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洪武人间世
马秀英眉头微蹙,她思索着這個孩子的想法。她知道朱棣一直被困在宫裡,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虽然她不希望這個孩子受到伤害,但是她也明白,孩子需要成长,需要去接触和了解這個世界的真实面貌。于是,她点了点头,說道:“好吧,我明白你的想法。既然你自己要求,只要不走远了就可以。我会安排好人陪同和保护你。”
朱棣听到马秀英的回答,眼中闪過一丝喜色。他原本想今天就带個人出去的,但是马秀英都如此說了,他只好点头答应:“好的,母后。那就明天早上出去吧。”
马秀英微微一笑,她知道這個孩子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于是她吩咐贴身宫女去准备,同时叮嘱道:“今天就算了,明天早上出去。我会安排好人陪同和保护你,今时不同往日,该有的护卫和体面還是要有。”
夜幕降临,皇宫内一片寂静。马秀英坐在床边,看着窗外的月光,思绪万千。朱元璋走进房间,坐到床边,轻轻拍了拍马秀英的手,问道:“今天朱棣有什么动静?”马秀英抬起头,看着朱元璋,叹了口气,說:“他很想去外面看看,我觉得可以让他出去走走。”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也好,如今天下初定,我們的時間也多了些。让他出去走走也是件好事。”马秀英听了,也觉得這是個好主意:“是啊,他一直被困在宫裡,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也许让他出去走走,能让他成长得更快。”
朱元璋思索着:“护卫要配齐,安排一些信得過的太监服侍他。宫女经常外出也不方便,就安排一個贴身太监吧。”马秀英点了点头:“我会安排的。”
第二天早上,朱棣早早地起床,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用過早饭后,朱元璋的贴身太监,总管林海带着一個小太监来找朱棣了。总管說:“启禀四皇子,皇爷旨意,今天由我陪你出宫,小轿已经准备好了。”朱棣心情大好,来這個世界上8年了,终于出去见一见世面了虽然這個王府,不,现在已经是皇宫了,越来越大,自己的屋子从一個小房间,满慢变成了几间屋,到现在有了一個小院子。虽然伙食依旧是大厨房做好,通過保温食盒送来,但是已不复当初的窘迫了。当初是屋小,资源少,大家都聚在一起围桌吃饭,有时吵吵闹闹都不要吃個清静,后来地方大了,厨房大了,资源多了就慢慢的多做几桌,后来就开始各处报食谱,厨房做好送来。朱棣每天都在想外面的世界什么样,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出去吃自己想吃的东西。今天终于得偿所愿了。林海指挥身旁的小太监给朱棣磕头,林海說,這是新进宫的太监,叫德海,按皇爷的吩咐,以后他就是您的贴身太监了。朱棣疑惑的看了看林海,林海是在朱元璋身边从吴王到现在都是精明人,他知道朱棣想什么,他直接說:“這是皇爷的意思,现在不比以前,還是在皇子身边配点贴身太监,您的宫女不减,也不换,還是原来几位。”朱棣点点头,旁边的宫女也松了口气,在這裡她们至少是幸运的,不被打骂,朱棣也好伺候,說白了就是穿衣和收拾而已。其余朱棣根本不需要她们多做。就是晚上值夜,现在朱棣都不要她们在坐在地上了,而是在卧室打個地铺,不要說什么既然穿越了就不该折磨人。這是规矩,朱棣改不了,而且朱棣以前确实需要人晚上照看,加之古代沒有电灯,睡得早或者迟,晚上要起夜需要点灯,他一個小孩怎么做?点蜡烛睡?他抠门老爹是不可能同意的。就算现在條件好了也只是点小蜡烛,需要人偶尔换一换接续,所以值夜就延续了下来。這样朱棣這個小院就是三個宫女和一個小太监,基本住满了。
朱棣也不多說,让林海前面带路,走到府门前,小轿已经准备好了,還有两個御前护卫,一看就是练家子,也经历過战场的。朱棣也就彻底放心了。他整理着自己的衣衫,身后的护卫和贴身太监也已经准备就绪。朱元璋的贴身太监带着他们走向宫外,朱棣迈开步伐,踏上了這段未知的旅程。二话不說一行人就起身出宫去了。朱棣通過轿子的窗口才发现宫门外已经扩建了很多房子,估计是部分行政机构在這裡办公了,来回都有士兵巡逻,一直走了大约半小时,才走到大街上。朱棣看去,外面大街還是很热闹得,来往的人很多,商贩也有。到了街道中央的位置后,朱棣叫停了轿子,他要自己走一走。于是林海示意轿夫把轿子停在另一边,自己把朱棣牵下来,接着由护卫在后面警戒,自己则和小太监一左一右陪着朱棣走路。
朱棣贪觅的看着這一切,感到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想要将這股新鲜的味道永远留在记忆裡。沿途的风景让朱棣感到无比的新鲜和惊奇。他看到了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各式各样的店铺。他看到了贩卖食品的小贩,還有那些叫卖着各种玩意儿的小贩。他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這就是古代的社会。
