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创作” 作者:未知 此时的香港由于冷战的原因,還在采用抵垒政策,只要安亦斐顺利抵达香港市中心,那么就能顺利获取這边的身份证,在這边生活。至于有一技之长、可以参加劳作等條件,对他来說不是問題。要知道,安亦斐在自己那個时代的年轻时候,其实是一名很优秀的导游,可惜后来因为逐渐年龄增大,连续在事业和家庭上被打击之后,变得颓废而已。不单是粤语,安亦斐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日语,多才多艺。 安亦斐是从香港的东北角粉岭附近进入的,這裡与大陆很多地方的乡下沒什么大区别,這個时代的香港也处于過渡期,大发展其实是八十年代的事情,如今還是很落后的。 “嘿,靓仔,搭车吧?”,這是一辆向市区运送屠宰鸡鸭的车辆,司机的喊声让安亦斐一阵感动。 “多谢大哥”,将背上的大包放到驾驶舱之后,安亦斐就坐到了驾驶副座的位置。 司机是一位三十多的汉子,标准广东人的外貌,显得很话痨,“靓仔,什么时候游過来的?” “前天,大哥,這一路有警察沒有?”,不太想暴露自己有不少钱财的事情,安亦斐顺着司机的话回答到。 “哈哈,看你就像,后生仔,我是六年前划過来的。不要怕,這裡一路的警察我都认识,香港這地方有点乱,但机会也很多,加油” 不得不說安亦斐的运气变得好了起来,這辆车是向香港市区运送鲜活的,直接带着他到了九龙附近的长沙湾才将他放了下来。司机還将他当作小老弟一般地交待了办理身份证的地方,這才依依惜别。 “出门遇贵人,看来我的运气变得好了起来,上辈子的晦气应该是一去不复返了吧?” 依旧背着一個人高登山包的安亦斐顺利地找到了一家银行,将剩余的二千多老版软妹币全部兑换成了港币。接下来就凭着一口流利、带有港味的粤语,顺利地在大浦道附近租到了房屋。這個时代香港的人均收入比大陆强不了多少,大多在工厂上班的市民每個月也就一千多元港币,消费却是大陆的很多倍。而租房的费用大约是工资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所以他很顺利地租下了带有小卫生间的一座公寓,虽然只有一個房间,但也算有了落脚地,不必再流浪。 身份证的办理也比他想象的還要顺利,回答了几個問題,加上流利的粤语和英语,就办了下来,自此,安亦斐就成了香港人。 “唉,真不想狗血,难道還是要先剽窃小說?”,简单地在公寓裡烧了一顿饭吃完之后,安亦斐就坐在那裡开始发呆,思考今后的计划,他不可能再像上辈子那样错過那么多机会,最后被其他人压在社会底层。 “现在是1975年,先给自己制定三年的目标。今年佳艺电视台开播,但是三年之后,它就宣布破产。在七十年代拍电影是不合适的,香江的人口红利爆发期是八十年代,那個年代是电影的黄金时期,在這之前,我要捞足头一桶金,打好基础才行” 站起来看着镜子当中的自己,安亦斐有陌生的感觉,自从开始下意识地跟随《道藏真经》修炼上面的那种内家功法后,他就开始了改变。前世的他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名帅哥,可惜身高只有169公分。但就是待在深圳加上来到香港的這些天,他感觉到自己在迅速长高,半年多時間居然长到了175公分。现在就算他回到原来的时空,熟人也不会再认识他。 身高的增加只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安亦斐感觉自己的身体柔韧性和体质也在增强。因为生他难产死去的母亲有四分之一的白人血统,在久远的战争年代,他母系的曾奶奶是一名白俄。所以這样的遗传让安亦斐的面部轮廓带有少许白人的线條,棱角分明,如同刀削斧刻般,矮個子的时候不是很显眼,如今摆脱“三等残废”之后,显得异常地英俊。 虽然回到了十多岁的年龄,但心理上多年的磨难让他显得很沉稳,对于未来的计划上,并不着急,“如今的香港电影界,李小龙刚死一年多,正是青黄不接的时期。而且弥漫着**的家族和师徒体系,想要做些什么,就必须一步步地从学徒做起,網文上那样一来就威风八面的事情不存在。写剧本?呵,估计在這样的环境下会被吃到渣滓都不剩,更别說拿钱” 租来的這座小公寓沒有阳台,安亦斐站到窗户边上看着如今還比较破败的香港,内心继续计划着:“写书,沉稳地写书,不管他什么名气,获得第一笔资金才是正途。