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二十三章 风平浪静

作者:刀一耕
周六早上不到六点,徐正华就起床了。

  简单洗漱一番,就下楼去,围着学校操场的跑道慢跑。

  对他来說,刚穿越過来的混乱時間,结束了。

  于是恢复跑步。

  上辈子其实习惯早起,巧的是,原主也是从小就养成了每天早起的习惯。

  记忆裡,原主最初拜师学武那两年,五六岁個奶娃娃,长得粉雕玉琢的可爱,别說师娘师姐了,连师父都柔声细语的呵哄着,哪舍得让下什么苦功夫,也就是闹着玩儿一样,跟着师兄师姐们扎一会儿马步,更多的其实是在师父家裡玩罢了。

  到上了小学,开始逐渐被迫的认真起来。

  现在不同于古时候了,孩子托付给师门,生死伤亡皆由师命,那是老黄历了,原主习武那個年代,人人都得上学,所以就半夜三点来钟起床,一帮师兄弟跟着师父练武,到早上六点钟前后,早课就已经结束了,大家一起吃個早餐,各自忙着上各自的学去,师父的医馆也该开门了。

  那种日子,苦還是苦的,要不然的话,爹妈也不会說什么都不舍得把家裡老二徐正夏给送過去了。

  但打熬了十年下来,练会了多少功夫且是小事,对精气神的养成,却绝对是有大助益的——徐正华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哪怕抛开颜值单论精气神,当年上辈子二十岁的那個自己,也绝对比不上现在的這個自己。

  一口气十几圈下来,也懒得数着了,因为几乎沒什么累的感觉。

  再规规矩矩的打一趟拳,反倒出汗了。

  回去冲個澡换身衣服,慢悠悠地去吃個早饭,依然是到的最早的第一拨。

  给郭昆带了三個包子回去,再溜达到教学楼,已经是七点半,负责周日执勤的同学,已经到了,于是申請一個房间,再溜溜达达往裡去。

  今天他要继续练琴。

  既然打定了主意要从唱片這個行当裡,赚自己的第一桶金,徐正华就压根儿沒想過靠着脑海裡的曲库轻松赚钱的路子——任何行业,都不存在轻松二字的。

  哪怕你手裡握着天量的曲库,也得看市场选歌。

  他不但尊重每一個能帮他赚钱的人,也同样尊重每一個能让他赚到钱的市场。

  仗着手裡的资源,随手往外撒,不追求匹配度,不追求成功率,考虑到很多都是千锤百炼的经典作品的缘故,赚钱是肯定還能赚钱的,也未必少赚,但扑街的概率也绝非沒有。

  汝之蜜糖,我之砒霜。

  這個时空大红大紫,那個时空大扑街。

  這個人唱大红大紫,换那個人就大扑街。

  都是大概率事件。

  他不准备如此轻率的对待自己這辈子的第一份职业。

  做就要做好。

  追求准确率成功率,尽快把自己的名气造到最大。

  不如此何以对抗那狗屁的封杀!

  所以,本着熟悉业务的角度,本着“用进废退”的基本原理,他决定好好把原主留下的音乐知识、钢琴技术,都继承并温习起来。

  不止现在,在《短发》正式上市发售之前,他都准备好好闭门练内功。

  還好,音乐学院嘛,這方面资源丰富。

  钢琴系每個学生每学期,都有300個小时的免費時間,就在教学楼裡,就有這样一间一间隔开的小琴房,练琴不是問題。

  临近中午的时候,管玉兰就又跑過来,给送来了一大摞各种各样的报纸和杂志,并且简单汇报了一下目前谈下来的情况。

  基本上也就是跟着行业普遍情况走的。

  在徐正华担任《短发》制作人期间,小岛唱片负责报销他衣食住行的一应开支,其中就包括了当初管玉兰說過的,三星级酒店套房一间,以及工作期间提供外卖選擇,车接车送按照出租车的标准报销往返路费,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薪水。

