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三):片段和文章
对于任何人来說,脑海中闪现出某一個震撼人心的高潮场景或片段,都并非难事。
意气风发的少年拔剑立誓,年迈的君主抱剑而终。這样简单的场景,创造出来是很容易的。但是如何将這脑海中闪现出来的一幕幕彼此联结,构成一個有起承转合,且高潮迭起的完整故事,就困难多了。
许多点子或者片段,在真正实践时才会发现,其实是无法插入故事的。在故事发展时沒有任何一個時間点能够恰到好处的插入這样一個场景,或者說一旦要插入片段a,那么就必须放弃另一個同样有意思的片段b。
這很像是民工漫的剧场版,這些剧场版或许场面宏大,但大部分根本无法融入主线剧情。因为主线剧情越是紧凑,情节和情节之间衔接的逻辑性越是强,小篇章之间越是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就越是难以找到某一個特定的合适時間点,允许剧场版中的所有人物,凑在一起,完成剧场版中的事件。
在《小牧师》第一章发出前,我脑海中就已经有了许多故事的片段。比如,夏伯伦当着众人的面,公然挑衅低语暗梦,硬接邪神的星光神罚。
当然,放弃的比捡起的更多。一路下来,我抛弃了许多初期构思时想到的剧情。其中一段剧情,就是我昨天发的《金沙蜃影》。除此之外,放弃的還有一些构思阶段随手写的废稿,它们的写作時間甚至可能比第1章還要早。這些情节在最终的故事中是无法插入的。
将点子和片段连成一個完整故事的骨架,就是大纲。
现在想来,我的大纲過分粗糙了,很多时候不具备指导意义,只能临场发挥,一些情节转折和人物登场在当时阶段看起来是合乎逻辑的,却令后续內容不易驾驭。
其中最让人感觉难以驾驭的,无疑是人物。我犯下的一大错误在于,有时让太多人物同时置于同一個场景。一個场景内人物数量過多,会让故事呈现出几何倍的复杂化,這些人物之间应该怎么互动?面对变化每人该有什么反应?“摄像”重心怎么转换?驾驭起来让人力不从心。
如今我总算理解了,为什么,漫画裡,的主角团队到达新地点,常常要分队执行不同任务,或者被某种意外强行分开,不让所有人聚集在一起;而传统升级流網文裡,主角要完成某项任务,一次一般也只会带一到三名盟友,下次任务再换另一组盟友。
当我在脑海中想到某個震撼人心的片段时,往往只让需要出现的人物出现。但是,让该出现的人物在這個场景出现,不该出现的人物在這個场景不出现(比如现在還不该知晓秘密的人物a,或者可能会导致主角在该场景裡行动起来缚手缚脚的人物b),却是需要提前构思好的。大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段休息的時間裡,我会构思一下新書的故事,写好新書的大纲。
這段時間裡,我会好好休息一下,同时多看看别人的作品,看看真正的大老是怎么讲故事的。为新書打好基础!
目前新書還主要在点子和思路的阶段,希望能够早日和大家见面。
书友群: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