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三司结案
三司长虽同朝为官,平素裡却也不算关系密切,一阵略带尴尬的寒暄過后,李乾佑命人将薛讷与高敏請上堂来,准备开始问案。
薛高两人与堂外相见,插手互相行礼问好。衙门外围观百姓见到他二人,忙对同伴道:“上次就是他两個,吵得好厉害,今日又有热闹看了……”
“我想那個小白脸赢,他比那黑脸的還俊!”
“吓,他可是替那红衣夜叉脱罪的。”
“天呐,怎的這般沒良心,那還是让那黑脸小子赢了罢。”
在百姓嘈杂的议论声中,薛高两人各怀心思向衙厅走去,向几位官员行礼后,分列两侧,等待传唤嫌犯和人证。
未几,樊宁在两名官差的押送下上堂来。都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从前不懂,现下才终于明白,那种牵肠挂肚之感是多么的刻骨铭心。但事情尚未了结,两人皆不敢造次,相视一眼,便赶忙偏過头,生怕旁人觉察出自己的异常。
庭上坐在偏左位置,负责主持推进审理過程的,乃是司刑少常伯袁公瑜,即那日太子李弘口中仗义执言的刑部副主司。其官阶虽然在李乾佑之下,但才思敏捷,秉公持正,值得信赖。薛讷不由得佩服李弘安排得体,即便尚在东宫禁足,仍在竭尽所能助自己断案。
见所有人皆就位,袁公瑜拍了拍惊堂木:“诸位同僚辛苦,此案及至今日,已迁延数月,七日前,太子殿下于此主持公断,薛明府与高主事提出了两個截然相反的论断。薛明府有物证,高主事则有人证,故而太子殿下要求今日重新论断,务必人证物证契合齐全,切不可结冤案错案,更不可放過一個歹人……薛明府、高主事,你两個在我等之前调查此案,万不可辜负二圣与太子殿下的期许,可明白嗎?”
“是”,薛讷与高敏拱手应和。
“好,文书可以开始记档了。薛明府,听說你在這七日内,已有了新的斩获,是嗎?”
“正是”,薛讷上前一步,开始己方的陈词,“自打上次论辩后,下官一直在追查别院的几個侍卫。因为无论做下此案的是樊宁還是下官所說的贼首,若无内应,则此事必不能成。故而下官与我蓝田武侯抓紧核查,于昨日将在西市分赃的田老汉与贼首抓了個现行。贼首武功高强,暂未能将其捉捕归案,下官已通报刑部与大理寺发出贼首的通缉令,但共犯田老汉对其罪行供认不讳……求請带田老汉上堂。”
得到袁公瑜的首肯后,两名武侯将田老汉带了上来。袁公瑜一拍惊堂木,朝堂下喝道:“田老汉,你如何参与谋划弘文馆别院纵火案,如实招来!”
经過一天的关押,田老汉整個人蔫了许多,已不复昨日被捕时那般嚣张,许是想通了如实招供能求得减刑,他张张口,花白胡须随之颤颤巍巍,可怜巴巴道:“草民田某,年少时学武从军,曾在长安城坊间任武侯,因多年前未核查出房遗爱运送入坊间的谋逆兵刃,受到牵连,被撤职收监。有孕在身的妻子听闻此噩耗,惊惧流产而亡,从那之后,草民便孑然一身,沒有了归处。后来赶上圣人立天后,大赦天下,方将我清除案底放了出来。此后田某便一直在蓝田县村学裡教书,穷困潦倒,食不果腹。五年半前,蓝田县要修建弘文馆别院,招募守卫,草民因为有過当武侯的经历,又能写一手好字,便被选为武库守卫。但草民此前生活无着时欠了村霸的钱,对方得知我成了武库守卫,就漫天要价。为了還清借款,我实在无法,便偷拿武库的兵器铠甲卖钱,又在记录上做了手脚,将這些兵器铠甲都报为‘损坏’。后来此事被监理发现,怀疑我监守自盗,却也拿不出证据,只好将我调离武库守卫一职,只作寻常的抄书员。”
樊宁沒想到,此事竟是那貌似老实忠厚的田老汉所为,气不打一处来,只恨不能一脚将他踹死。
感受到旁侧樊宁锋利的目光,田老汉吓得往旁侧挪了两步,定定神,咽咽口水,继续說道:“彼时我還藏了一套守卫长的服制,未来得及销赃,怕被抓住实据,便用木箱封了,挖土埋在了自家后院裡。半年前,有個胡人来家寻草民,說他知道我五年前曾倒卖铠甲之事,问我可有存货,并威胁說若不帮他,便要将我杀了……草民实在是忧心害怕,不得已便将五年前私留下的那一套与了他。哪知一步错,步步错,就這般被那人牵制,最终……最终酿成了大祸呀!”
