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我有
对廖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我最近一直在学习在领会,在根据工作实际琢磨如何贯彻到实践中去,今天我把這话告诉你们,希望你们也能认真琢磨认真领会,希望你们能切实认识到,我們的事业到底需要怎样的担当和责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干……”
听着安哲的话,大家都琢磨着。
乔梁寻思片刻,心猛地一跳,似乎意识到了安哲這话的含蓄意图。
一旦意识到這個,乔梁不由振奋。
徐洪刚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接着道:“安书.记传达的廖书.记的指示,非常及时,非常重要,培龙书.记,我看你们要认真领会,切实贯彻到工作中去。”
苗培龙此时也领会到了安哲的意思,毫无疑问,安哲出于对姜秀秀的赏识,认为她应该得到提拔,而不仅仅是平调。
当然,這提拔要破格,因为姜秀秀担任副科不满两年。
但安哲既然当着大家的面這么說,破格显然沒問題,谁都不会反对,包括姚健。
对此事,苗培龙不打算拖延,当场表态决定最好,省得事后姚健再捣鼓事事。现在安哲和徐洪刚坐在這裡,不管自己提名姜秀秀担任哪個正科的位置,其他常.委当然不会反对,姚健同样也不敢。
只是,破格提拔到什么岗位合适呢?苗培龙脑子急速转悠着,琢磨着现有正科空缺的位子。
看苗培龙沉思,盛鹏转转眼珠,接着道:“苗书.记,纪.委刚退了一位副书.记……”
盛鹏這话提醒了苗培龙,他不假思索立刻做出了决定,对,這职位是正科,让姜秀秀干這個再合适不過。
一旦做出了决定,苗培龙轻松了,看着各位县领导:“各位,刚才安书.记的一番话语重心长,既是对我們工作的关心,也是对我們的期望,我們务必要认真贯彻领会。为了切实落实好安书.记的指示精神,我看现在就可以在姜秀秀同志的安排上具体体现,所以,鉴于姜秀秀同志一贯的优秀表现,鉴于她本人的工作经历和能力,我建议她担任县纪.委副书.记,大家有什么看法,现在就說說。”
說完苗培龙看看安哲和徐洪刚,安哲露出满意的表情,徐洪刚微微点头。
苗培龙再度感到轻松,又看了一眼乔梁,乔梁又带着感激的神情。
苗培龙轻轻呼了口气,然后看着各位县领导。
此时,各位县领导都领会到了安哲那番话的意思,盛鹏带头表态,大家纷纷赞同。
姚健心裡有苦說不出,感到异常恼羞,但却又不敢有任何流露和发作,只能硬着头皮点头。
姚健此时突然后悔,早知道上午同意姜秀秀担任纪.委办公室主任啊,现在倒好,让這么一折腾,姜秀秀不但回了城,還得到了提拔,担任了纪.委副书.记的重要职位,草,老子是偷鸡不着蚀把米,不但一无所获,還在今晚的饭局上显得很狼狈很尴尬。
看姚健沮丧的样子,苗培龙心裡暗乐,接着看着安哲和徐洪刚:“二位领导,關於這事,請指示!”
安哲端起茶杯喝了口水,然后放下水杯,似笑非笑道:“培龙,县裡的中层安排,這是你的事,我不会過问,你让我指示,莫非是想让我犯错误?”
徐洪刚接過话:“对,培龙书.记,安书.记最忌讳的就是越级,下面不能越级,上面同样也不能。”
苗培龙呵呵笑了下,接着看着县.委组织部长:“那明天你就落实好這事。”
组织部长忙点头。
乔梁此时内心感到了巨大的欣慰,经历這這一番折腾,姜秀秀终于回城了,不但回城,而且還得到了提拔。
对姜秀秀這個结果,乔梁发自内心感激苗培龙,同时又感激安哲和徐洪刚。
当然,乔梁也感谢许婵,因为许婵中午给自己的那個电话,這电话打的太及时了。
想到這裡,乔梁带着赞许的目光看了一眼许婵。
许婵明白乔梁看自己這眼神的意思,此时她虽然继续为姜秀秀感到高兴,却不由感到了深深的羡慕。
這羡慕包含着多种意味。
閱讀遇到任何問題,记得关注“天下亦客”。
接着安哲看着大家:“现在每到人事调整,每当有人得到提拔重用,大家第一個念头就是:此人在上面有沒有后台,有沒有背景。那么,我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有沒有靠山?”
听安哲问這個,大家面面相觑,都不知该如何回答。
安哲转头看着姚健:“姚县.长,你有嗎?”
姚健忙摇头:“沒有,我能到今天這位置,靠的是踏踏实实的工作,我沒有任何靠山。”
听姚健這话,乔梁一阵反胃,靠,装逼货。
安哲点点头,又看着苗培龙:“你呢?”
徐洪刚看着苗培龙。
苗培龙觉察到徐洪刚在看自己,一直以来,徐洪刚对自己很热乎,苗培龙知道徐洪刚有意想把自己发展为他的人。
但作为苗培龙来說,他有自己的想法,一来徐洪刚并不是主要领导,二来他深知投靠上面的风险,這是一把双刃剑,投靠好了平步青云,反之则一败涂地,此次受唐树森牵连倒台的那些人就是好例。
由此,苗培龙一面对徐洪刚保持着足够的尊敬,一面又拿捏着谨慎的尺度,這样既不会让徐洪刚不开心,又能让自己保持一定的站位。
此时面对安哲的提问,苗培龙知道必须要回答好這個对徐洪刚和自己来說都很敏感的問題。
当然,這回答還必须要让安哲满意。
苗培龙想了下,道:“我有。”
大家一怔,都看着苗培龙。
徐洪刚眨眨眼,一时沒猜透苗培龙的意思,苗培龙再傻,也不会当着大家的面說他的靠山是自己,何况他对自己主动伸出的橄榄枝一直有些含蓄模糊。
既如此,苗培龙为何要這么說呢?
徐洪刚饶有兴趣地看着苗培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