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明朝 作者:未知 李明从光门走了出来,马上收起了虫洞,然后警惕的打量着四周,发现周围一片漆黑。 這裡频临官道,還有不到一個小时天就要亮了,他辨别了一下方向,朝着北京的方向走了過去,天色很暗,好在這裡是官道,李明拿出袖珍的led手电,小心的循着官道慢慢前行。 一個小时后,天色开始亮了起来,李明收起了手电,也加快了行进的速度。 越走路上的人就越多,大多都是京郊起大早准备进京的农人,他们看到了李明,满脸都是诧异之色,连忙让到一边,恭敬的让李明先走。 等李明进了京城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了。李明漫步走在這座古老的城市之中,早起的明人在他的身边匆匆而過,看着满街挂着古老招牌的店铺,让他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昨天晚上自己還在灯火阑珊的现代都市,今天早上却在三百年前故都的街道上行走,他尽情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闭上眼睛享受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他的身上。 李明在街边找了個摊子,磨磨蹭蹭的吃了很久才结账走人,可他身上并沒有制钱只有些碎银,那個支摊子的老头急坏了,以为李明是故意难为他。 可是对方却偏偏是個读书人,他個小摊主哪能得罪得起啊,這帮读书人最是难缠。 李明看到老人找不开他的碎银,也是暗骂自己糊涂,忘记了這一茬,他倒是沒当回事,扔下了一快碎银,抓起一把铜钱就离开了。 那個老头都乐傻了,李明的碎银,最小的一块也都快一两了,而且那成色可是925银,和明朝那种脏兮兮的碎银根本是两回事,老头赶忙兴奋的收了摊子,急急忙忙的走了。 這时街上的铺子都已经开了,李明在街上溜达了半天,才找到一家经营各种金银首饰的铺子。李明迈步走了进去。店铺的伙计看到进来的人是個读书人,而且還仪表堂堂,马上就笑着迎了上去。 “這位公子,您看您选点什么,我們……” 李明挥手打断了他的话,脸一板道:“你们掌柜的在嗎?” 那個伙计被李明吓得够呛,连忙跑向后堂,不一会儿,一個微胖的中年人走了出来,他生得白白净净,长着一副和气生财的面相,看到了李明就笑着一拱手,“請问公子,您找我有什么事嗎?” 李明笑着道:“沒什么大事儿,就是想找你谈点儿买卖。” 那個掌柜一愣,但又马上笑着道:“那我們去后面谈吧。” 說完一伸手,就把李明請进了后堂,双方坐定,掌柜的就笑着道:“鄙人何文海,不知公子有什么买卖要照顾本店啊。” 李明解下包袱,从裡面拿出了几個精美的礼盒。 “家中的一位长辈,自海外收了些东西,就托我在京城這边帮着问问行情,這裡只是样品,如果掌柜的要是看得上眼,就试着做一做。” 那個掌柜从打李明把几個精美的礼盒拿出来的时候,眼睛就已经开始发亮了。 不說别的,光看這几個盒子,就已经可以猜到,盒子中的东西注定不是凡品,听到李明這么說,就笑着客气了几句,然后拿起了一個礼盒,小心的把盒盖打开。 盒子裡放的是一串品相非常好的养殖珍珠,各個都是光泽似虹,五光十色,显得非常的漂亮。 明朝的时候可沒有什么养殖珍珠,品相這么好的一串珍珠,在当时已经算是极品了,但何文海也是做了多年买卖的人物,喜怒早就不形于色了。 虽然他内心非常激动,但他還是沒有表现出来,而是又接着打开了其他的几個礼盒。 這几個礼盒装的都是各种样式的人造宝石,五颜六色的煞是漂亮,并排的码在了礼盒裡。虽然何文海也算是经历過风浪的人了,可是看到這几盒人造宝石,也是大吃一惊。 原本他看李明是個什么也不懂的读书人,還想占点便宜,糊弄李明一番,可是当他看完了這几個礼盒,马上就打消了這個想法。這是机会啊,一定要把李明笼络住,把這個买卖接下来。 “东西我看過了,真是好东西啊,只是不知道這些东西還有多少,品相怎么样?” 李明笑着道:“這個你放心,东西還有很多,我的那位长辈去了趟海外,這些东西都是在极西之地欧罗巴弄到的,他常年在江南,也不方便来京城這边,就委托我帮着他问问。” 