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二十六章 赴任明府

作者:满碧乔
蓝田一夜,樊宁睡得极其安稳,像是将那些担惊受怕时日裡的失眠全部补了回来,晨起醒来整個人說不出的轻快,甚至感觉镜中的自己都变得愈加水灵了,她伸了個懒腰,走出房间,只见今日虽冷,却是個难得的晴日,天光无限好。

  昨日回来得晚,未来得及细看,现下才发觉,這小小的院子裡竟种着四时花,春的桃花梨木,夏的芍药蔷薇,秋的幽兰槛菊,還有冬日裡仍在绽放的白梅。看样子薛讷并沒打算在這裡查完案便罢了,而是想在此地常住,难道這家伙就安于做這個七品县令,不想回长安了嗎?

  樊宁站在秋千上迎风悠荡,嗅着若有若无的梅花香气,她倏忽想起昨晚薛讷的话,依然是好笑裡夹带着几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他說自己只与她相熟,她便反问:“那李郡主呢?你不是也与她从小一起长大嗎?相识得比你我還早。”

  “一起长大,就一定相熟嗎?”薛讷倒是一改往日的不善言辞,反问樊宁道。

  樊宁当下哽住,半晌无言以对。确实了,一起长大又如何,或许還不如半道结识之人来的投契。若是那個人不是薛讷,她又怎会情根深种,不知所起,亦不知未来究竟如何能够终了。

  樊宁怅然地叹了口气,猜想着薛讷应已经去蓝田县衙赴任了,自己百无聊赖不知当做些什么。眼见堂屋的大门开着,樊宁起身走了进去,留下秋千独自荡悠悠,像個贪玩的孩子。

  堂屋的桌案上放着一碗汤饼,高汤上飘着几片烧糊的葱花,看起来不甚美味,但已是平阳郡公府大郎君极致的水准,樊宁看了只想笑,才端起来要吃,目光又被旁侧的包袱吸引,她随手一翻,只见是两套半臂襦裙,還有两张宁淳恭的面皮,下面压着一张字條:已寻觅到落脚之处,皆安康无事,勿念,擅自珍重,早日成为一品诰命夫人。

  看字体,前面都是画皮仙写的,而那最后一句则是出自遁地鼠之手,樊宁羞得在堂屋裡来回乱转,小脸儿又红又烫。

  不知薛讷看到這话会作何念想,樊宁气得牙痒痒,只恨平日沒打死遁地鼠。但有了這面皮,行动還是方便了许多。且這一次的面皮不同于以往,弹性极佳,不用担心掉落,還不怕水,可以反复擦洗晾干穿戴。未料到自己的這些江湖小伙伴们关键时刻這般想着自己,還如此靠得住,樊宁捧着面皮,笑靥如花,似是满意极了。

  吃完汤饼,樊宁看了看桌上的襦裙,犹豫再三,還是去薛讷房裡拿了一件圆领袍,贴上了宁淳恭的面皮,轻快地出了门去。

  是日一早,大雪初霁,薛讷便穿上了浅绿色的官服,戴上幞头,收拾得利索俊朗,策马去了蓝田县衙。

  此处盛产美玉,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便已受到士大夫等贵族阶级的热切追捧,相传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正是蓝田水苍玉所制。這裡的百姓多以采玉、雕刻为生,算得上是京畿之地最为富庶的小县了。

  薛讷来到县衙时,天光尚早,除了守门的老叟外,衙门内外空无一人,薛讷进门后,先打扫了屋舍,而后坐在堂屋裡翻找着弘文馆别院案的记载。

  起火那日,他到达别院时,蓝田的仵作已勘验過了现场。他们比刑部来得更快,關於守卫长和诸位守卫的死因,以及现场的证物及其发现的位置,应当有更加详实的记载。可任凭薛讷从头到尾仔细翻找,所见却都是语焉不详,极其应付,沒有任何有用的信息。

  薛讷不禁有些困惑,這刑官如何查案,仵作如何勘验,在大唐都有一套成规。但凡仵作在现场查验伤情,要大声說出伤口类别、深浅、位置等,由书记官当场记录在册,断然不允许泛泛记录,应付差事。此外,事发那天晚上曾淅淅沥沥地下起過小雨,若真是当场记录的,则纸上必定会有雨打的痕迹,字迹也会潦草些,而這案卷纸面却是崭新,字迹也工工整整,可见這案卷绝非当时所留下的。

  事情果然沒那么容易,薛讷合起案卷,准备等县丞、主簿等人来了以后好好问上一问,谁知时近辰时,衙中依然不见人影。

  薛讷不禁诧异,今日是正月十七,应是年后第一次点卯,怎的過了卯时近两三個时辰了,這些人還不来?

