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觊觎 作者:未知 苏玉畹得意笑道:“我新炒制的,好喝吧?等我卖了赚上一笔,送你條新裙子。” “哇,你太厉害了。”谢方铃两眼放光,上下打量着苏玉畹,一副”我不认识你“的样子,”你莫不是神仙姐姐下凡尘吧?怎的這般能干。” 苏玉畹一抬下巴,袖子一甩,做出一副目下无尘的高人姿态:“凡人,還不快快下拜?” 两人笑闹了一阵,又說了一会子闲话,谢方铃這才告辞离开,走之前,苏玉畹包了两包新茶给她,道:“伯父最喜喝茶,我這茶炒制好便想给伯父送去,怎奈身在热孝,不好相送,正烦恼着呢,你這一来正好帮我带去。這是两斤茶,叫伯父不要舍不得喝,有客来也拿出来给人尝尝,帮我做個宣传。我這儿還有,等明儿喝完了我自会着人送去。”又指着另一包小的道,”這包是给你的。” 谢方铃也不跟她客气,叫丫鬟接了茶,对苏玉畹一眨眼睛道:“我走了,你且等着吧。有什么消息,我写了信给你。” 谢太太果然不负重望,第二日宴客之后,有关李家与苏家退亲的“真相”便在休宁城裡流传开来,苏大姑娘容貌并未受影响的消息也跟着传开,李太太和苏家二太太魏氏走到哪裡,都被人用隐晦而意味深长的目光瞧着,待她们两人走后就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李太太和魏氏对苏玉畹深为恼恨。 谢方铃写信把這些事描绘了一通,字裡行间都流露出兴奋之色。她又告之苏玉畹,她父亲喝了苏玉畹送给他的茶,拍案叫好,這些天来了客人他都拿這茶招待,客人喝了之后一個劲地向他打听這茶是从哪裡来的,叶嘉茶栈的名号已在休宁城流传开了,她就等着赚大钱吧。 苏玉畹看了信,很是高兴,提笔给谢方铃回了信,感谢她和谢县丞的帮助,又令人包了两斤茶,给谢县丞送去。 收到信后的第二日傍晚,夏至兴高采烈地来禀报:“姑娘,三太太跟二太太吵起来了。” “又为了何事?”苏玉畹正拿着一本书在看,头也不抬。 “听說是二姑娘扯坏了三姑娘的裙子。” 苏玉畹一笑,也不细打听。 魏氏跋扈,又老在苏老太太面前挑唆老太太和秦氏的关系,引得苏老太太天天說秦氏不生儿子,秦氏跟魏氏的积怨很深,再加上苏长清去世后二房对大房做出的种种事情,让秦氏十分的看不上。這一回二房陷害苏玉畹,连累着自家女儿的亲事都要受影响,秦氏对魏氏的怨气终于暴发了,這阵子便天天找茬跟魏氏吵架。 她不比魏氏那蛮横直莽的性子,是個颇有心计的,平时不发作而已。這一下她要找茬,魏氏哪裡躲得過?两人便三天两头的吵一通。苏长风看不惯他二哥的行事作风,对秦氏也不管束;苏老太太因着传言,在外人面前丢了面子,心裡对魏氏也很是不满,干脆也不管這事。故而秦氏越发吵得厉害。一時間,那两房闹得鸡犬不宁。 “太太呢?在做什么?”苏玉畹问道。 “太太在抄佛经。”說起這個,夏至和立春脸上都露出古怪的神色。 這阵子,黎妈妈整日在殷氏耳边,說些城裡寡妇们的日常,說那知规循礼的未亡人,每人都是静心守寡,不轻易出门的,只在家裡养养花草,抄抄佛经;又說苏老太太有自己的两個亲生儿子奉养,殷氏這守寡的嫂嫂過去,两個小叔子反要回避,倒防碍人家母子共享天伦之乐。 殷氏本就是個沒主意的,听了之后深以为然,觉得自己以前常去给婆母請安,反是做错了。当下便安安静静地在院裡静修,除了初一、十五该請安的时候,再不肯多去一次。便是請安日,也是請個安,略坐一坐便告辞,苏老太太拉着她說二房、三房的事,她便口口声声說自己是寡居之人,不宜管弟妹之事,把苏老太太噎得一句话都說不出来。 魏氏近来被秦氏弄得焦头烂额,心裡憋着一股子郁气,好容易见了殷氏来請安,便欲把這股郁气发泄到她头上。却不想她骂的时候殷氏就低声只诵佛经,只把她的话当耳旁风;她动手又被谷雨拦住,拉扯之间不光沒伤到殷氏和谷雨一根头发丝,回到屋裡后才发现自己受了暗伤。她气得直跳脚。苏长亭则因着外头的风言风语,很是受同行鄙视,也不反省自己,只觉是受了魏氏那娘家亲戚的连累,对魏氏也沒了平时的和气,夫妻两個這几日都吵了两回架了。 听得母亲能安静度日,再不去老太太那边淌浑水,苏玉畹的心情愈发放松。她放下手中的书,唤立春磨墨,准备练字。 然而二房和三房吵得不可开交,哪裡肯放大房這個罪魁祸首過安生日子?第二日苏玉畹吃過早膳,就听小丫鬟来禀:“姑娘,老太太那边来人,唤太太和姑娘過去。” “打听了那边有什么事嗎?” 這小丫鬟名叫端午,是苏玉畹院裡的二等丫鬟,平素有立春等人在,她是沒资格到苏玉畹面前来伺候的。她又是個性子好强肯上进的女孩儿,便在职责范围内极力做好自己的事。为此,只要她来通禀事情,必会把事情的原委打听得清清楚楚,以防苏玉畹问到的时候一问三不知。 “听說昨晚二老爷吃酒回来,跟二太太闹了一通。奴婢又找外院的人打听了,原来二老爷是听說了咱们茶栈出了新茶,想要卖高价的事。這会子叫太太和姑娘去,估计就是为了新茶的炒制方法。” 端午口齿伶俐,逻辑清晰,說出来的话让苏玉畹不由定定地看了她一眼。 “你娘的身子可好些了?弟弟如何了?”苏玉畹问道。 端午是苏府的家生子,父亲原先是苏长清身边的长随,因为识得字,苏长清去世后,苏玉畹把他安排进账房裡帮着打杂;母亲原是针线房裡做事的,前段時間生了個儿子,因着难产,如今身子還沒调养過来。 說到這事,端午满脸感激之色:“好些了,我娘說,要沒姑娘赏的人参,奴婢就沒娘沒弟弟了。我娘叫奴婢在姑娘這裡用心做事,好好报答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