  担任制作人期间,他的时薪是每小时150元。

  据說這是小岛唱片邀請非本公司工作人员担任制作人时,会开出的第三档报酬——也沒什么太多好争的,毕竟你還沒有出過成绩。

  制作時間可以根据徐正华的個人安排灵活调整,但整体要求,对方只给了15個工作日,掐指一算,也就是要求在3月20号之前,就要彻底结束录音。

  時間很充裕了。

  徐正华不打算多挣他们的工资,打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這首作品——這才几個钱,上市之后按销量拿的版税分成,才是大头。

  基本上這些條件徐正华全都沒意见,那就接過管玉兰带来的合同,签字。

  之前签過的,是制作人分成协议,其实跟词、曲、编曲的授权合同,性质基本完全一样,是一种文化创意的授权和独占合同。

  這一次签的,则是工作合同。规定的是工作细则。

  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下午窝在宿舍裡,一边听杜雪岚的歌,一边看报纸,翻杂志,還临时想起来,穿衣服出门,到校外去买了一個三十来块钱的收音机回来。

  拿广告洗洗耳朵。

  杜雪岚刚出道那几张碟,唱的那都是些什么呀!

  就一個字就概括了:甜!

  一天就這么忽忽悠悠的過去了。

  出奇的风平浪静。

  那边闺蜜俩倒是沒有再打电话過来。

  反而是晚上的时候,庞永熙跑過来一趟,坐了一阵子,闲聊,另外想看当初徐正华当初创作《短发》时候的草稿。

  结果還被徐正华一句“早就沒了”,给打发了。

  周日,晨跑,弹琴,看报,听广播。

  他安静闲适得跟之前几天,像是完全不同的两個人。

  关键是兜裡又沒什么钱,就算出去浪也沒啥可玩的。

  当然,只要愿意去,管玉兰能从经纪公司那边,给搞到很多趴体的入场券的,娱乐圈嘛,各种拿钱不当钱,动不动這庆功那欢度的,据說帝都這边的明星圈子,一年到头天天都有趴体,去玩也基本上是零支出。

  但那种趴体对现在的徐正华而言,几乎毫无吸引力。

  既不想去结识什么人脉,也不打算去猎什么艳。

  然而,当時間来到周一,他忽然就又精神起来了,上午课程密集,要老老实实上课,吃過午饭,他就坐了管玉兰的车,直奔小岛唱片。

  见到了之前一直惦记的一号棚,也见到了熟悉的大刘。

  一号棚果然气派。

  大。

  一点半出头,由项中明负责联系安排的各路乐手们,陆续赶到。

  徐正华的制作人工作,正式开始。

  第一件事,就是选乐手。

  唱片公司普遍会养着几個手艺不错的乐手,另外還会有一些日常联系紧密的以供备用,都是熟手,来了就能用的那一种。

  对于徐正华和安小菁来說,《短发》是一次冲高的机会。

  可即便是对于完全不可能拿到版税分成的乐手们来說,這也是一份蛮不错的工作——无论时薪,還是按作品数量计酬,這样的工作,都是他们的日常。

  听,听,听。

  选人。

  再听听听,选人。

  当然,水平差距不会太大,于是就多多参考项中明的意见。

  到哪裡都有关系户,這很正常。

  多采纳项中明這個对接人员的建议,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快刀斩乱麻。

  沒那么多時間去跟他们公司内部搞内耗,该内耗的地方,就让项中明去。

  当然,只是一份乐手的工作而已,少则几百,多也就一两千块到顶,其实是不至于真的产生什么纷争的,只是人情而已。

  只有鼓,大刘推薦的那個家伙水准的确還可以,于是成了徐正华唯一的坚持。

  就這样,一個多小时直接搞定伴奏的录音乐手团队。

  等到安小菁和袁维两個人赶過来的时候,徐正华這边甚至都已经开始进行乐手的录音工作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