田老汉說罢,嚎啕大哭起来,甚是可怜。前来作人证的冯二王五见此,异常气愤,出言道:“田六,你顾惜自己的性命,害死了那般兄弟不說,案发第二日還骗薛明府說自己得了风寒,从他那裡诓了银子,全部拿去赌,過后還笑他傻来着,這也是旁人逼你的?”
“竟有這等事?”袁公瑜感慨悲歌之士,听罢义愤填膺,问薛讷道,“薛明府,你与了這老儿多少银钱?让他悉数還你!”
“啊……”薛讷面露尴尬之色,“时日有些久,下官记不真切了。”
看到薛讷這副窘相,樊宁差点憋不住笑,他对于银钱当真是沒有一点概念,先前在洛阳时便不知当给那些受伤的工匠多少钱去贴补家用。
也是了,這位二品郡公长子,又有京畿官衔,哪裡会在意三五两散碎银钱。御史中丞清清嗓子,将问话转回案情上来:“田六,那人如何让你策应,你可是故意将那抄本晚给李淳风的徒弟一日的?”
“那胡人,隔三差五便让我抄了档上的来客预约给他看,直到那日,红衣……啊不是,這小娘子要来取《推背图》,他便让我称病推脱一日,第二日再把抄本拿出来。其他的事,他,他要杀人放火,草民可是全然不知,那日我很,很早就回家去了……”
“薛明府”,大理寺卿拍着桌案上的卷宗,对薛讷道,“上一次论辩的案卷,本官看過了,薛明府才智過人,思路清晰,今日又有了人证,可谓绝佳……只是先前薛明府的论断中有一纰漏,便是這守卫长是何时被那贼首调换的?”
“是”,薛讷拱手应道,“上次论辩时,下官受樊宁影响過深,故而先入为主地认定,守卫长被害是发生在樊宁进入藏书阁之前,实则不然。守卫长被调换杀害,乃是发生在假僧众进藏宝阁之际。随后那胡人便穿着田老汉给他的守卫长服制,出现在了众人眼前,同为胡人,粘上相似的须发,便是连冯二与王五都分辨不出。而且田六還特意将听来的,前一日樊宁与守卫长的龃龉告知了那胡人,胡人刻意說与樊宁听,這便让与守卫长相识却不甚熟悉的樊宁也认定他就是守卫长,从而混淆视听,偷梁换柱……先前刑部的结案陈词称是樊宁自己所为,实则纰漏更大。试想一下,若本案中并不存在一名假扮的守卫长,那些假和尚又是如何在真守卫长在场的情况下布置火场,将芒硝与昆仑黄播撒到藏宝阁各处?更遑论多出来的锡块与莫名坠落的铜鼎,无一件能解释得清。”
薛讷的话引起了围观人群的窃窃私语,的确,如果此案是樊宁伙同那六名假和尚所为,现场太多的物证与守卫证词皆会对不上。李乾佑见气氛对刑部结案陈词颇为不利,立刻给高敏使了使眼色。谁料高敏只是认真地听着薛讷說话,并未有反驳之意。李乾佑无法,只得自己开口道:“樊宁若是主谋,何须什么铜鼎锡镜?至于冯二王五等人也只是看到樊宁与守卫长一道进了藏宝阁一楼的入口,并沒有看到他们一起进入二楼,也许此女是趁着這個空档……”
“李司刑”,薛讷打断了李乾佑的话,“還不明白嗎?若送走假法门寺僧人,到大门口迎接樊宁的是真守卫长,那么假僧人根本沒有机会把芒硝和昆仑黄从那运经书的箱子裡取出来。樊宁孑然一身前来,即便能杀了守卫长,又要如何将整栋建筑点燃,以至于众守卫来不及救火,只能眼睁睁看着三层藏宝阁烧塌成灰烬?难不成李司刑真当樊宁是口吐三味真火的红衣夜叉嗎?”
