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先收点利息 作者:未知 “两文钱一根的黄瓜不便宜了。”赵婉在一边出声,她告诉李逍,虽然去年江南多地水灾,但今年许多地方依然丰收,所以粮价,尤其是关中和河南、山南等地的粮价還是很稳定的。 “洛阳粟米一斗两钱半,秔米一斗十一钱,长安粮价稍高,但也就是高出一些而已。” 赵老头說一根黄瓜卖两文钱,其实已经是在卖高价了,這洛阳一斗粟米才不過两钱斗呢,一根黄瓜就相当于一斗粟米了。秔米卖的贵些,也就是水稻粳米一斗也不過十一钱。 而這米是按斗卖,一斗可是好几斤,黄瓜按根卖,一根顶多一斤。 一根黄瓜相当于一斗粟米了,這价格還說便宜了那真說不過去。赵老汉還是按高端顾客人群定的价呢,否则,两文钱一根的黄瓜,哪個百姓肯买。 再怎么经历了贞观之治,再怎么天下太平,可依然還是有许多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的。 一根黄瓜再好吃,也不過是满足下口腹之欲,但一斗米,却是能够一家几口人吃上好几天呢。 赵婉這么一解释,李逍倒也对這個时代的物价有了更深的一些了解。经历贞观之治后,如今的粮价還是比较低的,粮价低也带动着其它各样物价都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 這既是贞观之治的功劳,当然也還有一些大唐缺铜钱而钱荒的原因,可不管怎么說,两文钱在這個时代,是很值钱的。 他在心裡把如今的物价跟后世的做了個比较,大概现在的一文钱差不多能值五六块钱,這么一算,一根黄瓜卖十块钱,确实不算便宜。 一千斤黄瓜,若按两文一根卖,能卖起码两千文钱。换成粟米,能六十多石呢,够這個庄子上的人,加上李逍他们這些人吃上一整個冬天,甚至能吃到明年夏收去。 ········ 两千文钱,不過两贯钱,李逍還真沒怎么太放在眼裡。 但在赵老汉眼裡,在那些庄户们眼裡,這可是一大笔钱,甚至就是在曾经是地主家千金的李贞眼裡,這也同样不是一笔小钱。 都說沒钱的时候,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她们现在可是深有感悟。蓝溪街上,粟米一斗才三文钱,可她们都拿不出這三文钱来,锅裡炖的野草糠糊粥就是明证。 两千文钱,那可是能买回来几千斤粟米呢,堆起来都能成一座小山,谁不心动。 平时好年景时,丰收了能积攒下几十個铜钱,都已经不得了,何况還是两千個铜钱。 一些庄户甚至都已经在想象着這些铜钱已经到了手,要去哪家粮店买粮了。有人說要买粟米,有人则說直接买谷子更划算,還有說买些谷子,再买点豆子高粱的,掺着吃能更省些。 “一千根黄瓜,光蓝溪镇肯定卖不掉。街上虽然有驿站和客栈酒楼,但這黄瓜得吃新鲜的,两文一根的价格也不便宜,蓝溪能卖掉一百根就算不错了。” 两文一根的黄瓜,那是高消费了,就算蓝溪南来北往,东出西进的人多,但也不是個個舍得吃两文一根的黄瓜。 “送到长安去,千把根黄瓜,长安城数十万人口,无数权势贵族,肯定能一下子卖光。” “可长安有不少权贵家也有自己的温室,他们自己也种绿菜瓜果的。”赵老汉道。 李逍充满自信。 “他们就算有温房,但我敢說,他们自家种出来的黄瓜肯定沒有我這個长的好,更沒有我這個黄瓜好吃。咱们這碧玉青瓜一拿出去,肯定让人惊叹。” 李逍的话,让赵婉她们也不由的点头,這样好的青瓜,别說在冬季裡难得一见,就是夏季时,也见不到這么好看又好吃的啊。 “事不宜迟,我现在就带些黄瓜去蓝溪,先卖点出去,换些粮食鱼肉回来,你们估计也好多天沒吃饱過了,今晚咱们吃顿好的。”李逍拍着李贞的手背道。 跟她们交待了几句,李逍出门。 郭彪和杨大眼跟了出来,在江南义军中的时候,這两位是李逍的左右手,郭彪是他的副将,杨大眼则是他的军师。郭彪過去是個杀猪宰羊的屠户,长的五大三粗,在义军中擅长使用两把刀,一把大屠刀一把尖刀。 而杨大眼以前是個私塾先生,熟读几本儒家经典,不過水平一般,在李逍身边时也就是個狗头军师水平。 “三郎,我們怎么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哪买了黄瓜啊?” 