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天地玄黄 作者:未知 李逍兑现了对佃户们的承诺,于是东厢耳房這间学堂裡,一下子就挤的满满的,学堂开班上课,全班有了三十二個学生。 年纪最大的今年十岁,最小的今年五岁,除了李贞這個班长是女子兼主家千金,其余三十一個学生,全都是男孩,而且都是李家的佃户之子。 不大的房间裡,一切都是简陋的。 沒有那么多课桌,便由庄上的汉子们找了些木头直接打了几张木桌,原木纯木色,配上同样原木的长凳。 因为纸墨贵,所以现在既沒给孩子们准备课本,也沒准备纸笔。 按杨大眼的意思,先给每個学生一個沙盘,再给一支竹笔,让他们先在沙上练习。 就连教师杨大眼,都不敢多浪费纸墨。 “這是黑板,這是粉笔,白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写完后還可以用黑板擦再擦去,黑板能够反复书写。而且這個黑板树起来架在這前面讲台上,学生们坐在坐位上也都能看的清楚。” 李逍让铁柱和狗子抬着一块黑板进来。 一块床板那么大的木板,左右用两根木架支撑,黑板的正面還涂了一层黑漆,配上李逍准备的粉笔和黑板擦,无疑是给杨大眼的教学提供了极好的便利。 杨大眼還是头次见到這样的东西,李逍笑着拿起一支粉笔做示范。粉笔手工捏制的,比较简单,形状不太规则,不過晒干后书写起来倒沒有什么問題。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李逍捏着粉笔,刷刷刷的在黑板上写下了八個大字。粉笔的质量一般,黑板也不够好,但拿着粉笔李逍却有种熟悉的感觉,起码比写毛笔字要轻松的多。 八個宋体大字,很工整也很漂亮。 杨大眼不由的眉头飞扬,他還是头一次发现,李逍居然還能写出一手這么好的字,他知道李逍识字,也会算账,可他一直以为,李逍以前做为地主之子,读過些书很正常,但肯定水平有限。 可這笔字,不得不让人惊叹,這种字体他从沒见過,类似于楷书,有不太一样,可很有气势,他不知道這是哪位书法大家的字体,可李逍确实写的很好。 還有這黑板和粉笔字,李逍這么一展示,他发现确实很实用,学生在下面看的很清楚,而且黑板還能反复用。 讲台下,三十二名学生都毕恭毕敬的坐在那裡,来的时候,家裡基本上都是反复交待,一定要好好珍惜這次机会。 甚至有些粗暴的家长都直接放话了,敢调皮乱来,只要先生到时告状,就打断他们的狗腿。 班长李贞是唯一的女子,也是唯一有底子的,她认识黑板上的字,不過跟一群孩子坐在這裡,還是让她总有几分不好意思。 “三娘。” 李逍看妹妹老低着头,直接点她的名。 三娘扭捏着应了一声。 “以后在這教室裡,就得遵守课堂纪律,比如說,上课前,班长得带着同学们站起来喊老师好,老师回同学们好,請坐,大家才能坐下。又比如,老师点同学名,同学得站起来大声回应一句到。” “還有,上课不能交头接耳,不能做小动作,更不能睡觉。如果有事情,得先举手,老师点名后才能說。” 李逍一口气提了多條课堂规矩,“现在李贞同学跟我一起示范一遍。李贞!” 李贞连忙站了起来,“到!” “嗯,李贞同学,請你朗读一下黑板上的這八個字。”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李贞的声音有些小。 “大点声音,要洪亮,后面的同学们听不到呢。” 李贞十多岁的姑娘,被一群小很多的孩子盯着,脸红到耳后根了。 她又大声读了一遍,李逍才放過她,让她坐下。 “刚才你们班长李贞认识這八個字,很不错,有一定的基础,不過相信其它的同学却都還是头一次听到這句话,现在我們就請杨老师为我們讲解一下這八個字的出处和意思,這也算是我們开学的第一课。” 杨大眼一身长衫,笑呵呵的站在旁边听李逍的讲课,他觉得李逍很有一套,一上来就先定下规矩,還让李贞這個班长說话,算是立威。 “同学们好,我叫杨继祖,外号大眼。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刚才三郎给大家开了头,写了八個字,這八個字笔划银钩,写的很工整也很有劲道。這八個字是什么意思呢,出自哪呢?” “這八個字啊,出自千字文,千字文呢是在南北朝之时·······”杨大眼讲课還是很有耐心的,对着一群還沒开過眼的蒙童循循善诱。 选用千字文做为开蒙课本,也算是当下惯例。這本书出自南北朝时,全书一千字,采用的都是书圣王羲之作品裡的一千個不重复的字。并将這一千個字组成韵文,全文都是四字句,对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 尤其是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尤其适合那些刚开始读书的蒙童。 能够熟读背诵出千字文,就算是已经入门了,而如果能够把千字文這一千字不重复的字都认识并会写了,那可以說已经算是有小成了。 讲解了一番千字文的来龙去脉后,杨大眼开始带学生们诵读。他的教学方式很简单,也是以前教书时的那套,甚至也是他自己读书时的那套,先读再背,不求理解,等把一本书背熟之后,才开始慢慢的讲解意思。 這种方式简单粗暴,却也是行之有效的。李逍本来觉得应当每天教個几句,然后同时教生字,教笔划笔顺教书写這些,但最后還是决定不干涉老杨的方式。 看着一群孩子摇头晃脑的跟着杨大眼念诵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李逍笑笑,便背着手走出了教室。 身后的一群稚嫩童子,也许他日就将是李家壮大的人才。 教室裡的读书声飘出许远,李家大院裡许多人都站在那裡倾听着,似乎在他们听来,這读书的声音是那么的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