  過了辰时,终于有稀稀拉拉的差役打着哈欠来到了此地,看到薛讷,他们也不打招呼,径直钻进了后院两侧的差役房裡。待日头西偏,县丞与主簿终于姗姗来迟,看到薛讷,他们嬉皮笑脸凑上前来,拱手礼道:“薛县令早安。下官乃蓝田县丞朱晨,這位是主簿陈翔,不知薛御史今日赴任,我等来迟,真是罪该万死啊。”

  嘴上說着罪该万死,脸上却写着满不在乎,薛讷无心与他们计较,只想着快点查清弘文馆别院的案情,回了個微礼,问道:“弘文馆别院案的卷宗何在?”

  “就在县衙的案卷库”,那主簿指着薛讷身后的官厅,脸上仍旧沒有分毫肃穆之色,“无论大小事宜都记述在案了,薛县令可自行查看。”

  “本官已经看過了,關於现场的情况描述過于简单,敢问可有其他更翔实的记录嗎?”

  “不瞒薛县令,這裡的地势低,前些时日山上降大雨,把我們這裡都淹了,案卷也都泡了水,待抢救回来时,只剩下這些字可辨认,便让人誊抄了。”

  此地确实地势低,好发山洪,薛讷无从问责,只好退而求其次:“当日前往别院勘察的仵作何在?”

  “死了。”

  “死了?如何死的?可报官了沒有?”

  “我們這裡不比长安城裡,除了弘文馆别院那事外,连耕牛都沒丢過,用的還是先前那老仵作,已六十有余,病老归西不是很正常,报什么官呢?”那县丞回着话,努嘴冲主簿一笑,好似在嘲讽薛讷的呆板。

  薛讷一听更是焦急,记档遗失便罢了,仵作竟然也去世,若說无人特意安排,他又如何能相信?

  薛讷才想再问,忽听不远处房顶上传来一阵嗤笑声,三人皆被引去了目光,只见樊宁,应当說是宁淳恭正立在房顶上,她轻快地跃向薛讷处,大声說道:“主官,你莫心急,我方才去问過了,先前县令在任时,每日点卯,各位各司其职,从不迟来,今日或许是家中有事罢,总不会是欺负我家主官年轻,又初来乍到才這般不配合罢?”

  “這话又是怎么說的”,這两人虽心裡鄙夷薛讷,却不敢明着作乱,忙解释道,“我等不過是家中有事,這才来迟了,毕竟年节刚過,家中老小仍需打点,薛县令不会不给通融罢?”

  這样蛮横的道歉,樊宁从小到大第一次听說,她冷哼一声,对薛讷一礼:“主官,昨日出长安时太子殿下亲自相送,說主官为一方父母官,一定要体恤百姓与同僚。既然朱县丞与陈主簿家中皆有大事,何不奏明殿下,让他们赋闲回家,好好操持,等忙完了再任作要职,岂不更方便?”

  县丞与主簿闻之大惊,忙摆手道:“岂敢惊动太子殿下,家中已然安排好了,断然不会耽误薛县令查案的……只是那日弘文馆别院的记述,确实是按照刑部肥主事的要求来的,绝不是擅自糊弄,更不敢对薛县令有所隐瞒啊!”

  樊宁眯了眯眼睛道:“哦?肥主事的要求?所以你们之所以记得如此简略,并不是因为案卷被毁,而是因为肥主事的要求咯?”

  那主簿见自己說漏了嘴,忙用手捂住,县丞则一個劲使劲瞟他,似乎对他颇为不满。薛讷忍不住轻笑,心想樊宁那张冷艳绝伦的小脸儿确实唬人,平素裡但凡她有所作色,除了李淳风外几乎无人能保持镇定。现下虽然贴了宁淳恭的面皮,但桃花眼裡的清澈冷冽如故,对人的威慑分毫不减,那主簿說漏嘴实属正常。

  眼见樊宁不仅来给自己壮声势,還帮自己诈出了突破口,薛讷心下极暖,同时又生愧疚,眼下只想快快破案,好让她可以真正心安。

  可案卷已无办法找回,弘文馆别院的现场,早已不是案发时的模样,他到底要去何处找线索呢?若蓝田县衙裡都是這样的下属,自己又如何才能替樊宁伸冤,为天下查明真相?