這红衣夜叉旁人叫叫也便算了,听薛讷這般叫,樊宁莫提多不悦,抬头嗔了他一眼。
薛讷怎会不明白樊宁的心思,但人在庭审,不能表现得与她過从亲近,嘴角兜着浅笑,刻意不与她相视。
“那日你不是說……說骊山顶有热泉,热泉偶时会散出昆仑黄等物,积年累月,便在這木质的藏书阁外涂了厚厚的一层,只消裡面起火,外面必燃嗎?”李乾佑仍不甘心,高声反问道。
薛讷气定神闲,不慌不忙道:“下官是說過,但那也是必须在藏宝阁二楼三楼各处皆被撒上芒硝与昆仑黄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百闻不如一见,接下来便請诸位亲眼看看。陶沐,上模具。”
“是”,陶沐一抱拳,朝庭下招了招手,数名武侯将两個一模一样的藏宝阁的木质模型抬了上来,并列摆在堂中。薛讷走到模型面前,解释道:“此乃根据弘文馆别院的建筑图纸复原的藏宝阁模具,其木质与真实藏宝阁所用别无二至。陶沐,在表面撒上昆仑黄罢。”
陶沐从怀中掏出两個粉包,为了表示公正,交予了在场武侯。武侯将其均匀地涂在模型表面,不偏不倚,不多不少。
“再在其中一個二层、三层加上芒硝与昆仑黄”,陶沐說着,又递上两個纸包。
武侯通過一根细细的小勺,将黄白粉末各舀一勺,小心翼翼地从模型的窗口伸入,洒进二楼和三楼对应的位置。
见一切准备妥当,陶沐复拿出两根细细的线香,点燃交与了薛讷。薛讷小心接過,对众人道:“接下来须得有一人配合下官,同时将這藏宝阁模具从内部点燃。既然太常伯李司刑有异议,不妨亲手驗證一下,如何?”
李乾佑冷哼一声,从蒲团上站起,接過了薛讷手中的线香。两人并排行至模型面前,薛讷道:“下官从一数到三,李司刑便和下官一起将线香伸入這藏宝阁内……一、二、三!”
话音刚落,两人一齐将线香从模型的窗口伸了进去,只听“轰”的一声爆响,薛讷一侧的藏宝阁模型顷刻被点燃,须臾延烧至整個模型,火苗窜至两三倍高。堂下冯二、王五等守卫见此,无不脸色大变,惊呼道:“就是如此!那天藏宝阁烧得极快,若只是寻常纵火不当如此快的,我們当时就觉得实在是蹊跷得很!”
众人又看向李乾佑那侧,模型竟然仍完好无损,连個烟都沒冒起来。李乾佑自觉汗颜,又使劲地往裡捅了捅,可直到线香都捅断了,也沒有蹿起火星,场面无比尴尬。围观的人群见此,发出了嘈杂的笑声。
“沒用的,李司刑。当初设计别院时,为了防止木质建筑起火,会在其表面打蜡,故而仅凭火石纵火根本无法从内部点燃建筑,有了芒硝与昆仑黄则不同。此前下官曾破解龙门业火案,连石窟這样绝对不可能燃烧之物,其内部洒满芒硝与昆仑黄都会导致火焰暴起,更何况木制建筑。故而若沒有假和尚在建筑内部撒上這两物,是绝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内点燃藏宝阁的。”
众人看向李乾佑,只见他虽然气鼓鼓的,却也想不出什么由头来反驳薛讷,偏头看向别处,佯装在思考。
“先前那六名贼人作证,指责此女为本案主犯,又是怎么回事?”御史中丞问道。
“這些人证纰漏良多,還請将他们带上,下官一问便知。”
三司长皆无异议,武侯便将那几個凶神恶煞的从犯带了上来,按在堂中跪倒。与上一次不同的是,所有人都被蒙了眼睛,又有武侯从身后紧紧捂住他们的耳朵。
见众人有疑惑,薛讷解释道:“上一次庭审過后,袁少常伯特地交待刑部牢头将他们分开牢房关着,以免他们互相串供。故而从那日到现在,他们之间沒有任何的交流。”
說罢,薛讷指向其中一名人犯,他身后的武侯便松开了捂着耳朵的手。薛讷负手问道:“此女是何时,在何处与你们接头的?如何指使的你们,可有何信物?”
