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长生不老开始 第25节 作者:未知 那神话传說中的猴子,這样不学,那样不学,却死皮赖脸地学了筋斗云,后来靠着這门神通,杀人越货,出门旅行无往不利。 筋斗云沒地方去学,腾云驾雾倒是可以推衍的。 “聚!” 云苏掐动真诀,伸手招来了夜空中飘過的一朵棉花云,巨大的云团被法力牵引,不断变小,最后落下地来时,已经只有三尺见方了。 云雾凝若实质,和想象中的飘然若絮不一样,反而水气充盈,弹指射向院中空地,哗哗哗的就下起了一阵小雨。 “引!” 云苏沒有放弃,刚才丢掉的這团雨云中,虽然确实水汽占多数,但有一股云气在裡面,便又施法招来了一小块云团,大约一丈见方。 這次只是稍微聚拢,伸手轻触,還有点质感,比棉花糖更柔软了一些。 整個人轻飘飘的飞上去,踩在上面,犹如站在水波之上,微微沉浮,居然成功地托住了人,沒有落下来。 “起。” 心念一动,云雾就慢慢升起,托着云苏飞高,越過了院墙,慢慢地飞到半空中。 前后左右,上下升降,法力引动天地之间的风之力,飞起来倒是很轻松,消耗也不大。 第36章 云海钓叟 “可惜,速度太慢了。” 云苏散去了云雾,落在房顶之上,双手枕头躺着,望着天上的明月,沉吟片刻,稍作推衍,发现了這裡面的問題。 這普通的云雾,不但飞行速度慢的令人发指,而且飞行不久后居然隐隐有消散的迹象,需要用法力来维系。 這万万不可,谁见過骑马上路,马鞭前面還缀着一把草让马儿边吃边跑,骑车上路,边走還边打气的。 這样的腾云驾雾,念头不通达,万万使不得。 不過,腾云驾雾這個思路是完全可行的,尤其是云苏這样的化神境修士,惹急了御气就跑也可以。 对于一般修士来說,刚才的速度也绝对够快了,只要有法力维系,這一团云雾至少飞行上千裡沒有問題,即便消散了,再施法招来一团云雾就是了。 但云苏却不想将就。 那传說中的混沌神仙们,不知道实现长生不老,永不衰竭的梦想沒,但即便如此,谁出门不還是讲究排场的。 活得久不算狠,要活得与众不同,独具一格才叫美。 這腾云驾雾的表象,看起来是招来一朵天上的云,或者聚起一团雾气就能飞了,实际上是其中的云气在发挥作用。 正如灵气不是空气,這云气也不是云雾中广泛存在的水汽,更像是一种风水共同孕育的精华,一般修炼者无法发现的。 凝神望向空中,只见无数如山如峦大小的云朵中,都有那么极小的一丝云气,将那山海一般的云雾凝聚起来,在高空轻盈飞過,什么时候云气散了,溜了,云团便越飞越慢,越来越重,最后化作雨雪落下来。 化神境的修士,重时如山岳,轻时如鸿毛,沟通天地五行,又有云气相助的话,腾云驾雾就成了。 “看来,要寻一缕特殊的云气。” 云苏仰望夜空,看到那一片星空云海上的极高之处,无数的云气游来游去,不是精怪一类,却拥有一股自然的灵性。 如同是星空大海一样,无数的游鱼在裡面逛荡,灵趣无比。 那般高度,方才的普通云雾已经无法腾飞上去了,只能依靠斩天剑。 云苏心念一动,斩天剑就在背上现出身形,也不用脚踩手扶,法力微动,神剑如同出笼神禽一般,嗖的一下就带着整個人冲天而起,只是转瞬功夫就飞入了云层,越来越高。 速度之快,瞬息间就是数裡,只是飞行的舒适度稍微差了一点。 整個人渐渐上升,看到无数的云汇聚成了一片茫茫云海,比大海更辽阔,更震撼,更美。 星月照耀下,云海犹如仙境,美不胜收,星空美景比起在地上抬头看时又清晰了许多。 