  樊宁看出薛讷的疑惑,示意他凑上前来,附在耳边道:“你這呆子,为官作宰得学会摆谱,且听我說……”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后,樊宁手持铜锣,在府衙内边转边吆喝道:“薛县令前厅问话,大家速速集结,不得有误!”

  铜锣敲了好一阵,终于震醒了這伙人的瞌睡虫,不一会,衙内所有当值的大小官员便排着松散的队阵,乌央乌央地站在了前厅中。

  薛讷坐在正中之位,過于年轻俊秀的脸儿令他看起来不甚肃然。立在他身侧的樊宁倒是满脸端穆,抄起手边的惊堂木,“啪”地一声拍在案上,四下裡立刻鸦雀无声,连那县丞都忍不住脖子一缩,只听她說道:“左边這一队,每人取一條鞭子来。”

  众人面面相觑,见此人阵仗颇大,却身份不明,都愣着沒动。

  “這位”,薛讷终于开了口,语调依旧温和,“是太子殿下特派与本官的宁副官,曾在太子的禁卫军中效力,尔等只管听令就是了。”

  沒想到眼前這瘦嶙嶙個子不高的小子竟是来自太子殿下的禁卫军,方才還在挖鼻子抠屁股的众人登时警醒,立直了身子,老老实实上前从樊宁手上接過了笞刑用的皮鞭,其间不乏交头接耳之语:

  “這新县令,该不会是要我們整理這些刑具罢?”

  “太子殿下施行仁政,县令或许是要教我們统一笞刑的下手轻重。”

  樊宁与薛讷相视一眼,薛讷微一颔首,轻咳两声,不慌不忙地背诵起了《永徽律》:“《职制律》第五條,‘诸在官应值不值,应宿不宿,各笞二十。若点不到者,一点笞十’,诸位,請吧。”

  众人未料到薛讷叫他们来竟是让他们互相施以笞刑,皆傻在了原地。樊宁见状,再是啪的一拍惊堂木:“怎么?罪人就在眼前,难道你们身为衙官要枉法不成?轻纵罪人,依律笞五十。”

  說罢,樊宁手持皮鞭笑眯眯地走到了众人面前,似是等待将薛讷所点之人从队列中揪出,当众施刑。众人见這新县令并无玩笑之意,皆不敢再怠慢,用全力互相抽打了对方十下,唯恐薛讷說他们当中谁轻纵了对方,要再挨五十下。

  一時間,堂上哀嚎声四起,引得附近的百姓皆来看热闹,沒想到這些平素裡给别人行刑的衙官,被抽十下竟然如此之痛,一大半人直接瘫倒在地,百姓无不抚掌大笑。而那县丞和主簿挨了樊宁十下全力抽打,背后血肉模糊,竟然晕了過去,只能由其他衙官抬回屋,再請郎中来。

  经此以后,那些衙官再也不敢不把薛讷放在眼裡,都排列整齐听候薛讷发落。眼见碍事的都下去了,樊宁冲薛讷一拱手,示意他可以进入正题。

  薛讷站起身,问道:“弘文馆别院案发时参与现场勘查之人,向右一步。”

  队伍中约莫十人左右忍痛出列,薛讷将他们单独招至书房,命他们当场凭借回忆复原当日的卷宗,這样就算一人有所遗忘,彼此之间也能互相补充。众衙役因畏惧樊宁,都争先恐后补充细节,加之薛讷本身的把关,到放衙时分左右,案卷便复原好了。

  樊宁陪薛讷在此处待至放衙,两人去街边铺子吃了碗葫芦头,策马回到了家中。薛讷一直沉在案子裡,整個人木呆呆的,樊宁见他走到井边,忙问:“你做什么?”