“是……是九月初五,在西市……其他的事记不清了。”
薛讷示意武侯再将他的耳朵捂上,又指向另一個犯人,问了同样的問題。
“十月下旬……在……在鬼市外面。”
堂外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嘈杂的议论声,方才口中声声唾骂的“红衣夜叉”,此时也变成了“小娘子”,甚至有人开始替樊宁說话:“看面相就是個好孩子,怎可能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摆明是被人陷害了嘛!”
薛讷当堂将假和尚挨個问了一遍,每個人的說辞皆不一样。李乾佑不免一脸尴尬,其他人则满面了然:不消說,這些人乃是攀诬樊宁,凶手另有其人。
薛讷看向高敏,今日的高敏一改七天前咄咄逼人之态,显得過于沉默,仿佛堂上发生的一切皆与他毫不相干。薛讷朝高敏一礼,语带戏谑问道:“高主事今日倒像吃了哑巴药,一言不发。這起子可是你当初所說的关键人证,如今又要作何解释?”
高敏垂眼一笑,一脸无辜道:“高某只不過负责抓人罢了,這些人要指认谁是凶手,与高某何干?难不成薛明府要說,是高某指示了他们攀诬此女不成?”
陶沐一挥手,武侯们便将六名犯人押了下去。大理寺卿与御史中丞低声商讨几句后,对薛讷道:“薛明府的论证,條理清晰,一目了然,可为我大理寺之典范。只是本官仍有一事不明:既然樊宁并非凶手,那么真凶究竟是何身份,又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盗走《推背图》,将弘文馆别院付之一炬呢?”
薛讷重又转向正前,面对着主审官道:“此案的真凶正是我先前所提到的,与田老汉一道被抓现行的胡人。由于真凶尚未伏法,究竟为何要盗走《推背图》、纵火烧馆并嫁祸樊宁,下官的确還未查清楚,即便有所揣测,亦不足以作为呈堂证供。所幸的是,關於他的身份,下官已经掌握了些许线索,這也是我等为何能提前在西市设伏,令田老汉认罪伏法的原因,接下来便請给下官提供线索的這位关键人物亲自讲与诸位。”
薛讷话音刚落,就听一阵铁履声由远及近而来,只见三名器宇轩昂的龙虎军将士拥着一位身着飒爽戎装的少女走了进来。那少女個头不高,昂首阔步,英姿飒爽,正是李媛嫒。
李媛嫒的到来引起堂上武侯、人证等的一阵惊呼,连三位主审官员都有些意外。而堂下围观的百姓方要一堵英国公府郡主的风采,便被一众武侯上来驱赶:“接下来是秘审,闲杂人等速速退避!”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围观百姓便皆被驱赶至京兆尹府大门之外,庭上只剩下了薛讷、樊宁、高敏以及众位主审官员。一名武侯正要上前带樊宁下场,却被高敏阻拦。高敏对其耳语两句,那武侯便一抱拳,留下樊宁,自己退了下去。
看到李媛嫒到场,樊宁满脸惊讶,更多的则是赧然羞耻。听闻前些时日李勣過世,天皇闻之痛哭失声,更嘱咐要优待其家人,這令本就尊贵不凡的李敬业一家更受青眼。如今的李媛嫒犹如高岭之花,矜贵夺目,而樊宁虽非真凶,却被羁押在衙门之上,成了人人唾骂的红衣夜叉。虽然知道李媛嫒是来帮自己的,理应感恩,但樊宁還是忍不住有些不是滋味,加之隐隐听得有武侯议论,称若非英国公李勣突然過世,薛讷与李媛嫒今年便会成婚,樊宁更是愁肠百转,瞬间消沉了起来。
是啊,他们本就是许多人眼中天造地设的一对,樊宁怅然地想,那日說的什么薛讷从小就喜歡自己,会不会是李媛嫒在有意戏弄啊?毕竟她两個可是从小到大的冤家,想到這裡,樊宁抬眼冲着薛讷的背影嗔了两眼,满是說不出的委屈。