何文海笑着道:“公子還請放心,我何文海在京城,這一行也算是做了几十年,我一准儿给您個公道的价码,只是公子可不可以把這些东西全权委托给小店。” 李明想了下,笑道:“如果全权委托给你,到也不是不行,我可沒精力管這個营生,至于能否和何掌柜合作,那就要看何掌柜有沒有诚意了,虽說我不懂這些东西,但我那位长辈倒是也告诉過我一些市面上的行情。” 何文海一听顿时大喜,紧着拍胸脯保证,然后就和李明商量起了价钱,何文海势在必得,价格给的也算是公道,李明更是无所谓,反正无论怎么样他都是赚。 李明现在来明朝,說实话還真就不是为了钱,他就想在明朝找個地方安定下来,沒事两個时空来回走一走,就当度假了。 他在網上找了個专门经营养殖珍珠的厂家,批发了大量品相好的养殖珍珠,還批发了一定数量的人造宝石,也都是選擇了质量品相最好的。 可沒想到今天和何文海谈完了价钱以后,按照两個时空的汇率一算,還是几十倍的利润,手握虫洞就是想不发达都难啊。 何文海做成了這笔生意,心情也非常好,中午做东宴請了李明,两人来到一家酒楼的包间,要了酒菜就喝了起来,李明也委婉的打听着他想知道的事情。 李明的酒量,那是一斤二锅头屁事沒有的人,想灌何文海跟玩似的,一来二去就把何文海给整多了,李明也趁机打听到了很多這個时代的消息。 這一打听可好,差点沒把李明给吓死…… 原来這個时空,和他现在所处世界的歷史竟然完全一样。最让他惊讶的是,现在居然是大明的天启六年,歷史上的一六二六年,再有两年就是崇祯元年了,也就是歷史上在煤山上吊的那個倒霉蛋儿。 崇祯临死前說的那句话,李明印象非常深刻。“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他可是一個皇帝啊,那得是多大的怨念,才能說出這么一番话,可以想象明末的局势已经到了什么地步,现在亡国之象已经尽显,就算是玉皇大帝下凡,也救不了大明。 满清的皇太极也在今年登基了,二十年后满清就会挥师入关,至此整個中原生灵涂炭,关内的亿万汉民就会死在异族的屠刀之下。 扬州十日,嘉兴三屠,還有后来的留发不留头,歷史上還沒有哪個时代会因为发型的問題,死這么多人呢。 到了晚清的时候,清政府更是丧权辱国到了极致。 从1840年至1905年,外国列强和满清签订的不平等條约有700多個,割走中国的领土174万平方公裡,约等于3個法国的国土面积。 战争赔偿白银总额19.5亿两,這個数字相当于中国1901年国库收入的16倍。這是清政府创下的一個世界纪录,但不是光荣的纪录,而是耻辱的纪录。 可以這么說,清政府是在尽所有可能,丧权辱国殆害百姓之后才灭亡的,其可耻程度堪称歷史之最。 還有后来的慈禧老佛爷,她对洋人言听计从,割地赔款跟付帐买单一样爽快,說割就割,說赔就赔,你要多少我给多少,按她的說法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還有那句“宁赠友邦,勿与家奴。”這得是多么操蛋的屁话…… 虽然大明朝的皇帝,治国是一個比一個操蛋,但要论气节,那可比满清有骨气多了。 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這可不是說着玩的,就算是大明到了明末,国家都已经四处漏风了,依然還是倒驴不倒架。 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崇祯最后自缢于煤山,真的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与何文海分开以后,李明依然還沉浸在无尽的失落之中,他浑浑噩噩的走出了北京城,直到天色完全暗下来,李明才到了京郊,打开虫洞的光门,回到现代社会。 回到家的李明坐在院子裡,整整呆了一宿都沒有睡,那個时空的大明朝已经完了,小冰河时期所造成的无尽天灾,士绅集团无耻的土地兼并,关外還藏着一头长着满嘴獠牙的恶狼。 随便拿出来一條,就能让一個国家陷入到无尽的动荡之中,可大明朝却每條都占了,想不灭亡都难啊。 想到這裡,郁闷的李明干脆不去想了,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管那么多干什么,回到卧室呼呼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