他们一路从江南来到关内,日夜兼程,行色匆匆,甚至還得小心翼翼的躲過官府的盘查。哪怕打的是商旅的名义,但实际上一路哪裡做過什么买卖。况且,他们也沒听說過,這一路上有哪個商人贩卖這黄瓜的啊。 李逍笑笑。 “你们不知道的多了,别管這么多了,本来跟你们說好了,来到了关内,就能過上安生的日子。可是现在出了点意外,今天的晚饭還沒有着落呢。幸好我手上還有這些黄瓜,咱们赶紧先去蓝溪卖点换些粮食回来。” 李逍說完,叫二人喊上铁柱、二狗還有刘葱、张蒜等几個人一起去松林裡拿黄瓜。 路上他也懒得再跟他们解释为何松林裡会有這么多黄瓜,這东西李逍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解释,那個空间他早试過,发现别人根本看不到摸不着,甚至自己也无法带别人进去。 就算說了,他们也无法相信這种事情。 就让他们去猜测好了。 到了松林外,李逍让他们放下筐等着,他拿着柳筐进了树林。 往林子裡走了点,等发现沒人跟来,他进入空间,开始采摘黄瓜。 费了好大一会功夫,采了两筐黄瓜,大约百根,然后出来。 空间裡呆了约有半柱香的功夫,但在外面,却似乎只過了一小会時間。 当李逍真的挑着两大筐新鲜的黄瓜出来时,彪子跟大眼都瞪大了眼睛,更别說后面二狗等几個小年青了。 “真有黄瓜啊,這黄瓜不会是松树林裡野生的吧?”二狗问。 大眼白了他一眼,“你见過山上长野黄瓜的嗎?就算会有野生的,可你见過寒冬腊月裡還能长出這么好野黄瓜,還长的這么好的嗎?” 二狗不信那個邪,自己跑进林子,李逍也不拦着,過了一会,二狗垂头丧气的出来了,他在裡面自然是找不到什么野黄瓜苗的。 “沒见黄瓜藤,也沒见人。” 几個人都迷惑不解的望着李逍,但李逍只是笑笑不语。 “走吧,先把這黄瓜送蓝溪去换钱。” 下山的时候,张葱和刘蒜一人背着一筐黄瓜,五十来斤的重量,他们却好像背着空筐。 這两人也就十四五岁的年纪,過去是李逍的亲兵,因为以前也沒有個大名,李逍就给他们取了個张葱刘蒜的名字。 到了庄口,赵老汉和赵婉、李贞等见李逍果然带着两筐鲜嫩的黄瓜回来,惊讶不已。 “你们在家等着我們,我們去蓝桥一趟,很快回来。” ········ 庄子离李家坡也就二裡地,离蓝桥街上也不過五六裡,都不用骑马,步行也就一会功夫的時間。 几個人走在冻的结实的土路上,李逍认真的打量着這块他已经决定要长久生活的地方。 依着秦岭,脚下是连绵的坡地,地很不平,路也很小,黄土坡地,看的出来這地并不肥沃。 比起李家坡的河边水浇地,差的太远了。 “那就是李家坡吧?三郎?” 路過李家坡,郭彪看着明显比刚才那片庄子好太多的村庄问。 “嗯。”李逍点头。 “三郎,要我說,咱们何必跟那姓张的客气,直接打上门去。” “不可。” 李逍制止,他们虽然也算是造過反的,但如今還是逃亡身份呢,指望着逃入关中避祸,怎么可能這么直接打上门去,那对他们不会有半点好处。 对付张家肯定的,但绝不能這么简单粗暴,报仇必须,但也得先保护好自己。他并不想下半生带着郑婉、李贞她们流浪天涯,或者落草为寇。 “那岂不太便宜他们了?”二狗恨恨的道。 李逍停下脚步,他目光打量着庄子,那裡现在应当是张老财的儿子小霸王在住着。 虽然說要从长计议,但什么也不做确实不符合他的性子。 他转头看了看张葱刘蒜两人背上柳筐裡的黄瓜,突然计上心来。 “走,我們去庄裡转转。” “三郎想通了,太好了,咱们杀他個干干净净。”郭彪笑道。 “彪叔,以后打打杀杀的话不要随口說了,我們如今是正经良民百姓,要讲王法公理。一会你们不要胡乱开口,跟着我就好了。” “啊,不打打杀杀,那我們去干嘛?”郭彪不解。 “先去找他们收回点利息?” “怎么收?” 李逍笑着对杨大眼道,“大眼叔应当明白我想做什么。” 杨大眼捋捋山羊胡,笑道,“若是我所料不差,三郎当是打算卖点黄瓜给那张家恶少了?” “大眼叔果然不愧是神机妙算,不愧我赞为智多星。沒错,今天我就是要给姓张的送点黄瓜去。” “送黄瓜?什么意思,我怎么沒明白?”二狗脑子本来就不太好,這下更不明白了。 李逍和大眼相视一笑,“一会你就知道了,等着看好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