這云海已经是极高了,云苏渐渐放满了速度,慢慢上升,身边的温度在急剧下降,但却影响不了化神境。 越朝上飞,充满灵性的云气就越少,但灵性却越来越强,如果說低空的云雾中,那一丝丝云气细如毛发的话,越朝上走,就越是明显。 不過,也就是在云苏眼中难以遁形,上次亲眼见到清浊二气分开,又屡屡推衍,這天地五行,阴阳六气即便是稍纵即逝,也看的清清楚楚。 “咦,還挺滑手的。” 御剑上升的過程中,云苏也屡屡遇到一缕缕云气正好在身边一闪而過,伸手去抓,却滑腻难握,如鱼儿一样,瞬间就溜走了,施法去收取,又入手即化,非常怪异。 這云气确实不是普通的云雾成分,要精纯的多,更准确的形容,应该是灵云之气。 屡试屡败,云苏无奈之下干脆继续向上飞。 這样又缓慢升高了数十裡,再朝下望,神识放出,法眼睁开,见到的只有茫茫云海了。偶尔能透過云海缝隙看到一丝山川大地,也是模糊无比。 百裡之高,居然看不出如地球那样的曲线,這方世界和地球所在果然大有不同。 再朝上一些,开始有一阵阵罡风狂卷,云苏却沒有感觉到半点不适,知道是斩天剑在护着。 微微伸出一指,沟连神剑放开了一丝缝隙,一刹间便有一道罡风席卷而来,饶是手指上有法力缠绕,依然传来一股疼痛。 看来,這就是罡风层了,也是修炼者的禁区。 如此的高度,放眼俯视,首先看到的是无边云海,裡面有不计其数的灵云之气在游来游去,云海之下的山川河泽大地,却是看不清了。 云苏已经达到了目的,就沒有再往上升,御使斩天剑飞行,速度至少是腾云驾雾的十倍不止,径直落回院中,只觉得道心清明,心中甚安。 “有办法了!” 云苏回忆方才所见的种种,想到了一個办法,先进库房取了前些日子买来钓鱼的鱼竿和棉线,還沒有用過,又带上了一壶鱼泉酿,這才御剑腾空,直奔方才的罡风层而去。 不多时,就到了地方,云海和罡风层相交之处。 云苏先是招来一大团云雾,施法禁锢凝实,做成了钓鱼台,這才舒服地坐下。 想到那灵云之气非常滑,又畏惧法力,就用棉线在鱼竿上打了一個节,绑了鱼钩。 “水来!” 云苏伸手虚抓,引动天地间的五行水气,聚成一团拇指大小的无根水做鱼饵,想了想,又招来一团灵气灌入。 把鱼饵挂上鱼钩,這才轻轻一扬手抛出棉线,带着鱼饵徐徐坠下。 此时,星河绚烂,苍穹如山水墨画,云海潺潺,山河大地若隐若现,鱼虽然還沒钓到,却让云苏觉得惬意极了。 一時間心头豪情万丈,大有日月星辰尽在手中的感觉。 “天门开阖,九天剑来只为山河画眉;日月交辉,云海垂纶愿与星辰对弈。” 鱼還沒有上钩,云苏难得空闲,仰头就是一大口酒,鱼泉酿入口甘醇,令人神清气爽。 如此钓了半個时辰,屡屡有云气被那掺了灵气的无根水吸引,却偏偏只是以嘴漱饵,根本不吃进去。 钓着钓着,干脆半躺在那裡,把头部的云团垫高一些,一边邀月共饮,一边欣赏這以往還沒有发现的美景。 和低空的云气相比,這罡风之下的云气,虽然只有数條,但每一條都不简单,已经有了足够强的灵性,沒有开智,但游动起来已经和鱼沒有了多大区别,俨然一條條云气之鱼。 時間渐渐過去,又是半個时辰,其间有三次不错的机会,那云鱼都将鱼饵吞入了口中,却狡猾无比,脱钩而去。 “還是不怎么开口啊,那就给你们加点料。” 云苏看着远处天边渐渐发亮,算到太阳出来后,這些云气就要藏匿起来了,便提竿起来,又招了一团无根水,引来灵气灌入,最后提起鱼泉酿倒了一些酒液在上面,顿时一股酒香传来。 抛竿,鱼饵坠下云海。 轰! 一時間,云海中犹如炸了锅一般,无数的云气直扑過来,几下就把鱼饵抢食的干干净净,鱼沒钓上来,却试出了它们的口味。 