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生活就是爆炸 作者:沉默的爱 杜克上半场的一大失策,就是沒料到TTU会让徐凌打控卫。而這個控卫,并沒有履行传统意义上的组织职责——他上来就连续发起個人进攻,连拿10分。 徐凌连拿10分之后,杜克請求暂停。迈克·沙舍夫斯基的另一個失策是错判了徐凌的抗压能力。 比赛一开始,杜克在侧翼用夹击破坏了TTU的进攻节奏——這是個好战术,毕竟侧翼空间小、视野受限。 但当徐凌改在弧顶发起进攻时,情况就变了。除非对方有五個“杜兰特”這种身高臂长、移动出色的怪物,否则就不可能完全封锁弧顶的传球路线。 徐凌正如奈特所愿,用持续的個人威胁引来了杜克防线的全面倾斜,也顺势激活了队友。 其中受益最大的是大二后卫艾伦·沃斯库尔——他替补贾裡乌斯·杰克逊出场,正好享受了這份战术红利。 沃斯库尔是典型的“沒有NBA前途,但在NCAA极其好用”的球员。他能运球,三分线外无死角,甚至能投超远三分。只要队裡有人能吸走防守注意力,他就能提供稳定输出。 不過,杜克虽然对于TTU的外线双人组缺少应对之策,但他们依然有约什·麦克罗伯茨這個前全美第一高中生作为保底。 麦克罗伯茨在上半场最后几分钟的存在感十分明显,所有在他进入NBA之后无法做到的事情——高位持球面框进攻、万花筒般的低位进攻技巧、强硬的篮板保护和超强的护筐能力——他全部对TTU做了一遍。 正是有麦克罗伯茨的发挥,杜克才沒有像尼亚加拉大学那样被TTU一波流打崩。 但优势已经确立。 半场结束,徐凌以19分6篮板4助攻的数据率领红色袭击者队以46比38的比分领先蓝魔。 “伊莱!伊莱!冲冲冲!!!” TTU粉丝团喊声震天。 徐凌远远朝他们点点头,并未多作回应。 中场,鲍勃·奈特接受了ESPN采访。 记者忍不住提到徐凌多次挑衅沙舍夫斯基的举动:“您怎么看伊莱這种行为?为什么不制止他?” 奈特面无表情地說:“我告诉他,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 如果徐凌在场,肯定会吐槽:“666,這人公然撒谎啊。” 现场的NBA总经理们无不在讨论徐凌上半场的表现。 有些球队已经追踪徐凌几個月了,但当徐凌在疯狂三月打出更好的表现时,他们忍不住拿其他几位被重点关注的新人进行对比。 奥登深不可测,但他大部分比赛的表现就像沙漏一样,每次就给人看那么多。 杜兰特被誉为史上最强的新生,但那只是数据上的认定。实际上,在赛季末段,徐凌的数据已经追上他了。不止如此,后者展现出了更多的比赛內容。 “现在的問題是...”凯文·麦克海尔对身边的人說,“他在大学展现出来的东西有多少可以带到NBA?” 无独有偶,同样沉浸于考察新秀的超音速总经理萨姆·普林斯顿提出了相似的疑问:“几年前的亚当·莫裡斯看起来就像从虚空中归来的拉裡·伯德,但最终,他只是伯德投下的一道阴影。” “萨姆...”同行的同事說,“伊莱可沒有糖尿病。” “我知道,但目前的样本還不够。”普雷斯蒂的問題是,他并非不认为徐凌具备高深的潜力,但這股潜力位于2007年选秀班的哪個位置?前五?前三?還是前二? 前五是一回事,前三是另一回事,前二又是完全不同的等级。 如果是前二,则說明他完全超越了凯文·杜兰特。可就算是格雷格·奥登也不能說他完全超越了杜兰特。若徐凌超越了杜兰特,那他和奥登之间真的有差距嗎? 