他原本是想见识下這個首都的繁华。但是他失望了,因为离开這個中心区域。一切都是有点荒凉的感觉,建筑稀疏不已。這大街上虽然人多,商贩也多,可是朱棣却发现大多是那种挑着担子的货郎,卖的就是些家用品,或者菜水果。有些商铺沒有生意,饭馆也沒有几個,好多从外地涌入的难民。也有部分穿的好的,但实际上都比较少。沒有什么卖布匹的店铺人也沒有。饭馆好像都咽气了一样。基本沒有人进去。倒是街头摆着面摊和小吃的较多人。但是一路走来都沒有看到小孩喜歡的糖葫芦卖。這证明整個城市的商品经济陷入停滞,沒有消费能力。很多乞讨的人沒有工作,沒有地。
朱棣找了個看着還算干净的面摊坐下,准备吃碗面,面摊老板见這個小孩子,衣服贵气,又有护卫和仆人,估计不是一般人家。面带谄笑的說,小公子,你要什么請吩咐。朱棣大大咧咧的說,给我一碗阳春面,前世来南京出差几次都吃過,觉得很好吃,想着怕還是有的。但是老板却尴尬的說,不好意思沒有。朱棣也尴尬,他望向林海,他觉得目前他在街上就是一個小白一样。他想林海应该知道怎么办?林海沒有想到這個小皇子還要在街上吃面。還要吃什么阳春面,他也不好說什么,就问老板有些什么好吃的面,老板回道:“我這裡只有素面。”林海還要說什么,朱棣早已不耐烦了,說就是素面吧。老板答应一声就赶紧去煮了。一会朱棣面前就摆了一碗热的面。但是看上去清汤寡水,一点色感都沒有,连油花都沒有。而且好像面條点粗。颜色不好看。上面就浮了点葱花。朱棣拿起筷子就夹了几根吃进嘴裡。那感觉,朱棣觉得前世今生吃的最难吃的面,裡面一点油味都沒有,除了点咸味,几乎沒有任何味道。而且感觉面條有点硬。朱棣实在难以咽下赶紧吐了。却见身旁的小太监在不由自主的咽口水,朱棣疑惑的问他:“你想吃?饿?。德海刚要說话,德海望向林海,林海却紧皱眉头。”朱棣看见就知道林海要阻止,他直接說,德海,你就把這碗面给我吃了,是我赏你的。他沒有說請而說赏是不容林海反驳。德海再也忍不住了,赶紧端起面碗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打了個嗝,一脸满足的样,不止朱棣,连护卫都看呆了,虽然护卫也不可能吃多好,但是基本吃饱還是能够的。战场时白米饭沒有断過,也吃面,都是肉面,也偶尔在胜仗后吃肉。在皇宫护卫成立后更是不曾缺什么。只有林海蠕动了下嘴唇沒有說什么?老板一脸的尴尬,他怕得罪了這個公子。朱棣暂时不管德海,他就问老板。你這面一天卖多少碗?他不說好吃与否的問題,就问销量就可以知道很多事情。老板說:“一天可以卖四五十碗。”朱棣有点讶异,他觉得這個销量就现实情况来說還行。老板說都是過路的商贩以及街上的贩子,還有一些有点点闲钱的人。实际上這個城市裡很多人都无法消费這几文钱的面。老板感慨的說道:“现在都比以前好多了,自从皇上到了這边,這裡基本就沒有经历战乱,后来世面上越来越稳定,只是流民太多了,而且人们都沒有什么钱,而且想吃好的面也沒有办法,我這摊子是祖上传下来的,這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以前兵荒马乱的,不敢去采买,也沒有什么渠道采买好的面料来做面,而今世面稳定了,但是我也沒钱了。只希望接下来的日子慢慢会好起来。”
朱棣边听边看着這街面上的乞丐,他坐在這裡已经有好几個乞丐来要钱了,不過都被林海让护卫给撵走了,林海沒有给他们一文钱,這种乞丐,你要是开了头,后面会跟着很多人来。朱棣沒有矫情或者圣母,他一样明白這個道理。這不是后世,你施舍過几文钱也不指望這群人是真是假,但是现在如果朱棣他真的施舍了,那么已经是崩溃边缘的乞丐们会一拥而上,但是朱棣也不能坐视不理。他這时来乞讨的几個孩子大小的人正要走,朱棣叫住了他们,乞丐们一脸疑惑的望着這几個人。朱棣对林海低声說:“林公公,麻烦你借给我一两银子,我回去禀告母后還你就是。”其实朱棣知道林海兜裡应该有几两银子备用,开玩笑,一個不满十岁的皇子出门逛街,随行的人员不揣点银子,万一真的看中什么是明抢赊账還是禁止皇子买东西,除非马秀英是脑子不清醒或者林海吃了豹子胆。当然這钱就不谈什么還与不還,這是朱棣一种礼貌。林海当下从袖兜裡拿了约摸一两碎银子给朱棣,這时的明朝初建,社会经济尚在重建中,宫中還沒有官银,况且林海大致清楚外面是什么状况就预支了些碎银用于朱棣外面使用。
人们都以为朱棣要把银子给乞丐时,连乞丐都眼睛裡有点热度的时候,朱棣却把银子给了面摊老板,說:“這些银子,一是付刚才那碗面钱,二是這几個人确实可怜,你就煮点面给他们吃,面钱都算在這裡面。就是刚才那种面,你就多煮点面,少放点其它就可以了。”老板一脸惊讶,這小孩出手也太大方了,就算這样這钱也花不完。老板也不是那种黑心人,他說:“這位小公子,這钱也花不完嘛。”朱棣說沒有关系,你就用這点钱,凡是有来你這裡乞讨的,确实看着可怜的就煮碗素面给他吃。把你的面的质量提升下,天下已经安定,未来這裡会越来越好。你现在把你的面改善下,生意会比其他人提前好起来。朱棣知道随着皇宫修建进度开始加快,市面上采买东西会越来越多,会拉动经济。而且马上北方的将领也要回京修建府邸,有些士兵也会在街上消费。长久以往会形成正循环。拉动社会经济,所以他才给老板這样說。而且他不直接把银子给那些乞丐是他知道升米恩斗米仇,同样的乞丐们也会惹人嫉妒而人财两空,不如让面摊老板煮面,实现双赢嘛。
朱棣至此也沒有什么兴趣继续逛街了,他走进轿子前,再次望了望在面摊前大口吃面的乞丐们不由得叹了口气說,這就是人间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