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同人堂的吴乐两家(求收藏,求鲜花!)
他并不是在這一场天津演出时被揪回去的。
而是他在小剧场裡第一次登台,和人搭了一段传统相声《八扇屏》之后,当天下午,爷爷就让人把他喊回去了。
一问才知道,从自己走到登台那半年多時間裡,一直身边就有人跟着他,跟老家人报告着他的行踪。
吴少白沒武俠小說裡那听声辨位的能耐,又沒专业的反跟踪手段,自然沒法发现。
而登台后回到家裡,那时候爸妈也都在。
爷爷问他的第一句话就是:
“過够瘾了沒?過够瘾了就赶紧念书去,明天继续去同人堂坐班,然后等大学了去中医院实习去。”
至于行医资格证书,他早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低调的考下来了。
而那会他還是個愣头青,叛逆期到了尾巴,所以拒不从命。结果被姥爷直接抓到了部队裡,当了一個新兵蛋子外加野战医院的医护兵,天南海北的跟着部队去演习……别說练习相声基本功了,每天能睡個安稳觉都是谢天谢地了。
他在部队裡待了4年多,最后转业回来地方,被分到了403医院。而那会的德芸社已经火遍大江南北,吴少白虽然還是去拜访了于慊,可基本功落下了,加上他以是职务在身,俩人有师徒之名,反倒沒了情分,生疏了不少。
所以,相声不学了,在医院干了六七年,复原了太乙紫金锭這门失传的太乙大药后,家裡人动了关系,直接把他重新丢回了同仁堂从了政,主要负责中成药改进研究的工作。而之所以說是从政的原因是同人堂在63年从私营改成了国营,但裡面還有创始人乐家的股份,但实际控股其实是国有化,直接和相关部门挂钩。光辉歷史什么的就不說了,百度上都有,但之所以吴少白会去那,原因也很简单。
很少有人知道,当年身为“玲医”,也就是走街串户、行脚郎中的乐家先祖之所以能创立的起同人堂,是因为当时在太医院任职的吴家先祖在某天去茶馆喝茶时,遇到了他,看他给人治病颇有独到之处,有心结交,交流医术。這一交流不打紧,同人堂创始人乐家先祖乐显杨被吴家先祖的医术所折服,引以为师。而吴家先祖也觉得這小郎中算是有几分道行。虽然已经拜了师,不好传承衣钵,但吴家人行医不太讲究门户之别,愿为天下无病无灾,所以从不敝帚自珍。不仅让刚从宁波府出来的玲医乐显杨住在了家裡,還细心教授其医术。一度让乐显杨动了拜新师的念头,可却被吴家先祖阻拦,言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可逾越。
甚至连创立同人堂的药铺都是用的吴家的房子,租金每年只有一文钱。而第一批药材也都是吴家人出的钱财给进来的。也不求对方赚钱,只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
并且,连同人堂的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以及“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箴言也都是吴家先祖赐下来的。
最后等到了乐家先祖医术得到了吴家先祖的认可后,吴家人直接把他带进了太医院,成为了一個吏目,登堂入仕彻底告别了玲医的生涯。
所以,虽然外人只知乐家同人堂,却不知乐显杨留下了了祖训,同人堂只要還存在一世,便要世世留吴家六成份额。违者欺师灭祖,革除族谱。
所以這么多年风风雨雨,按照吴少白的那句话,乐家人就是同人堂的面子,而吴家就是裡子。两家人的合作一直很紧密,关系也非常好。哪怕是建国后同人堂重新改组改成国有,在属于乐家人的股份裡面依旧有吴家一份。只不過被吴少白的爷爷从六成改成了四成。
吴家打明朝传承到如今,世代行医,无论底蕴還是其他,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說穿了,真不太缺這些东西。宁少得,而不损关系。
毕竟乐家人也要养家糊口的。
而吴少白从部队回来后,因为事物繁忙,曾经年少时那对相声的喜爱也就逐渐放下了。一晃眼,他以步入中年,成就无数,硕名累累。可一直沒碰到缘分不曾娶妻生子的他反倒成为了家裡的一個另类。
原本他都打算好了若遇不到对的人,那便孤老一辈子也无事的时候……谁知道命运给他开了個玩笑,一脚把他重新踢回了十六岁……
而那醉酒之夜,与自己对话的那個声音,以及俩人谈话的內容却无比清晰的印在了脑海。
他不知道這是何种力量的存在,为什么偏偏选到了自己。
可是,在体验到了许多事情之后,能重回少年……吴少白知道,他该自己扛起自己的未来了。
而眼下与老爷子的沟通虽然简短,可他知道,爷爷是懂自己的。
同时,自己也拿出来了学相声对等的條件。
医,我继续行。
前辈子的无数经验之下,如今十六岁的他必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我会顺着父亲的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页继续閱讀正文017.同人堂的吴乐两家(求收藏,求鲜花!)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