嗖! 故伎重演,這次云苏拉拽着鱼竿,把鱼饵从无数的云鱼口中拉走,免得又被分食了。 正在這时,唰的一下,只见天边亮起了第一道霞光,一時間紫气升腾,万物苏醒,只见天边一道流光以极快的速度飞出来,甚至连云苏都沒完全看清它的轨迹,就觉得鱼竿一沉。 中大货了! 中鱼,扬竿,刺鱼,提线收杆。 “咦!” 云苏越是提竿收线,越发现不凡。 鱼钩上也不知道挂的什么,霞光湛湛的,让人不敢直视,小心用力,慢慢收线,那霞光中的‘鱼儿’却沒有脱钩。 這是什么东西? 云苏提着鱼线末梢,看着那咬着鱼饵不放的家伙,外形变化不定,依然绽放着浓郁的霞光,和刚才天边那第一缕霞气的颜色一模一样。 和普通的云气完全不同,更像是一道云霞精气。 眼看鱼儿就要蹦跳,云苏急的手忙脚乱,也不敢用手去抓,用法力去握,急中生智打开了酒瓶的瓶塞,那云霞精气嗖的一下就钻入了酒瓶中,裡面传来了一阵咕咕喝酒的声音,霞光绽放,连酒瓶都染红了。 “乖乖,這次到底钓了一個什么怪物啊。” 云苏一時間愣了,也拿這莫名其妙的酒疯子沒办法,收竿走人,心中有一种预感,這次误打误撞,怕是收获大了。 第37章 紫霞虐他千百遍 云苏在云海之巅,极其意外地钓到了一缕紫色的云霞精气,认得出那是天地孕育,隐含道意的,但却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剑光落入院中,提着酒瓶就回屋去炼化去了。 這小玩意儿灵性十足,普通云气尚且难以驾驭,对于如何炼化它来腾云驾雾,還是一头雾水。 如果换一個修士,也许就将就使用普通的云气了。 寻常修士,看起来寿命比普通人长一些,但细细分解,其实他们享受生活,沐浴阳光,极限钻研的時間少之又少,說句难听的,许多人忙得连谈情說爱的時間都沒有。 比如,正常情况下,某個励志的修仙路人甲。 资质過人,仙缘過人,路人甲终于踏上了修炼之路,而且幸运地拜入了一個门派中。 甲先生需要花费自己几乎全部的時間来炼气,争取最快速度引气入体,去和那些天之骄子,门派关系户,以及资质更出众的人争抢一点门派恩宠和永远不会嫌多的修炼资源,为人聪明一些的還知道挤出一点時間来讨好师长。当然如果心思不坚定,還要抽点時間去惹是生非,争风吃醋,打架斗殴,甲先生的前途就基本废了。 甲先生终于引气入体,接下来便更忙了。日常闭关修炼是少不了的,短则数日,长则经年累月,同时,還需要抽出時間来学法术和技击之道,除此之外,阵法,丹药,禁制,符箓,法器,灵材,一般情况下即便做不到精通,也是需要学习了解的。再加上师门安排的下山历练,伺候师长,应付同门挤兑,争夺修炼资源,门派中的晋升,都是极其耗费時間的。這個阶段,闭关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有时候修行某种秘法,也许就需要十数年。 绝大多数情况下,甲先生不知不觉就老了,活了一百年也好,两百年也罢,总是发现寿命不够用了,白发苍苍垂垂暮年,死亡的恐惧降临,這时候就更拼命了,不突破就要死,但凡修行者,绝大多数都是看不破生老病死的,哪怕它是自然规律,越聪明,越绝顶的人越看不透,云苏就更做不到了。 云苏既然有的是時間,這腾云驾雾的法门又是日后杀人越货,保命逃遁必备,更加是争一口气,脸上生光的底气,自然是宁缺毋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