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識陰陽鶴鳴山()
剛走到操場中央,一女子風馳電掣般衝到三人面前,“妹妹,可不可以把那本書借給我看一下?”來的正是剛纔讓洛會長節節敗退的何萍。
“好啊好啊,先去喫飯吧,姐姐,我餓壞了”,“好好,一起去喫飯”,女子加入三人的隊伍。
“什麼好書啊,這麼搶手?”劉斌趕緊搭話。
“是我上週在學校書店買的《易學探祕》,裏面有介紹運勢、命理的知識”李雨瀟答道。
“我也想看看,可以不?”劉斌不失時機地說。
“呃呃呃,先來後到哈,排隊排隊,我看完了再給你”,何萍像打機關槍一樣,噼裏啪啦吐出一串字。
看着二人的樣子,李雨瀟嫣然一笑:“別爭了,大家一起學吧,可別看一天就覺得煩啦”。
劉斌和何萍二人聽了,不再言語,一個心裏想的是書,一個想的是人。
午飯的地點就在學校食堂,四個人這麼一來二往,就算是認識了。喫飯時,一邊稱讚着用蘿蔔、土豆、四季豆等幾種應季蔬菜白水煮的“耙耙菜”如何新鮮,味道如何好,一邊拉着家常。
王雲飛和李雨瀟是成都中醫藥大學傳統中醫系中藥二班的同班同學,今年暑假畢業,處於就業的“雙向選擇”時期,用人單位可以直接到學校要人,自己呢也可以主動去心儀的單位應聘,這兩種就業形式,學校都認可。
沒了考試,沒了功課,這個暑假比較自由一點。雨瀟在校刊上看到一則豆腐塊大小的消息,就是成都易學協會在鶴鳴山舉辦易學入門培訓班的啓事,有些動心。一方面本來就對《易經》感興趣,另一方面馬上要工作上班了,以後再也沒有寒暑假什麼的,鶴鳴山還沒去玩過,參加培訓班,就當是一次畢業旅行吧。於是雨瀟同王雲飛商量,一起去報了名。
劉斌也侃侃而談,他老家在安嶽農村,讀完初中就出來打工,當裝修工人,慢慢混成了小工頭,近幾年生意特別好,在老家蓋了棟三層樓的房子,但還是要跑到城裏來生活,最近做了個寫字樓裝修工程,累得夠嗆,就想趁着下個工地還沒開工,出來透透氣。至於參加培訓班,那是受了刺激,心裏有想法而來的。就是最近接的那個寫字樓裝修工程,在施工時,客戶拿了一張風水圖紙,要求按圖裝修,後來才聽說,風水師做這張圖,收的錢比他做工程的還多!正好看到報上有舉辦這個培訓班的啓事,於是趕緊跑來來報名參加。
當大家問到何萍的情況,明顯感到她有些支支吾吾,語之不詳,大致說自己職高學財會專業,畢業後就在一家電子公司當出納,平時也喜歡請人看八字算命什麼的,聽說算命也是用的易經,所以跑來學學,免得被人亂忽悠。看她不太想多說,大家也不勉強,畢竟剛認識,還不是太熟。
第二天上課的,還是那位大熱天穿中山裝的洛會長。
先是開場白:“大家早安,我姓洛,字春陽,是成都易學協會的會長。這次辦班,目的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向民衆,特別是年輕人,介紹我們的易經國粹。在座的,應該都是對易經感興趣的朋友吧。雖然有的朋友可能對易經幾乎沒有瞭解,但我相信,在座的肯定還有水平高過我的易友,因此,雖說叫培訓班,但不敢說是給大家上課,就算是共同交流探討學習吧。當然,也希望在學習瞭解之後,願意繼續研習易學的朋友,加入我們成都易學協會,我們是熱烈歡迎啊!”
