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6节

作者:未知
天牢犯人的每日生活也是如此,每日吃吃睡睡。或许有人刚入天牢,還会修武习文,做出一副不甘堕落的样子。 但日子久了,就会慢慢随了大流。 更别說徐行被判了死刑。 所以,他做出這一幅堕落的样子,不会有人怀疑。 然而实际上,在躺在麦秸的那一刻起,徐行就已再次入了镜中世界。 …… …… 虽然“他我”会代替自己进行练武,但徐行仔细斟酌之后,還是放弃了這個捷径,選擇去吃练武的苦头。 扎马步,练桩功,不仅是夯实基本功,更是锻炼武者的毅力。 也就是所谓的抗击打能力。 不然别人打你一拳,砍你一刀,你受不住痛,分了心神,搁在刀光剑影、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可能仅仅一個刹那的時間,就会断送了性命。 其外,每次练武,在细微处都有一定的收获。 這些收获兴许现在不会有太大的用处,但到了未来,或许就会有大用。 古人有言:差之毫厘,谬以千裡! 如此之后…… 徐行的生活作息极有规律。 掐准時間返回天牢,分享饭食给狱友,然后又返回副本世界,练习基本桩功。 不過他也沒忘记寻觅机会避掉死劫。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一次前往泾阳县城采购物资的途中,他见到了一石砖铺地、白墙黛瓦,与别处迥异的建筑。 走到正门前一望,门楼上竖着一個匾额,上面书写着“味经书院”四個大字。 门楼附近又林立着许多刻石。 其中一個刻石的字迹令徐行眼前一亮。 上面写道:“不以空谈为学,不宜空谈为教。” 又有一刻石再写道:“不课时文,以实学为主。” “实学?味经书院?” 徐行陷入了沉思。 提起味经书院或许很少有人知道這個书院,在实学教育中不像诂经精舍、学海堂等清末书院那么有名,但提起刘古愚這個名字,可能大多数人就有了印象。 维新派领袖之一,与康明夷并称为“南康北刘”。 味经书院在后世,亦成了刘古愚的纪念祠堂。 刘古愚也是草圣于诱人的师父。 于诱人后来化名为“刘学裕”。 愚通裕,学愚就是学裕。 如今是光绪二十三年,也就是西历的一八九七年。 清廷還沒西逃,刘学裕也還沒上书秦省巡抚手刃西太后…… 同时,现在味经书院的院长就是名誉中外的刘古愚。 徐行沒想到,本以为穿越到凤溪国后,他本科学的歷史学专业会一点用途也沒有,谁曾想却开启了镜中世界…… 倒是有了一些用武之地。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修身……” “看来,想要改命,味经书院就是我的机会了。” 徐行看着书院内外来来往往的长衫士子,下了决心。 读书,无疑是改命的最佳途径。 至于哥老会……会不会阻碍他入味经书院求学? 這点不用担心。 一入哥老会,成了哥弟,基本上此生就注定了反清。在秦省新军中,不少军官都是哥老会成员,隐藏极深,這几日徐行也见過几個。 若徐行真有能耐读书出了头,哥老会不仅不会阻挠,相反還会给他升辈,提高坐次,有能耐了,說不定還会给他個香主…… 三日后。 徐行拿出积累的私房钱,租了件长衫,迈步进了味经书院。 這几日,他打听好了,味经书院常年招收外界的求学士子,来往不拒。 当然,味经书院不是什么人都收。 收的都是士子。 士,什么叫士,有功名的人,才能叫士。 不過這其中也有例外。 只要实学知识扎实,過了书院的考核,书院亦会收取。 毕竟专精于实学的书生,科场大多都不得意。 有了一件长衫傍身,尽管徐行這一世肤色有些泛黑,长相也像穷苦人家,但過往的书生、斋夫、教习也沒拦他,任他进入书院。 跨過刷着桐油的大门,从临近照壁的走廊绕了過去。 一過照壁,就见眼前出现了两座扶轮门。 左边门上悬挂“日新”,右侧门悬挂“时敏”。 打听過味经书院虚实的徐行知道,這“日新”、“时敏”各代表一斋,为日新斋、时敏斋。 此分斋法源自宋胡暧的分斋教学法。 日新、时敏两斋都教导实学。 只不過這两斋亦有区别,日新斋除了教导实学之外,還教习一部分八股制艺方面的知识。 在光绪二十四年,于诱人能在秦省贡院中考得岁试第一,与味经书院教习八股制艺也是分不开的。 “进日新斋,還是时敏斋……” 徐行迟疑不定。 进入时敏斋专学实学知识,对他来說是游刃有余。 而入日新斋,就要分出心神,去学八股制艺。 “进日新斋!” 他很快下定决心,迈步入了日新斋。 逊清還有十多年的社稷江山,维新变法科举改革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他想要改变命格,就要篡夺高位。 而八股科举,无疑是人生的一條捷径,不可等闲轻视之。 “你是?” 见一個陌生士子步入耳房,在屋内坐在书桌后、直背靠椅上的王教习,不禁皱了皱眉。 味经书院的士子大概两百有余,每一個士子的面容他都熟记于心。 而徐行,偏偏是陌生的。 不過他說话很斯文,不至于让人生出反感之心。 第7章、命改了 “后进末学徐行……” “想入味经书院求学,還望前辈允之。” 一入耳房,徐行亦不怯场,文绉绉的說了這么一番话。 读书人都有文脉,比如在什么私塾发蒙,读了什么经书,哪本经书是治经,于哪一年县试、府试、院试中科举,有沒有中榜,是否有功名在身,被哪位先生教授過…… 這些都是入书院必问的問題,环环相扣。 士人的圈子都很小,尤其是同乡。 稍大一点地方,有资格教授私塾的先生,大抵都是秀才出身。而一個秀才,一個县裡也才一百多人。有的县文教不行,可能连一百個秀才都不会有。 至于往上的举人、进士那就更少了。 同乡的,沒见過,也听過。 這些东西乱编的话……一者徐行不会,二者容易出纰漏。 但他也怕王教习一上来就问他师承脉络,所以他一上来直接开门见山,下意识让王教习忽视问他师承的事。 毕竟学问不会无源而来。 师承脉络的事,很少人作伪,只是入书院就读填名册的必备环节。 王教习如徐行所料,在心理暗示下,下意识忽略了這方面的問題,他打量了徐行一眼,斟酌了一番用词,“可有功名在身?沒有的话……唔……這是一些格致学、算学的试题,你答一下。” 若有功名傍身,徐行开场白就不是刚才那一番话了。 只要递交了证明身份的文牒后,就能直接入住书院求学。 其外,徐行虽穿着长衫,可這不是秀才的襕衫,也沒有在腰间系绅带。仅从衣着打扮上来看,徐行就不像是個有功名的士子。 但询问有无功名是惯例,王教习也不差說這几句话的時間。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