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318 将帅(二十九)

作者:臻善
《》 不過,回来后他们倒是言之凿凿說听见士兵吆喝声了,大方山深处当真有部队。 可有部队又怎样,谁也不想自家孩子去那样的部队啊。 即便之前有羡慕傅知青离家近的军属,此时也心裡打了退堂鼓,觉得那裡危险。 想想吧,部队在深山,那老虎豹子黑熊啥的要是摸過去,一不留神,可不就连命都保不住了么。 而对于傅知青竟然選擇在大方山深处入伍,村裡人也是敬畏者有之,惊叹者有之,不解者有之。总之,现在大家再說起傅知青,首先提及的就不是他惊人的财力和人脉,而是他過人的武力和胆识——不然他也不能经常走夜路回家不是! 而在深山裡走夜路意味這什么,沒有人比柳树屯的村民更知晓了。那是把脑袋挂在脖子上玩呢,一不留神可就彻底玩脱了。 傅斯言就是在众人的议论中回来的,他手裡還拎着四瓶酒,一手拿着一條烟。 原本在外边坐着說闲话的村长叔、会计叔诸人,见状都眼睛发亮,看着傅斯言的目光都热切的不得了。 傅知青不喜应酬,但他也不是一個不知变通的人,在有需要的时候,他還会把一切都打点好的。 就譬如现在,他在军队,熹光和三個小的在村裡。虽然熹光不一定有用到村长的时候,但三個小的一定会用的。那提前打点好关系,就非常有必要了。 因为四瓶好酒的缘故,几人推杯换盏间,好像感情都更近了一步。 最后,席散时,村长叔和会计叔,以及村裡几個德高望重的长辈,都喝得醉醺醺的,脚步踉跄的走不动路,嘴裡却還在叫嚣着,要和傅知青再喝两杯。 村长嫂子和会计嫂子等人见状就不好意思,說道,“喝两口就上头,就這還喝個沒够。别看這些大老爷们平时人五人六的,喝了酒谁比谁磕碜。” 宁熹光:噗嗤。 最后,等人都离开后,石兰兰留下陪着宁熹光收拾。她们两人负责清洗碗筷,三個小的擦桌子扫地,元帅大人自然也不能闲着,他得来回拎水供他们几個使用。 等傅斯言放下水桶出去后,石兰兰小声“唉”一声,扛了扛宁熹光的肩膀,“那個,你這几個月身上来了沒有?” 宁熹光沒多想,就回答說,“来了啊。”她這身子底子本来就不好,在娘胎裡就有些亏损,后来又饥一顿饱一顿的,身体能长好才怪。再加上還要承包大部分家务,還要代父母照看三個小的,每天都累得不轻,大冬天洗衣洗碗都是常事。 這么折腾几年下来,身体亏的更厉害了。她也是上年末才来的月事,每次都疼的死去活来的,作为她闺蜜的石兰兰对此当然知道的清楚。 而如今這身体她接手了,调理的自然用心。固本丹、养生丸這些丹药沒少吃,同时還用食疗,每天都吃好喝好睡好,那点痛经早就治愈了,例假自然也是按时来的。 谁知她這么一說,石兰兰却遗憾了,咕哝了一句,“你们這结婚也快三個月了吧……” 宁熹光:…… 是她自作多情了! 好姐妹那裡是来关心她的痛经的,她明明就是来催生的啊! 沒想到沒了婆婆和亲妈,竟然還有人能代替那两位长辈催生! 她也是醉醉的了! 宁熹光支支吾吾一番,最后用一句“时机沒到”把石兰兰打发了。 晚上睡觉时和傅斯言說起此事,她還有些无奈,“我這身体才十五岁啊,就是過了年,也才十六岁而已。這么早生孩子,我這身体得亏成什么样。”可是,沒办法,现如今农村裡的姑娘大都是這個年纪出嫁的,成亲当年开怀很正常,若是晚個一两年還沒动静,那村裡的流言蜚语就多了,到处都是說女方不能生的。 宁熹光自然是不在意那些蜚语流言的,毕竟以前也不是沒有因为不生孩子被人议论過。 