中场休息的更衣室裡,奈特赞扬了所有球员的表现,唯独贾裡乌斯·杰克逊除外。 “J.J,我已经厌倦批评你了,真的厌倦了!”奈特的声音裡充满了怒气,“我非常想感谢你四年来的贡献,但你必须在我們最需要你的时候站出来!我无法接受我执教過的最出色的球员之一,是一個软蛋!” 听到這番话,杰克逊的队友们都能感受到他体内翻涌的怒火。他看起来非常需要一個宣泄的机会。 “我会让你继续,但你要记住,你欠這支球队很多!” 奈特這种典型的“霸凌式激励”手法,让徐凌想起火箭名宿兼边线球奇才周琦先生曾在解說比赛时言道:打球时最烦那些肚子裡只有半桶水的教师爷当教练! 奈特這不就是教师爷嗎?区别在于,他的肚子裡并非只有半桶水,而是很多很多水。也许正是因为“水”太多,所以他的脑子也时常进水,于是才有了那些层出不穷的劣迹。 接着,奈特开始认真布置下半场的战术,并扬言道:“只有彻底摧毁约什·麦克罗伯茨,我們才能取得完全的胜利。记住,今晚要进入甜蜜十六强的球队是我們红色袭击者队!” 更衣室顿时陷入沸腾之中。 帕特·奈特和克裡斯·比尔德同样燃起来了。 尤其是比尔德,他激动地說:“這才是执教!” 徐凌并未有热血的感觉,還戏谑地想到——要是K教练有比尔德這门舔功,他和奈特的关系应该会长长久久。 下半场一开始,红色袭击者队的队长贾裡乌斯·杰克逊就好像发疯了似的,防守端极其凶狠。 当然,凶狠不代表防守好,但奈特要的就是他這股态度。 逼人的气势会导致对手出现失误。 杜克大学传球被断,徐凌运球推进,刚過半场,杰克逊已经在前场落位。 徐凌直接把球传過去。 杰克逊投进追身三分。 然后便是杜克的应对,约什·麦克罗伯茨被提到高位,奈特对此的安排是让徐凌去对位。 這一出,与几年前火箭队在季后赛裡让麦迪去防守诺维茨基的安排如出一辙。 他们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与其让稀烂的内线去装模作样的对位,不如让真正有天赋的人去试试看。 這個安排恰恰证明奈特看透了约什·麦克罗伯茨外在强硬实则软弱的本质。 徐凌将麦克罗伯茨的位置越逼越靠外,要么,他像诺维茨基似的投篮,要么就持球进攻,但麦克罗伯茨在高强度的防守压力下根本无法运球。 他下意识地传球意识被徐凌看得一清二楚。 “啪!” 徐凌断球,杜克的阵地战再次因失误而转向守势。 “伊莱的抢断,TTU的反击要来了,前场三分线外,贾裡乌斯·杰克逊......命中!!!” “又是他!贾裡乌斯·杰克逊从沉睡中醒来,连续命中两米记三分,将TTU的领先优势扩大到14分!” “杜克請求暂停!” “伊莱,好防守,那是我见過的最棒的防守!”奈特拿着战术板大喊,“他们已经无计可施!继续压迫他们,他们最后還会找麦克罗伯茨!小心他的低位进攻!” 自从来到德州理工大学,徐凌已经很久沒看见這么全情投入的奈特了。 他之前同样是在执教,但与今晚相比,能量和决策根本不在一個量级。 也许是杜克的缘故,也许是老K的刺激,也许是他意识到第四座全国冠军不再遥不可及,总之,他当下的姿态会让印第安纳大学的老人们想起80年代,那是他的巅峰时期。 迈克·沙舍夫斯基能做的调整并不多,這支杜克队和他执教過的其他杜克队有一個明显的区别,就是队内沒有带领球队前进的领袖。 一旦被压制,或者攻防断电,他指望不了任何人站出来扛着球队往前走。 所以,這种时候只能尽量安排最有把握的人接球。 杜克的這個人是约什·麦克罗伯茨。 