如今正是逐步走上美元本位的年代,也是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起步时期,不能错過” 制定了未来几年的计划后,安亦斐就开始了自己的“剽窃”生涯。不說什么记忆力,上一世为了让自己消失在高山密林裡,他做足了准备,安卓系统的平板手机裡有数万部各类小說,为了带足能让自己在野外以宅男方式告别人世的电影,他還在某宝上买来了手机外挂硬盘,虽然只有2個t,可裡面塞满了电影。现如今,這些都将是他未来发财的资本。 公寓裡当然是有电的,等手机充电完毕,安亦斐就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部小說。跟其他所看過的穿越小說主角不同,他不喜歡黄易的《大唐双龙传》,特别厌恶师妃暄。按照他的說法就是:“你一個出家人,装装逼也就算了,管那么多闲事做什么?而且就像一本小說中說的:尽做举着天道大旗毁灭人道的事情”,那种真把自己当神仙的呕吐感每次都让安亦斐看到后面就吐槽,作者对寇仲最后退隐的原因也是写得莫名其妙,黄大师为了不修改歷史,将后半部的主角都写成了智商和情商为零的废物。這是安亦斐很不喜歡的,与小說前半部分几乎脱节的逻辑性让人无法下咽。 所以,安亦斐第一部“创作”的小說是《覆雨翻云》,這也是他唯一喜歡的黄易小說,为什么不是《寻秦记》?“拜托,为什么时空穿越后就不能生孩子?失败的人生,那還不如直接写项少龙在时空穿越后丢失了一個身体部件来的爽快,莫名其妙嘛” 這是一本一百九十多万字的小說,安亦斐抄了十万字之后,就向《东方日报》发去了稿件,他知道,查老爷子的《明报》所给稿酬非常低,也许为了少许名气可以考虑,但他如今考虑的是钱,越多越好。 租房加平日的开支,安亦斐的钱包已经见底,所以持续地关注着自己稿件的消息,而一等就是半個月。 “阿武,什么事?”,《东方日报》的編輯郭兴容看着对面的小胖子,不知道他吃了什么药,一脸的激动。 “容哥,有人邮来一部质量极佳的小說,我看了,半点都不比金庸写的差,如今港岛再也沒有好的作家,這是我們的机会”,黄洋武激动地将安亦斐寄来的稿子递到主编的桌子上。 郭兴容是知道自己這位小弟的,一般的事情不会那么激动,不由地好奇起来,拿起稿子开始翻看,這一看,就沉浸了进去。黄洋武也沒打搅他,因为自己当时从一堆投稿裡面偶尔看到這本书的时候,也是如此。 “這位作者很有才气,阿武,交给你了,先登几天看看反响。嗯……,稿费先按照千字一百去算”,见黄洋武准备离开,郭兴容叫住了他,“唉,等下。去跟他谈的时候,话别說死,如果读者买账,就要抓紧他,不行就按最高的稿酬给,总之,将他牢牢抓在手裡” 等黄洋武离开,郭兴容想了想就去找自己老板马西儒去了。 “阿容,這件事你做得好。我們如今缺的不是钱,而是缺少底蕴,其他报纸上都有装点门面的作家、职业撰稿人,而我們到现在還在跟倪匡、亦舒兄妹谈判,所以,如果是個人才,那就牢牢地抓住,情愿花些钱,也要打造起属于我們的文化。总被人說成花边小报,你我都不舒服” 创办這家报纸的马西儒兄弟俩也算是江湖之人,所以,对钱不是很在意。這也是作为后世人安亦斐第一個想到他们的原因,各取所需。 安亦斐知道,如果自己選擇《明报》,刚上来作为新人,顶多是千字五十的稿酬,而且最多不会超過倪匡千字三百的幅度。而《东方日报》不同,作为创刊只有几年的报纸,他们急需一位有份量的作家来装点门面,在钱方面不像其他报刊那样吝啬,相反,应该很大方才对。 果然沒出他所料,上门拜访的黄洋武带来的是一份弹性很大的合约,上面标明了根据销量增加稿酬的條款,让他十分满意。而且這個胖子所带来一万港币的支票也解决了他荷包空空的烦恼。 “黄先生,看得起就喊我阿斐,以后還要靠你多多照顾呢”,看起来十八岁左右的安亦斐其实是接近五十岁的灵魂,人情世故当然是玩的很溜,让黄洋武的脸上开起了一朵菊花。 “好,阿斐,速度挺快啊,這又是十万字的稿子。你也别什么黄先生,以后喊我武哥,别担心,武哥以后会帮你的,千字百元比较少,销量如果上去,千字千元也是有可能的” “好的,武哥,以后還要靠你照顾” 黄洋武高高兴兴地离开了,送到门口回来之后。安亦斐拍了拍手裡的支票,微微一笑,“這只是第一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