薛讷只顾着为樊宁平冤,哪裡知道這一向大條的丫头竟也有小女儿胡思乱想的一天,含笑向李媛嫒见礼道:“媛嫒郡主尚在守孝之中,今日能来此处作证,慎言感激不尽。”
李媛嫒轻笑着摇摇手,示意无妨,上前两步道:“曾祖父常說‘忠孝节义’,忠君为先,媛嫒既然知情,哪有不报之理?弘文馆别院案发之前,我龙虎军中便接到线报,称有一支突厥人正秘密潜伏在我长安城,意图伺机作乱。而为首的,便是一名唤阿史那·波黎的胡人,汉名史元年。此人系突厥阿史那家族一员,是显庆二年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率部平定的阿史那贺鲁家族的旁系血亲。其给自名为‘元年’,便是反叛我大唐朝廷,建元新突厥王朝之意。当初在突厥军中时,他曾随阿史那贺鲁四处征战,武功在高手如云的突厥狼卫中亦属出类拔萃,故而虽然突厥叛军被剿灭,此人却率领残存一支队伍逃了出去。为了斩草除根,我曾祖父在世时,命龙虎军潜伏于西域的线人四处打探此人的下落,這才得知此人已潜入长安城。昨日薛明府带武侯围剿之时,我命见過史元年的线人从旁確認過那胡人的长相,绝无差池。”
薛讷附和道:“围捕时,下官命众武侯格外留意那胡人耳根处是否有射虎刀的伤疤,发现确有相应的疤痕,与樊宁所述射虎刀中伤的位置一致。這便可证明史元年就是纵火弘文馆别院、栽赃樊宁,害八名守卫与六名法门寺僧众殒命的真正凶手!”
薛讷的声音回荡在正堂内,振聋发聩。三位主审官见证据如此确凿,皆不再有异议。袁公瑜起身走到右肃机卢承庆的身侧,小声询问了一句,卢承庆微一颔首,袁公瑜便又回到自己的席位坐下,一拍惊堂木,用洪亮的声音道:“经三司会审,本案事实清晰,证据确凿,真凶为胡人史元年,樊宁因冤入狱实属不该,即刻无罪释放!”
听了這句话,樊宁怔怔回過神,呆呆看着正前方那几個老头,似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薛讷转過身望着她,目光裡写着欢愉、心疼、如释重负等诸般情绪,樊宁才大梦方醒,登时红了眼眶。
這一百余日,几起几落,她终于洗尽了冤屈,不必再過担惊受怕,躲躲藏藏的日子,樊宁的眼泪蓦地蓄上眼眶,不知是哭是笑,整個人可爱又可怜。
两名武侯上前,为她去了枷锁,樊宁上前两步,想向那些秉公执法的老头们致谢,哪知衙门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人群散开后,一身穿红衣,手执拂尘的御史在一众卫兵的簇拥下信步走入,待到堂中,众人方才看清這御史手中奉着诏书,立即纷纷从座上起身,叩拜于地。
见众人皆跪,樊宁亦跟着跪了下来,心中犯起了嘀咕:御史這时候奉旨前来,难道是自己的案子已经上达天听了?莫不是天皇天后为了嘉奖薛讷破案有功,要给他封赏?
御史径自走過众人身侧,直走到叩拜于地的薛讷面前,展开诏书,高声道:“宣:监察御史检校蓝田明府薛讷,私庇嫌犯,伪造手实,于法不容,酌請刑部收监。奉敕依奏。”說罢,将诏书合上,递给了旁边的高敏。
高敏抬手接過,再拜道:“臣遵旨!”
“什么?”樊宁与李媛嫒皆惊叫出声,樊宁甚至不顾礼法,焦急站了起来,对那御史道,“我已是无罪之身,为何薛郎還会因为包庇我而受罚?”
那御史深深看了樊宁一眼,并未追究她咆哮公堂,一挥拂尘转身而去。那些武侯得令,即便心中不愿,也不得不对薛讷做了個請的手势,将方从樊宁身上解下的枷锁又戴在了他身上,便要将他带入后院收监。
“且慢”,樊宁不顾薛讷的眼神劝阻,跨步拦住了武侯的去路,“既是与我相干,便把我也一道收监了罢!”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