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贵的离谱 作者:未知 骑着老黄马,身后跟着大彪、柱子等几個青壮汉子,又有杨大眼和赵大夫两個老头骑驴相随,一行人倒也很有气势。 带着五千枚铜钱,也算是自信成功。 今天上街的目的很明确,先陪杨大眼采买点纸墨笔砚,既然要开学堂教育孩子,這该有的投入不能少。书可以先不买,杨大眼可以自己抄写,但纸笔总得先买些。 然后就是买粮,這次要一次多采买一些,最好了能够买到够明年夏收的粮。家中有粮,心中才不慌。如今庄裡互助合作,算是结社互助的模式,吃的是大锅饭,集体劳作,李逍得把大家的口粮先准备好。 好在粮价现在比较平稳,粮油副食调料等价格很贵,但只是粮食倒還是不高。一千钱就能买到四十石粟米,一庄子四十来口,有百石粟米绝对够吃到明年夏收。 依然是上次的那家粮店,還是那個价格。 李逍一次采购一百石粟米,然后又买了几石稻谷,還买了一些麦子和一些糜子。 并为家裡的马骡买了些大豆、高粱、麦麸等做为饲料。 总共花了三千钱,掌柜的還表示让店裡伙计拿车马直接给送到家裡去,這种服务也确实是到家了。 “多谢掌柜。” 留下人盯着,李逍便陪杨大眼去买文具。 卖纸墨笔砚的店在街上最好的地段,处于十字路口,可谓是金角聚财之地。店铺装饰的也很有格调品味,一股子书香之味。 连店门口迎客的伙计,都穿着长袍,十分斯文。 进店之后,李逍问了下价格,也不由的咋舌。 贵,实在是贵。 纸是按张卖的,但价格离谱。最贵的是麻纸,還有皮纸、草纸、竹纸等。麻纸又有黄麻纸,白麻纸。 比如官方书写用纸,几乎都是麻纸,其中朝廷中枢和宫廷用的都是蜀地生产进贡的黄麻纸。 掌柜的对自家的纸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李逍听的却是面色难看。 买完粮食就来到這店裡,从家裡出来带了五千钱,刚才花了三千,现在身上還有两千钱。 刚才三千钱买上一百多石粮食,可现在两千钱在這裡都买不了几张纸。 “掌柜的,你家的纸也太贵了。”大彪忍不住道。一纸薄薄的纸,居然能抵的上一头猪,這简直是杀猪啊。 掌柜的捋捋胡须,淡然笑道,“几位客官,小店诚信经营,可从来不会乱开高价。就說這麻纸,小店有白麻纸和黄麻纸。白麻纸正面洁白光滑,背面略显粗糙,有草棍纸屑粘附,但却很细很薄,质地坚韧,十分耐用,只要不着潮就能经久不变质。” “而小店的黄麻纸更是由蜀地运来,正宗的蜀中黄麻所制。色略黄,比白床纸略厚,看起来比白麻纸還显粗糙,但纸纹较宽,约有二指左右,這是如今最好用的书写纸,连皇家宫廷和朝廷中枢都是用此纸。用麻纸做的书,风吹日晒也不怕,一本黄麻纸书只要保存的好,甚至可以流传千年而犹完整如新。” 杨大眼是教书先生,对于纸倒是行家,他对李逍道,“這家店裡的麻纸都是好纸,价格虽高但与市价相同。” 李逍有些无奈,店裡這种裁好的黄麻纸,一种是卷轴式,一种是折页式,大小差不多也就是可以抄上万把字,唐人一般把一万字的书弄成一卷。這样的一卷书,通常是每页八到十行,每行十八字二十四字,因此一卷书差不多是五十页左右。 而這样一纸能抄写一卷书的黄麻纸,居然要一千文钱。 一千文钱,就买一张白纸,只能写一万個字,這不是抢是什么?人家郭大彪杀一头猪,也赚不了几文钱,一整头猪全卖了,都卖不到一千文钱。 這還仅仅是一张白纸,若是一本抄好的书,如千字文這样的蒙书,价格更是得翻上两三倍。 怪不得說這個时代知识掌握在士族世家手裡,普通人谁读的起书啊。 一斗粟米不過两文半钱,一千钱能买四十石粟米,可却只能买一纸黄麻纸。 “客官若觉得麻纸贵,可以买皮纸和草纸、竹纸,這几种纸价格稍便宜一些。”掌柜的态度倒是很好。 不過一问价,也便宜不到哪去。 最便宜的是草纸,顾名思义,直接用草制造的纸,质地粗糙,纸面涩滞,背面多碎草屑,厚而且脆。竹纸和皮纸好点,但在李逍看来,也都非常差。 就這样的纸,最便宜的草纸一大张都要两百钱。 “這种桑皮纸呢?” “這种是带有桑树皮的皮纸,一张三百钱。” 大彪听了直觉得心脏受不了,“不买了,還不如直接写在布上。” “布怎么能和纸相比呢。”掌柜的道。 “掌柜的,這种皮纸给我来两张。”虽然很贵,但纸還是得买,不過现在沒钱,李逍也只好先买两张。 說来其实造纸术在南北朝的时候就有一個技术爆发,因此到如今其实纸的使用已经非常的普遍,但是纸依然還是在官府和士族层面通用,普通人還是用不起的。 更别說包纸做包装用了,一些普通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沒摸過一张纸。 纸贵,书更贵,而且這时代的书籍基本以抄写为主,印刷的书籍为雕板,主要是印经书等,而且价格昂贵。 线装书在這個时代也還沒有出现,此时的书就跟這店裡卖的纸一样,要么是那种卷轴式的,两边有轴,如画轴一样打开。另一种则是册页,皇帝閱讀的奏章样式就是册页,折叠起来,可以拉开,佛经多是册页式。 后世那种一页页装订起来的书還沒出现,活字印刷就更沒用了。 這时代能读的起书的人很少,所以能识字的人地位也很高,哪怕混的再落魄,就算去抄书,收入也是很高的。一般行情,抄一卷书的价钱是一千钱。 一卷书,也就是万字。千字百钱,简直比写书還赚钱。 买了纸還得买笔买墨买砚,纸很贵,這些也不便宜,随便一支毛笔,都是几十文上百文钱,听的李逍牙直酸。 “让孩子们先在沙上练字吧。”杨大眼有些无奈的道,若是给家裡几個孩子都买纸墨笔砚,根本就供不起了。 大彪耿耿于怀,“现在才知道,原来读书這么费钱,還有,造纸印书最赚钱了。若是懂得造纸,這子孙世代不愁了。” 杨大眼笑笑,“造纸坊可都是那些士族豪门掌握着,别人休想插足,也不可能得的到技术。” 李逍在旁边不语,造纸的技术他会啊,不過看样子好像造纸這個产业是被那些士族豪门给把握着,不会轻易的给别人插手分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