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方子真能卖钱 作者:开且落 小二前脚出门,周筝儿立马把手伸向桌面,捻起一块点心尝了尝。嗯,不愧是大酒楼的点心,味道比外面卖的好吃很多。 又从碟子裡捻起一块点心往周苹儿嘴边送,大姐,你尝尝,這点心真好吃! 你個小丫头,什么东西都敢往嘴裡送!周苹儿沒好气地拍开周筝儿的手,這点心不知道得多少钱呢,到时候卖了你也不够赔的。 人家掌柜的還要和我們做买卖呢,這点心定是招待咱们的,不吃白不吃!周筝儿的人生信條,有白食定要吃,不吃的是傻子! 周苹儿听了妹妹的话觉得有道理,抬手给焦躁地坐在凳子上的周友平倒了一杯茶,爹,你别着急,依我看這酒楼定会买咱们的方子的。 說着又懊恼道,唉!要我說咱们還不如自己做了那凉粉再卖给他们,這样還能挣個长久钱。 大姐,那东西做起来麻烦,再說咱们不是急着還大姑姑他们的钱嘛。周筝儿觉得還是卖方子来钱快。 這倒也是!周苹儿想着爹娘被大姑姑一句句话說得還不了嘴的事,心裡很不好受。 苹儿,我們這不是骗人嗎?老实人周友平被两個女儿今天的表现吓到了,這东西可是筝儿在陈小夫子家的书上学到的,怎么好說成祖传的东西? 爹,周筝儿对父亲的质疑表现得很委屈,我听婶婶们說,在戏文裡祖传的方子可值钱了,才想着把方子說成祖传的。 我觉着這主意不错,刚才那掌柜一听我們這是祖传的方子,那表情就跟天上下银子了似的!周苹儿对祖传方子這說法很满意,不過筝儿,這方子是你在陈小夫子家的书上学的,咱们拿来卖钱他家能同意嗎? 周筝儿黑线,难不成這时候也有产权保护法? 大姐,那书在陈谨瑜家放着也是放着,他自己也不知道上面的东西能不能做出来,要不是我和二姐试着做了,也不能有這么好吃的东西。這也算是我們自己琢磨的,我們当然能拿来卖钱喽! 這虽然有些牵强,可周苹儿内心還是希望這方子是属于自家的,因此很容易被這似是而非的理由說服了。 父女三人在包间裡坐了两刻钟后,掌柜的带着一個穿着青色绸衣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這是我們主家舒老爷。掌柜给他们介绍。 几人连忙站起来和這准肥羊打招呼。 那舒老爷面容和气,对着三人点点头,你们带来的东西我尝了,陈掌柜說你们要卖方子,不知准确开個什么价? 這……周友平沒想到酒楼老板会让他们出价,一时抓瞎了。 大叔,我們這方子是祖传下来的,来之前家裡人說了,至少得這個数。周筝儿伸出五根短短的手指。 周友平看着女儿出的价安心了,五两银子虽說不少,可也算不上多。他還真怕這俩孩子把东西吹得离谱,到时候被人家发火打了出去。 舒老爷捋了捋胡须,五十两呀,這倒是让我們为难了,毕竟我也不知道你的方子究竟是不是真的不是。 周友平听着舒老爷的话,不由在心裡倒抽了一口冷气。這,這东西能卖五十两? 大叔,现在正是吃這东西的时候,给了你们酒楼定能如虎添翼。周筝儿试图說服舒老爷,至于真假的問題,只要我們把方子卖给了你们,定然是要教会你们怎么做的。 舒老爷被周筝儿人小鬼大的样子逗笑了,你這小丫头倒是精怪!尔后寻思了会,又细细地跟周友平谈了谈:是這样,虽說你们這方子珍贵,可這吃食能不能卖得好還不一定。五十两确实太贵了些,我看三十两怎么样? 周筝儿总算见识到无商不奸這四個字的真正含义,這舒老爷一還价就把价钱压下去一小半。 周友平却觉得三十两真是不小的数了,他這辈子還沒挣過這么多钱呢,忙不迭点头,行,就這价吧! 双发达成协议,舒老爷让陈掌柜去准备合同,想了想又对周友平道,周家兄弟,既然你们把這方子卖给了五福楼,我想提這么一個條件,嗯……你们的方子只能卖给我們五福楼,這东西也不能私自做出来卖。這也是为了保证我們酒楼的特色,如此才能吸引住客人,這個道理想必你们也懂吧? 周友平寻思了一会,觉得舒老爷說得很有道理,便是点头应了:方子既然卖给你,這條件我們自然要遵守的,你知道的,我們乡下人,别的沒什么,就是实诚,我們說過的话,就一定会做到。 双方在合同上盖了指印后,由周筝儿口述,陈掌柜执笔,红薯粉的制作配方诞生了。 沒想到這吃食居然是红薯做的。陈掌柜惊讶,還真真让人吃惊。 周苹儿在后厨教大厨做红薯粉,因为酒楼有石磨,他们像磨豆腐一样把红薯粒磨成乳白的红薯汁,過程比周家的全手工制快了很多。 一個时辰后,第一盆红薯粉就制作出来了。 周筝儿又免費送了舒老爷红薯粉蒸排骨、红烧红薯粉等几個菜式。舒老爷让大厨按菜单做了几道出来,中午免費送给客人品尝,获得了空前的欢迎。舒老爷一高兴,就送個周家一份优先购买他们家红薯的合同。 周家父女从五福楼出来的时候,已经是申时了。 爹,咱们现在有钱了,不如先去把大姑姑家的五两银子還了吧?周苹儿和周友平商量。 也行,上次你大姑姑說博哥儿学裡要交钱,家裡正愁沒钱呢。周友平也想早些把他大姐家的钱還上,今天我們就给她送去,也省的他们一家子为钱的事发愁。 周筝儿姐妹不约而同地撇撇嘴,大姑姑家根本不是沒钱,只是怕他们不還钱好不好。 当天,他们不仅把欠周桂香家的钱還了,连同唐氏向周成喜家借的十两银子也還了回去。 于是,他们卖方子挣的三十两银子一下子去了一半,不過背上的债务减轻了总归是一件高兴的事。 周友平除了给那两家一家买了两包点心表示感谢外,還在猪肉铺子割了三斤猪肉回去,准备好好庆祝一番。当然,還有一笔周友平和周苹儿都觉得非用不可的花销,他们一致决定花了整整一两银子给大恩人陈谨瑜买了一套笔墨。 回村后,周友平把一半猪肉送去老屋那边,周筝儿则去村口送笔墨。 陈谨瑜见到周筝儿很惊喜,你好久沒来找我玩儿了!說着又懊恼地皱起眉头,待会儿我還要写大字呢,今儿個可沒法儿教你识字。 我不是来学字的。周筝儿說着把手裡的小包袱递過去,给。 什么东西?陈谨瑜好奇地打开包袱,怎么给我笔墨?我有好多呢,可不能拿你的。 周筝儿今天是一定得让他收下這包袱的,不然以周友平一根筋的劲儿,很可能把卖红薯粉方子挣的钱全送到陈家来才能安心。 你就收下吧!這可是我给你的束。周筝儿诱劝小朋友,你不是我的夫子嗎?夫子都是要收束的。 這篇小說不错推薦 先看到這裡书签 找個写完的看看全本 如果您认为不错,請,以方便以后跟进的連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