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功名如探囊取物 作者:开荒 正文卷 正文卷 PS:日常一求!各位读者大大的每一份支持,都是开荒前进的动力。求推薦,求點擊,求投资,求收藏,求评论! 当李轩道完全诗,旁边的李承基也是懵逼的,他回味着這首诗的词句,然后就开始痛心起来,心想自己难道是真耽误了自己這個次子的前程? 李炎嘴上依然不肯服软:“谁知道你是从哪裡抄来的?” 可他到底還是沒把‘寒蛟珏’拿回来,李轩的這首诗,他的确沒听過。 “兄长如果怀疑,大可再与我赌一次的。”李轩已经把玉佩挂在了自己的腰带上,同时挑衅的笑了笑:“還是应景之诗,也必须有彩头,我就拿你這块‘寒蛟珏’当赌注。” 李炎一阵惊疑不定,他嗫嚅着嘴唇,似欲答应,可在片刻之后,這位就又转头往前方看了過去:“嗯哼!速度還不错,一不注意都已经到大胜关了。” “嘁!”李轩不禁‘呵’的一笑,满眼的鄙薄与不屑:“真怂!” 李炎听如未闻,依旧眼神专注地看着前方,就好像前面有什么东西在强烈的吸引着他。 李轩顺着他的视线往前方眺望,然后果见一座巨大雄伟的关城,影影绰绰的出现在他的视野中。那是晋太祖设伏败汉王陈谅之地,后大晋在此立关,取其名为‘大胜’。 李承基则是愧疚莫名,扼腕叹息:“看来为父是真的误了你。国师明明就說過的,轩儿你天赋异禀,聪慧天成。” “父亲勿需在意。” 李轩就像是真有能力考中状元似的,神色遗憾又豁达的一挥袖:“不能走文人功名之路虽然可惜,可孩儿入六道司后的前程,也沒差到哪去。未来如修行得法,說不定天位可期,长生有望。” 他心裡却在想原身幸好沒走科考功名這條路,否则自己现在的处境堪忧,总不能真去当一個文抄公吧? 李轩還是有点羞耻心的,拿古人的诗词偶尔装装逼可以,可如果真要靠古人的智慧吃饭,他還是无法心安理得。 自己真要這么做了,估计也修不成儒家士子最重要的浩然正气。 “還是委屈了轩儿你。” 李承基說完之后看了看李轩,又望了望自己的长子,一時間欣慰莫名,额外快意起来。 他的长子李炎从来都不需要他操心,這孩子一直以来都是同龄人中最出色的;而如今就连最惫懒荒唐的次子,如今也已开始知晓上进,初步成材了。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因有要事在身,三人都沒有多喝,各自浅酌了几壶黄酒之后就停了下来。 等到他们放下筷子,那位一直恭立在侧的船娘,当即手脚伶俐的为他们撤席。李炎此时却略觉奇怪的询问道:“你家的那個小虎头呢?怎么這次不见人?” 船娘脸色微变,眼神伤感:“劳世子垂询,我家那孩子三個月前得了一场重病,已经沒了。” “死了?怎么会?那么壮实的小家伙。” 李炎不由错愕,他正愣神之际,就听那坐于左侧船舷处的小女孩开口:“娘亲你骗人,哥哥他才沒有死,他只是被送走了,去别人家享福——” 船上的那对夫妇瞬时都变了颜色,不远处的老者则是身手矫健的跨步走了過去,他捂住小女孩嘴的同时,神色尴尬的朝李炎笑道:“世子大人见谅,小孩不懂事,她是太想念兄长,在說胡话呢。” 李炎扬了扬眉,然后就唇角冷挑着,把目光移向了别处,显然是沒有追根究底的打算。 倒是李轩,不解的看了過去:“听起来,此事似乎另有玄虚?” “轩儿你勿需再问。”李承基摇着头,一声叹息:“這船家乃是九姓渔民之后,他们将自己的孩子送给岸上富贵人家做养子,是常有之事。” “九姓渔民?”李轩眼神茫然:“什么叫九姓渔民?孩儿之前沒听說過。” “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九姓,都是昔年汉王陈谅之后及其部属,战败之后被太祖贬为贱民。說是贱民,地位却比贱民還低。” 李炎神色淡淡的說着:“太祖有令,不准這九姓后裔在岸上居住,也不许与良民通婚,此外還要被课以重税,所以這些渔民大多都困苦不堪,一辈子踏足陆地的机会都很少。所以這些渔民许多时候宁愿断了自家的香火,也会找机会把他们的子嗣送到岸上,让他们改名换姓,脱离苦海。” 李轩不由眼神微动,陷入了深思。良久之后,他才收起了思绪,毫无异状的与父兄闲聊起来。 直到二更天時間,李轩又走入到船家安排的狭小客房闭目入定,以冰雷兼修的方式修炼起了他的‘混元天象诀’。 沒有了虬鞭這种灵药助力,李轩這次只做了六次周天搬运,就已经神念困乏,精神力耗得一干二净。 可李轩最近在元神方面的壮大与进益,由此也可见一斑。在以往,這种强度的真元循环,李轩最多只能做五次。 此外他现在入睡的时候,也只需服用一枚‘少阳丹’,就可暖化全身,不用承受寒力盈体之苦。 随着他在‘神霄绝灭雷’上的修行,這雷法对他身体的好处一日比一日明显。 此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先祖的遗泽,那天结束‘神打’之后,李轩就感觉自己的雷系真元,居然提升不少,已经小有气候。 至少在三重楼境界,他掌握的雷系真元是非常夸张的,這可是李承基的原话。后者见多识广,不知看過多少少年英杰,甚至各大仙门,李承基也是了解的。 然后最让李轩惊喜的是,他心脏部位凝聚的那些‘业煞’,也被先祖元神炼化驱逐了不少。 那日他与紫蝶妖女交手之后,李轩胸前的那块绿斑,已经扩大到一個手掌大小。而在這次神打之后,那惨绿斑纹又缩小到了鸡蛋大小,阴痹刺痛之感明显改善了不少。 故而李轩现在对祠堂裡的那把刀,可谓是垂涎之至。遗憾的是李承基再不肯给他解封了,诚意伯认为他连武道之‘势’都沒掌握,再使用先祖之刀,纯粹就是浪费机缘。 在這個世界,武修至初窥门径时,就可有韵,韵到极处,则可生势。武道之势,能让武修初步的融入天地,借调天地之力为己用。一招一式,就不再是仅依靠自身的真元。 李轩那天观初代诚意伯施展诸般武诀,已经对武道之势有了不少感悟,可现在他除了神念之外,真元,修为都差了点火候,招法方面的练习也不够纯熟,暂时還摸不到门槛。 章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