可她還是忍不住瞅着傅斯言嘀咕了一句,“不生孩子会被人說闲话的。”不死心的再次试探元帅大人的态度。 谁知傅斯言一把将她抱紧怀裡,搂的紧紧的,“谁要是问起来,你就說我不能生。” “……不!這么大逆不道的话我說不出来。”宁熹光悲愤的咬他。 “那裡大逆不道了?”傅斯言难耐的闷哼一声,俯身堵住她的嘴,“孩子可有可无,還是不生的好,不然你身体亏损太大。咱们来這一世又不是为了孩子,你且安心肆意過活就是。” “唔,唔”宁熹光嘴都张不开了,還怎么反驳?最后這個话题当然是无疾而终,這件事也就這么過去了。 隔天一早宁熹光起来,身侧的床铺已经沒有温度了。傅斯言早就去部队了,他起身时她還被惊动了一下,被他逮着吻了两口,彻底清醒了。等他走了后,她看天色還黑沉的很,就又迷迷糊糊睡着了。 如今时序八月,天热的很,可因为柳树屯是在山脚下的缘故,且又因为新房的窗户开的大,晚上睡觉竟丝毫不觉得热,睡到半夜甚至還加了一條薄被。 回忆起之前在茅草屋睡觉时的情景,那茅草屋又阴暗又低矮,人一进去就有股压抑的感觉,加上沒有窗户,风不流通,闷得要死。 两厢一对比,更衬得新房好了。 宁熹光睡了好觉,起床时心情倍棒,她哼着歌洗漱,而后去厨房做饭。 等到饭菜快做好了,月光才打着哈欠走进来,懒洋洋的叫了一声“大姐”,就一屁股坐在矮墩上,要给她烧火。 “快别忙活了,我一個人忙的過来。去叫明光和小幺起来,你也快去洗漱,马上开饭了。” “哦。”月光迷迷糊糊的往出走,走的门口可能是清醒了,就大大的伸了個懒腰,喊了一声,“住新房真好啊。” 宁熹光噗嗤一声笑了。有這一嗓子,也不用喊月光和小幺了,两人八成都被惊醒了。 果然,不一会儿,那俩也出来了。 個個睡得脸色红润,精神抖擞,可见昨晚休息的不错。 小哥俩沒顾上吃饭,先把新房夸了一番,而后美滋滋的端着碗喝粥。 宁熹光却尤且嫌弃不足,“還缺個风扇,前半夜有点热的。” “风扇啊,我也就是在书本上看過這东西,真家伙還沒见過。”明光說。 月光也道,“听說买风扇得要风扇票,這咱们也沒有啊。” “說不得什么时候就有了。” “這话怎么說?” “我昨天给你姐夫說了,你姐夫說想办法弄個過来。” “那也不行啊。”明光心思更缜密,“這风扇要转起来,得用电,可咱们村裡沒通电。” “快了快了。” 月光问,“又是我姐夫說的?” “那肯定啊。” “我姐夫什么事情都能办成,我觉得這世上不可能有比我姐夫更有本事的人了。当然,毛xx除外。”月光感叹。 宁熹光就笑了,“可不敢那么比。”但对于月光夸姐夫能干這话,却不否认。 沒办法,元帅大人就是很有本事啊。她不過是嫌弃了一句屋裡黑,前半夜热,元帅大人已经把通电和风扇票的事儿提上日程,相信很快就有结果了。 這事儿不提,且說吃過饭,宁熹光打发三個小的去上学。 对的,如今月光、明光和小幺也要上学了。 月光成绩一般,之前上到五年级回家了,如今還上五年级。 明光读二年级,不過他成绩好,前几天就和宁熹光說過,想跳级。 宁熹光的意思,让他先参加二年级期末考,要是成绩都在98以上,就同意他尝试跳级。 明光再开学就读三年级,他想跳级当然是去读四年级,也就是今年放完暑假开学后,只要他通過三年级期末试卷考核,且成绩還可以,那他就可以去读四年级了。 为此,明光這段時間学习积极的很,每天上学也提足了心劲儿,就想着通過跳级考试读四年级,然后,争取来年初开学的时候,能够再跳一级,和二姐一個班,两人一起读五年级。 当然,对于明光這点小心思,宁熹光是不知道的。 吃過饭后,她也不用两個大的收拾,就催促他们赶紧去学校。 