,无风不起浪嘛”說完這句话,俞宛秋有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荒谬感,曾几何时,二太太母女以這句话为幌子向她大泼污水,现在,也轮到她们尝尝這滋味了。 兰姨便问:“那姑娘是同意我去找老太君了?” 俞宛秋還是摇了摇头:“暂时什么人都不要找,一切照旧,该上学的上学,该做事的做事。如果红蓼真去向二太太通风报信的话,接下来她们必有所反应,又或者,干脆沒有任何反应,就当什么事都沒发生過。” 沈府若肯对赵佑熙之事装聋作哑,她也会继续对遗产之事装聋作哑,大家彼此心照不宣,达成一种新的平衡。 对那笔本就不属于她的钱,她并不热衷。对去南府找赵佑熙,她更是连考虑都沒考虑過。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与其贸然去南府投奔赵佑熙,還不如留在沈家继续完成她的学业。安南王妃连借刀杀人之计都用上了,可见南府对她而言并不安全,只怕比留在沈家更危险。那個唯一能保护她的人,如今年岁尚小,行事還处在冲动莽撞阶段,论起谋略手腕,可能远不是他太妃奶奶和王妃母亲的对手。 沈府后院的那面高墙,对她而言,既是禁锢,也是保护。何况墙外還有几位高手随时听候她的差遣,就算演起全武行,她也未必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