将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寄托在一個不可靠的人身上,杜克的结局不难预料。 沙舍夫斯基麻木地做完最后的战术布置,然后看着球员们踏上球场。 他不敢奢望任何好结果,因为那份沉重感像冰冷的铁链一样缠绕着他。然后他不禁想,现在的我和1993年之后的奈特教练有什么区别? 奈特早已告别80年代的全盛时期,杜克队史上最伟大的90年代也已经過去了十几年,无形的困境摆在沙舍夫斯基的面前。 他想再赢一次,那将使他的全国冠军数量超越奈特。但這又能带来什么?成为“现代NCAA最伟大的教练”?這份荣耀能让他感到真正的快乐嗎?奈特教练会因此感到骄傲嗎?不,那份骄傲早已不复存在。 无论是对奈特,還是对沙舍夫斯基,他们都心知肚明,那道裂痕的关键在于他们都想成为“最伟大的教练”。如果沙舍夫斯基想要登上那個独一无二的王座,他头顶就不能带有“门徒”的标签,那是对伟大的削弱。所以,在杜克登上巅峰的每一步,他都在刻意强调自己与奈特的不同,想尽一切办法摆脱那道导师的阴影。 正是這种单向的切割,导致了今天這個局面。 他触碰了奈特最大的逆鳞——忠诚。奈特当然想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大学教练,但如果有人能超越他,他可以接受。如果這個人是他的门徒,他甚至会更高兴。奈特唯一的愿望,不過是希望在沙舍夫斯基的加冕典礼上,能听到他谦逊地承认:“如果沒有将军,我不可能达到今天的高度。” 這是奈特应得的荣耀,而沙舍夫斯基拒绝给予,为此,奈特永远不会原谅他。 比赛再次开始,14分的分差,不多不少,却像一道横亘在两队之间的深渊。這一攻,至关重要。 德州理工的盯防密不透风,连贾裡乌斯·杰克逊都死死锁住自己的对手。在尝试从外线撕开裂口无果后,杜克只能将球传给约什·麦克罗伯茨,将希望寄托在内线的单打上。 這是徐凌等待已久的时刻。 他像一头蛰伏已久的猎豹,在观察中洞悉了麦克罗伯茨的致命弱点——一旦进攻发起,他的全部注意力都会集中在油漆区内。這是致命的习惯,给了徐凌這种狡诈如狐狸的防守者,一個伺机而动的机会。 麦克罗伯茨转身,虚晃,点起达裡尔·多拉,他试图用强硬的内线进攻扛起蓝魔队的大旗,将比赛的火苗拖延下去。然而,就在他出手的瞬间,TTU的1号,那個身披战袍的幽灵,从他身后悄然出沒。他腾空跃起,高度甚至超越了麦克罗伯茨的出手点,在一声清脆的巨响中,将那颗刚刚离手的篮球,残忍地拍向地面! “多么精彩的封盖!伊莱彻底埋葬了约什·麦克罗伯茨的进攻!” “TTU的反击!” 徐凌如离弦之箭,冲向前方。马丁·芝诺迅速运球,形成三点连线的快攻阵型。来到三分线外时,他一记快速的横传,篮球飞向徐凌。阻挡在他面前的,是杜克中身体素质最出色的德马库斯·尼尔森。 徐凌托着球,全力起跳,如同出膛的炮弹。他比对手更强壮的身躯在触碰的刹那占据了绝对优势,如同不可撼动的战神,将尼尔森直接撞开。他嘶吼着,那声音仿佛来自地狱深处的咆哮,青筋暴起的右臂抓着篮球,对准篮筐,以雷霆万钧之势,狠狠砸下! 爆炸! 篮球入筐,篮筐在震颤,空气在嘶鸣。 這不仅仅是一次扣篮,更是一场彻底的爆炸。 由此炸飞的不仅仅是德马库斯·尼尔森,還有杜克大学蓝魔队的赛季。 PS:CN电竞迷今年真是遭老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