  “打水烧水,给你沐浴用。”

  “你拿着厨房的瓢,烧什么水呢,快放下吧,我自己来”,樊宁上前夺了木瓢,换做木桶,转动轱辘,麻利地打上了水来,“我知道你在想弘文馆别院的案子,哪裡顾得上别的。你不必照顾我的,从前在观星观都是我照顾师父……”

  “我不是在想弘文馆的事”,薛讷立在梨树下,初春方至,绿叶便已按捺不住,结出细嫩的芽,衬着少年略显稚嫩的面庞,有种說不出的美好,“那個‘一品诰命夫人’究竟是什么意思啊?你有了心悦之人嗎?”

  樊宁只觉自己脸红得几乎要渗過宁淳恭的面皮,故作轻松道:“遁地鼠向来喜歡胡言乱语,你又不是不知道,现下我還背着一身案子,师父還不知道哪去了,哪有時間心悦旁人……”

  听樊宁說自己沒有心悦之人,薛讷不知是喜還是该忧,良响沒有回应。樊宁沉默地打完一桶水,见薛讷還在原地戳着,生怕他再问些什么令自己露怯,先声夺人道:“对了,你看了一下午的卷宗,看出些什么名堂沒有?距离约定的日期,可只剩下二十多天了……”

  正月十七,不单是蓝田县衙大开了南门,唐朝万裡疆域上的所有州府郡县以及都护府皆重新运作周转起来。

  是日一早,几乎在薛讷赶到蓝田县衙的同时,刑部太常伯李乾佑就来到了刑部衙门,收拾整理自己的桌案,很是勤谨。

  去岁不太平,大案要案齐发,先是弘文馆别院被付之一炬,再是龙门山烧死了许多工匠,李乾佑說不出的心烦,不知自己是犯了什么太岁,去火神庙拜了好几次。来年不图大富大贵,飞黄腾达,只要不再出這些事便好。

  哪知他凳子還沒坐热,就听属下通报道:“太常伯,薛府小郎君薛楚玉求见……”

  昨日才請高人占卦,說新岁不会犯小人,怎的一早就来了個业障,李乾佑說不出的烦躁,骂道:“薛仁贵這两個儿子怎么回事?无事就来我刑部搅乱,我若是薛仁贵,上沙场也要将他两個带上,省得日日惹是生非!不见不见,就說本官還沒来!”

  “可是”,下属面露犹疑之色,“薛小郎君說,他曾在元夕亲眼目睹别院案的凶嫌樊宁,就在西市上闲逛,還有人包庇她来着……”

  李乾佑本正逗弄着桌案下竹编框裡的蟋蟀,听了這话登时住了手。上元节那日,高敏带了羽林军去捉捕樊宁,最终无功而返,气得他大骂不止,生怕天皇天后怪罪。若是薛楚玉有线索,說不定不单能助他脱罪,還能让他立功,想到這裡,李乾佑忙道:“你让他进来,再将通道门关上,沒有本官的命令,谁也不许进来。”

  眨眼的功夫,薛楚玉便大步走入房中,冲李乾佑一礼:“楚玉恭祝太常伯新岁大吉!”

  “来来,快坐”,李乾佑笑呵呵地示意薛楚玉落座,目光裡却带着几分犹疑,“不知楚玉郎君来访,所为何事啊?”

  “明人不說暗话,今日来,乃是有了那樊宁的线索。上元佳节那夜,楚玉去往西市看灯,看到一女子身量体貌都与那樊宁一模一样,竟是与楚玉的兄长薛慎言在一处……”

  “薛御史?”李乾佑右眼一跳,满脸藏不住的震惊,“薛御史身为本案监察御史,怎会与那樊宁在一处?”

  “太常伯有所不知,我兄长不单与此女是总角之好,更有私相授受,不清不白之嫌。我兄长看似腼腆宽厚,实则诡计丛生,一直在用各种手段为此女脱罪。上元节那日,他曾带此女破获兰亭集序之案,只消问一问当时在场的各位,对一对体貌特征就明白了。”

  李乾佑一听這可是大事,即刻提起毛笔,在铺好的公文专用成都麻纸上奋笔疾书,但他写了沒几個字,又有些不放心:“本官可是要上报中书省了,你所說的可都详实嗎?”

  “且慢”,薛楚玉抬手阻止,“楚玉以项上人头担保,所說并无错漏,只是……太子殿下与我兄长交好,现下太子监国,太常伯這奏承报到中书省也无用,总该报去神都洛阳,請天皇過目才是啊。”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