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蒲松龄的彩虹屁(求收藏,求鲜花!)
看着满脸疑惑的吴少白,吴老爷子问道。
“济南人啊。明崇祯十三年生,卒于康熙五十四年,于故居聊斋倚窗危坐而卒。這……他和祖宗认识?”
吴少白满脸疑惑。
吴老爷子点点头:
“世人只知《聊斋志异》,却不知蒲松龄留下的還有《聊斋文集》等等作品。而這部作品……几乎可以算是《聊斋》的同本。蒲松龄三入济南府屡试不第,但他受知施闰章,当时施闰章与祖宗吴道然相交莫逆,虽然他這個学生在祖宗眼裡并不起眼,但好歹也算知道有這么個人。而康熙十一年乡试未中后,蒲松龄心中郁结,生了一场病。恰好祖宗巡游至淄川,得知消息后赶去救治。以太乙大药治好了他的昏聩之症,否则可能歷史上就只会多了一個疯子,沒有什么《聊斋》了。”
“呃……然后呢?”
“然后?然后他在咱们先祖這得知了太乙诸多大药专职鬼病后,心有好奇,在祖宗巡游淄川的月余時間中担当书童,期间问過祖宗好些病症之事。加上他本就喜歡鬼神之說,虽然读书不行,但写书很有天赋,在祖宗离开淄川后的第四年,也就是康熙15年送来了這本书。”
“他创作《聊斋》不是在康熙18年么?”
“不错。聊斋之中的《荞中人》、《画皮》等故事在這本书裡其实都有過早期的影子。所以我才說,這本书是《聊斋》的原型。而這书虽然写的是神怪志异,但却是以一個有鬼神之能的神医视角进行的游记。当时的祖宗看了虽觉得有趣,可心中也知晓,按照当时那個年代来思量,這书裡祖宗的种种之能多为吹捧,未尝其沒有以书入仕的思量。所以祖宗只是看了看,付之一笑,最后留着垫了桌角。毕竟這书內容不說,光是名字就太過夸张,吴家不问天地问鬼神,只求无愧于心,虚名反倒不在意,也不用沽名钓誉。”
“呃……”
吴少白脸一苦。
好家伙……這蒲松龄可够倒霉的……
写了本拍马屁的书,结果小心思還被人识破了。
果然……写小說的沒出息。(自我调侃,莫要当真)
吴老爷子继续說道:
“但归根结底,這书被咱家留下了。我看了也觉得有趣,一想到你要說评书,以后搞不好還会說单口,這书虽然比不得今天那些鬼怪电影那么直白,但种种视角也有些独到之处。送给你,你可以自己琢磨琢磨。你师父和那位郭老师說的很对,相声的改编也是从先辈们的经验上开始积攒,前人智慧后人启迪,這书对你也有帮助,便拿去看吧。”
“行。”
吴少白点点头。
反正家裡的库房裡东西多。
吴家几代传承,留下的不仅有家风门礼,還有那一辈辈的积攒。
谈不上富可敌国,但库房裡随便一件东西要是流到市面上可能都能引起些震动。
只不過沒必要。
而這书……如果說出去,绝对很震撼。但爷爷既然已经给自己了,就证明老爷子的态度是:不怕人知道。
只要懂這一点就行了。
想到這裡,他下意识的翻开了满是古旧的封皮。
一篇序言映入眼帘:
“生公医术鬼神惊,悬壶济世如神灵。
高坐寂寥尘漠漠,不若,荡清人间還太平。”
“……”
看到這充满了马屁味道的序言……
吴少白下意识的嘴角一抽。
好家伙。
好大的彩虹屁!
第一卷:神医逍遥游,摇铃唤女幽
“這怎么還成玲医了?”
看着第一章的章節名,吴少白忍不住问道。
吴老爷子摇摇头:
“功名二字不知道折了多少读书人的腰。”
“……是啊。”
吴少白感同身受。
“行了,要看回房去看。清正,明日谭家菜,請两位老师一叙。”
“好的,父亲。”
吴清正赶忙答应。
吴老爷子一挥手:
“今日就這样罢,都早些休息。”
……
四合院的偏屋内。
吴少白躺在床上,手裡带着一副白手套,翻看着這书裡的一则有一则故事……
不得不承认……虽然這书有点彩虹屁的意思。
但偏偏每個小故事都很有意思。
充满了蒲松龄的個人风格。
不知不觉的就让人看入迷了。
一抬眼,西洋钟的時間已经来到了快1点。
见状,吴少白不敢在看。毕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页继续閱讀竟明天早上還得复习呢。
于是赶紧关了灯,把书放到了紫檀木盒裡,摘了手套往被窝一拱,闭上了眼睛。
睡梦中,他仿佛化作了那行医问道的神医,对着一群女鬼高喝一声:
“呔,秃驴,放开那些女鬼!让贫道来!”
“嘿嘿嘿……”
兴许是做了美梦,他笑的很是开心。
(兄弟们别在带养不活大佬的节奏了……汗颜。)
bfontcolor=red元旦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font
ahref=style=color:text-decoration:underlinetarget=_blank立即抢充/a/b(活动時間:1月1日到1月3日)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