柳树屯是沒有学校的,孩子们要读书,只能走五裡路,去隔壁的隔壁村读。 因而,通常都是五六個小孩儿一块儿出发的,有個伴,路上也不至于害怕。 這不,他们還沒出门呢,铁头和栓子已经来喊人了。 几人就欢欢乐乐的一道走了。 连带着小幺,也背上了他的小水壶和小书包,屁颠屁颠的跟在哥姐身后——他這年纪读一年级早了,老师不收,只能先跟去明光的教室玩。 类似這种大孩子带着小孩子上课的场景,在农村是非常常见的。 毕竟家长都要下地挣工分,小孩子可不得交给哥姐照看?若是学校不允许這种照顾模式,怕是得有一多半学生退学。 不說這些题外话,且說几個孩子离开后,宁熹光收拾完家裡,也去上班了。 她现在是沒有正经编制的临时医护人员,和老王叔一起在村另一头,充当临时医护站的一间破房子裡上班。 老王叔是“主任”,她就是個跑腿打杂的护士。 他们這“医护站”开张也有段时日了,之前农忙的时候基本沒啥人来,碰到农闲的时候,病人倒是络绎不绝。 当然,這些病人可不是来找老王叔的,而是来找宁熹光的。 经過之前铁头嫂子一事,宁熹光“神医”的名声不胫而走。于是,十裡八村的孕妇,或是有其他不舒坦的病人,都费了力气找過来。 他们知道宁熹光摸脉准,能猜透儿女,也知道她认穴位很有一手,会按摩,让人减缓疼痛,所以经過病人的口耳相传,宁熹光的名声更大了。 如今,宁熹光看得病更杂了,各种风湿骨痛关节病,妇女的痛经,還有诸如外伤治疗,小孩儿的感冒发烧流鼻涕。总之,但凡能叫出名号的病状,她都能看,且看得很好。 因此,每天一大早,就有不少外村人来临时医护站前排队,說說笑笑的,很是热闹。 柳树屯的村民见状很是骄傲。一来是因为這神医出自自己村,多少觉得脸上光荣;二来,這些外村人只能赶大老远来排队,他们却不同,只要不舒服了就去找宁熹光,别管天多晚,宁熹光从来不带推辞的。這就让村民们打从心底裡生出一种优越感。 再加上,外村人看病都是要收钱的,沒钱也可以给粮食,票据等。而這些收入,两名医生是要和村裡三七分的。 虽然每次看诊宁熹光收的东西都非常少,但是积少成多,如今村裡也分了足有百十斤粮食了。 這些粮食分到村民手裡,每家每户不足一斤。可這就是额外收入,换句话說就是白来的,谁能不喜歡呢。 于是,经過這一手骚操作,柳树屯的村民对临时医护站更维护了。平时也精心照看着這裡的一草一木,看见排队的在争执,也会出来调节。 這就导致了,宁熹光几乎不用为旁的事儿操心,只每天坐在那裡看看病人,问问诊就好,這日子当真再舒心不過。 当然,偶尔不忙时,她也要出去采药。 再說现在来看病的這些病人,相比起药草的作用,更相信她的穴位按摩推拿法,以至于,大多让她推拿按摩,不爱吃药。 宁熹光忙忙碌碌着治病救人的时候,田地裡的庄稼终于熟了。 麦穗沉甸甸的压弯了腰,遍地都是金黄色,看得人心裡欢喜不已。 经過三年大旱,如今這一季庄稼收获,可算是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了。 某一天傍晚,村裡的喇叭响了,村长通知,第二天收麦子。 這时候所有的村落裡都开始抢收,根本沒人来看病了。 宁熹光和老王叔干脆关了医护站的门,也加入了劳动中。 放了暑假的小孩子们,也都欢快的跑出来劳动。 不能割麦子的就挎着篮子捡麦穗,再不行就干脆拿几根竹竿,看着麦场,以防有鸟雀来啄食。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