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亏在了心态
只有两個人的饭桌上,郑和泰举起酒杯,一脸正色的說道。
从解石的地方出来之后,郑和泰把那两块翡翠原料安放好,然后拉着孟言来到了一家高档酒店,摆了一桌宴席。
“郑叔,你要是這么說就见外了,以后我在玉石行中還要仰仗您呢。”
孟言赶忙同样举了举酒杯說道。
“不說一些了!只要我会的,我知道的,我一定全部教给你!”郑和泰将杯中的白酒一饮而尽,畅快淋漓的說道。
今天如果不是孟言,郑和泰的家底就会全部败光,沒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還会被挤出玉石行,而因为孟言的出现,郑和泰不仅将這次赌石给赌赢了,而且還有了往上前进的机会。
郑和泰的酒量很好,喝了半之后神智依然清醒,同时說话的时候就沒有那么拘谨了。
一遍喝着酒吃着菜,两人逐渐聊了起来。
在聊天中孟言也是知道了郑和泰的很多事情,郑和泰今年四十六岁,白手起家,二十岁到三十岁经历了社会的各种复杂人情世故。
虽然郑和泰的能力不弱,但是因为他耿直的性格,所以一直沒有受到過重用和提拔,经历了十年之后,郑和泰决定放弃几千块钱的平淡工作,独自创业,三十岁进入玉石行业,从一個地摊小贩倒买倒卖做起,体验過所有玉石行业的艰辛,如今已经成为拥有百万身价的小富豪。
但是人在经历過的太长時間的平淡之后,总会想要寻求一定的突破,或者說,郑和泰在倒买倒卖的過程中已经做到了接近巅峰,就算是再做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突破,所以郑和泰選擇了赌石。
为了研究赌石這门技巧,郑和泰历经五年的時間,前前后后赔进去了几十万,可以說交够了足够的学费,也学到了足够多的经验。
直到近两年来,郑和泰才开始在赌石上赚钱,有了经验,在赌石上赚钱還是比较容易的,五年赔进去的几十万,郑和泰一年就赚了回来,另外一年几乎相当于是净赚的。
赚到了钱之后,郑和泰一家人的生活也就好了起来,住上了大的房子,开上了好车。
两年的积淀之后,郑和泰将目标转移到了赌石上,当看到這块石头的第一時間,郑和泰的第一反应是,這块石头怎么可能会出东西?
但是看到這块石头下面的标价之后,郑和泰又仔细观察了一遍這块大石头,毕竟卖家敢出八十万,肯定是有這块石头的价值所在的。
通過不断的观察研究以及這些年来积累下来的经验,郑和泰最后给這個石头得出了一個结论:“百分之三十的可能性不出货,百分之七十的可能性,大涨!!”
按照郑和泰谨慎的性格来讲,郑和泰是不可能花费八十万来赌這一次的,八十万基本相当于郑和泰绝大部分的家底了,如果這八十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页继续閱讀這八十万赌亏了,那郑和泰就沒有东山再起的能力了,毕竟他今年已经四十六岁,年龄已经不允许他像青年那样去闯,去拼。
但是人有的时候就是這样,当你越是得不到的时候,你就越想去得到。
正好当时一個一直被他压制的竞争对手,就是那個马脸男子柏文宏,在一次赌石中花了三十万赌到了一百万,从而在市场上把他给压制住了。
這更加激发了郑和泰想要富强的心思,何况七成的把握在赌石中已经算是非常高的了!
思考了好久之后,郑和泰把他的想法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說了出来,本来以为妻子和女儿会制止,却沒想到妻子和女儿反而還鼓励他,反正那些家底都是郑和泰自己赚的,亏了就亏了。
女儿更是說道:“爸爸,你如果亏了,后半生我养你和妈妈。”
有了家庭的支持,郑和泰最终選擇了放手一搏。
可是却沒想到,最后竟然差点亏在了心态上!!要不是孟言的出现,恐怕郑和泰就真的要亏了老本了。
“话說回来,孟言,你为什么一定要把剩下的那些废石给切掉呢?而且咱俩還只是有過一面之交的人,你可别告诉我,你只是觉得剩下的那些废石不切就浪费。”
郑和泰的双颊因为喝了太多的酒,已经逐渐变为了通红的颜色,声音也显得有些粗壮。
孟言沉吟了一下,随后道:“我以前曾经学過一些判断原石內有沒有玉石的方法,不過我的方法和你们的方法有些不同,当时我看着那几块废料可能会出东西,所以就开口說了。”
虽然与郑和泰的关系已经不错了,但是說出相术灵气之类的来,還是未免有些惊骇世俗,所以孟言就選擇了一個相对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不過孟言却也沒有說谎,当时孟言确实是感觉那些废石会出东西,只不過并不是用眼睛看的罢了。
“原来是這样!”郑和泰恍然大悟道:“看来你也是有备而来啊,不過郑叔可提醒你一句,赌石這种东西的风险太大,就算是你的方法再好,也不可能每次都中的,在赌石行业中一定要谨慎。”
对于郑和泰来讲,感应灵气這种方法确实還是太遥远,听闻孟言有自己的方法之后,郑和泰還是相对老成的劝诫了一下孟言。
郑和泰的好意孟言自然不会多說什么,点了点头笑着应了下来。
“不過你有自己鉴别的方法那就太好了,在玉石行业中发展就省了非常多的時間,這样吧,我家裡還有一些原石,等会儿我們吃完饭就回去让你试试,算了,咱们都吃的差不多了,现在就回去吧,你看如何?”
本来今天就有些兴奋,再加上喝了不少酒,听到孟言有自己的一套鉴定原石的方法之后,就有些激动了,毕竟有一個能鉴定原石的好的搭档,对以后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的。
孟言拗不過郑和泰,只能是跟着郑和泰离开了酒店回家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