大家看老師這麼謙遜,臺下掌聲一片。
接下去,洛會長從《易經》的起源講起,爲什麼稱其爲羣經之首,又講到《易經》與《易傳》合稱《周易》,講到“易歷三聖”,就是歷史上對《易經》的開創、傳承與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三位聖人,分別是伏羲、文王和孔子。
最後洛會長說到,《易經》是非常難懂的經書,歷史上不少聖人都不敢說“讀懂了”《易經》,孔子晚年潛心研究《易經》,深感其奧妙無窮,博大精深,感慨相見恨晚。
由於洛會長講的通俗,內容又很新鮮,大部分學員都認真聽,同時還認真地做着筆記。
劉斌雖然也準備了筆記本,但卻不知如何下筆。洛會長講了將近半個小時,他的筆記本上只寫了易經、周易、孔子這幾個字。
何萍沒有帶筆記本,洛會長說的這些話,她聽得有些雲裏霧裏,聽着這些好像和算命也不沾邊,所以注意力也不集中,悄悄地打磨着手指甲。
直到洛會長講到“陰陽”,何萍打磨手指甲的手才停下來。小時在村裏,被稱作“陰陽”的,可是重要人物。婚喪嫁娶、造房開張,稍有頭臉的都會請“陰陽”看吉時方位什麼的。
“易經以及道家理論裏說的‘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宇宙萬物誕生之前,一切都處於混沌不分的狀態,古人稱之爲‘無極’,而後有宇宙有萬物,稱之爲‘太極’,就是大家看到的這個圖案”,洛會長轉身指着黑板上的太極圖。
“這個簡單的黑白圖就代表整個世界?”坐在一排的劉斌小聲嘀咕,沒想到給洛會長聽到了。
“對!這就代表整個世界,萬事萬物。別看圖形簡單,所謂‘大道至簡’就是這個道理啊!這個一黑一白,稱爲‘陰陽魚’,就是太極生兩儀的‘兩儀’了。”
看大家好像沒什麼反應,洛會長特意頓了一下,接着說:“也就是說,我們整個世界都是由稱爲‘陰’和‘陽’的兩種基本物質構成”,怕大家還是沒能體會,洛會長在腦子裏進行着快速的轉換,將自己平日最愛掛在嘴邊的易學術語,轉換成日常生活的例子。
“好吧,我舉例說明,最明顯的,太陽是陰還是陽呢?”
“陽!”這下學員們開始互動了,“那月亮呢?”“陰!”大家異口同聲。
洛會長舒了口氣。這樣的公開講課,其實他平日也難遇到,說實話,心裏還是有些打鼓的。剛開始擔心沒人蔘加,到處想辦法發信息發廣告,後來又擔心自己講課大家不感興趣,沒人迴應。
看到大家反響熱烈,洛會長也徹底放開了。
“好,所謂‘陰’,就代表一切‘柔的、暗的、冷的、虛的、靜的事物’,而‘陽’,則代表一切‘剛的、明的、熱的、實的、動的事物’。讓我們隨便來看看身邊的陰和陽吧!請大家伸出手,手心是陰,手背是陽;白天是陽,晚上是陰;夏天是陽,冬天是陰;男人是陽,女人是陰。。”洛會長一口氣說出十幾個陰陽的實例,學員們也聽得津津有味。
“從現代科技來看,1是陽,0是陰,這就是二進制的基礎,西方人據此發明了電子計算器和計算機,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滿世界的計算機還有那個什麼網,也是陰陽”,“可見,我們的老祖宗可是幫了全世界的大忙啊!”會長不失時機地幽默一把。
“關於陰陽,大家有什麼問題嗎?”,洛會長問道。
由於這還算是第一堂課,大家顯得有些拘謹,下面鴉雀無聲。
“我提個問題?”一個清脆的女聲冒了出來,大家的目光“唰”地聚集到聲音發出的地方,原來是坐在第二排的何萍。本來何萍是喜歡坐最後一排的,但爲了和李雨瀟坐在一起,就跑到了二排。喜歡坐後面是她上職高時的習慣,方便搞點小動作老師也看不見,那時上大課,大家都搶後面的座位。
“說說看,什麼問題?”洛會長問道。
“是不是活人就是陽,死人就是陰呢?”
“這個嘛。。可以這麼看”會長顯然沒想到會有人提出這個問題。
“是的,活人是陽,所以古時我們的房子叫‘陽宅’,死去的人,當然是陰,所以墓穴被稱爲‘陰宅’”,“按照易學理論和傳統說法,我們世間有一種非常強大卻看不見的能量場,古人稱爲‘氣’,這個氣啊,也是分陰陽的,就是陽氣和陰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