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重回临海 作者:未知 来到海参崴的几万辽民基本都适应了這裡的新生活,他们表现的很安分,对于分配到的工作,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這些辽民都历经過很多磨难,现在终于有了個安身立命的地方,非常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公司提供了住所,虽然简陋但是也能遮风挡雨,而且一天三顿饱饭,還发了那么多的生活用品,上哪裡找這样的好日子。 李明和先遣队以及基地各部门经過研究,在高建国提供的花名册的基础上,又重新归纳整理了一套完善的户籍制度。每個辽民都有完整的身份档案,档案裡记录了此人的所有信息。 每個辽民都配发身份认证标牌,上面有照片,标牌裡有一個芯片,记录着這個辽民的各种身份信息。就连上食堂打饭,都要出示标牌,通過划卡才能领到自己的食物。 李明他们還把辽民重新整编,每千人为一大队,大队长由公司员工担任。下面以百人为单位,组成一個個生产队,让大家选举一名生产队长,两名小队长,暂时接受军事化管理。冬季的时候,公司還准备对他们进行基本的军事训练,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每個生产队自动转化为民兵连。 這批辽民裡有几千名具备各种特长的人,這些有特长的辽民刚一到海参崴,就被各個部门瓜分一空。其中任朝新的基建组足足选了近两千人,因为他们很多工种,技术性都不是很高,跟着学半年一年的就能胜任,只要曾经在老家垒過房子的,哪怕是会编筐编篓的都行。 其他部门也都挑了一些具备各种特长的辽民,他们的待遇仅次于教导队,比一般辽民要高不少。白天跟着各部门当学徒,晚上還要上夜校,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技术理论。公司对他们也都寄予厚望。 李明把先遣队基地的工作和高建国做了交接,就带着近百辆补给物资的卡车,以及几十辆油罐车,打开虫洞回到了现代社会的海参崴。 当李明和宋涛走出虫洞的时候,依然是凌晨时分。他们发现海参崴分公司仓库裡依然是灯火通明,整個仓库裡堆满了各种物资。几百名公司的员工正在這裡忙碌着,這段時間从世界各地运来的物资,已经逐渐接近尾声。 海参崴分公司的近千名员工,日夜奋战,這才把這些物资顺利的接收完毕,而且每次李明开启虫洞回现代社会补给的时候,他们都会往另一时空运送了大量的物资。 即便這样,现代社会的金角湾還是无法满足這些物资的存放,只好把很多物资运送到金角湾的民用港口,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很多物资還运到了纳霍德卡、东方港、扎鲁比诺等周边的港口,到时候在那边通過铁路直接开进虫洞。 大家看到虫洞开启,都围了上来,郭松他们和李明、宋涛寒暄了几句,就接着工作去了。李明和宋涛一看,也回公司换上工作服,加入了大家跟着忙碌了起来。 郭松和石明峰等几個常务董事,现在都是一身工作服,带着劳保手套,在第一线跟着大家日夜奋战。 远东公司从组建之日起,就在疯狂地忙碌之中度過。王和、郭松這些以前曾经在体制内工作過的人,对现代社会的很多部门非常了解,一年到头都是看看报纸、喝喝茶水就混過来了。 按他们的话讲,那就是远东公司以后无论是什么部门,什么岗位,都不允许有天天混日子的人。我們去另一时空,不是去享受的,我們是去创造一個新世界,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就算以后打下了江山,远东公司也要永远保持這种工作作风。 公司董事局的各位常务董事,也多次在员工大会上重申,如果抱着去另一时空享乐的态度,那你就死了這條心吧。如果哪名员工有這种想法,随时可以提出要求,我們会在关闭虫洞之前,让你留在现代社会,而且为了表彰你這段時間对公司做出的贡献,還会给你发一笔不菲的奖金。 但是到目前为止,還沒有一名员工提出過這样的要求。从远东公司成立之日起,公司对前来应聘的员工,就非常的谨慎。王和和其它几名常务董事,一直坐镇公司人力资源部,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不断的接待从各地赶来的应聘人员。 他们依靠大量的员工资料履历,再以多年的社会经验,亲自面试各位应聘员工,花了大量的精力来考察甄别。王和這些人都曾在社会上历经沉浮,经過他们几個人的面试交谈,再结合应聘人员的履历和资料,基本都能在第一時間就分析出对方的大致情况。 他们的原则是宁可要一些敢跟你顶撞的倔驴,也不要当面一套、背后一出的小人,就算是对方的业务能力再强,這种人远东公司也绝对不会要。 尽最大的可能,保证远东公司在另一时空的稳定。公司的人员现在已经达到了两千多,如果不能做到团结稳定,那以后绝对会留下隐患。创业的时候可能沒問題,可是打下了江山以后呢。 董事局的几個常务董事在公司還未建立的时候,就已经明确的制定了這個方针政策,尽最大的努力保证远东公司的稳定,绝对不能让公司在今后陷入无休无止的内斗之中。当然,他们也知道這個想法不现实,山头派系肯定会存在,但一定也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尽量的保证各方的平衡。 到目前为止,进入远东公司的大部分人员,经過這么长時間的观察,表现的都不错。這些从十几万名应聘人员中脱颖而出的员工,都是他们费尽心思挑选出来的人,至少目前還都是经得起考验的。 這些人中绝大多数,在原来的单位都是属于干活最多,得到的最少,关键时刻還要当炮灰、背黑锅的那种,但无一例外都有一身本事。 他们中還有很多人历经沉浮,有過人生的大起大落,甚至有的還被命运逼到了悬崖边缘。但他们都有一個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虽然有一身本事,但一辈子混下来都是碌碌无为,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远东公司的人员招聘可以說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公司這一段時間的运转就足以說明問題。几個月的時間,每個员工就像個永不停止的陀螺。公司方方面面的工作,林林总总无休无止,可以說是海量的,但每個员工都能带着极为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无尽的工作之中。 公司的招聘能取得這么大成果,王和和几名常务董事领导的人力资源部功不可沒,虽然他们并沒有参与到公司的实质性工作当中,可他们的工作量一点都不小。每天要面对大批的应聘者,到了晚上還要开会讨论到深夜,每個加入公司的人员,他们還要单独找来谈话,争取他们和公司一起去另一时空创业。 直到半個月前,人力资源部才正式关上大门结束了招聘,之后韩尚林、李少坤他们就迫不及待的和临海总部的大部分员工赶到海参崴,支援海参崴分公司的工作。而王和也和石明峰留在临海总部,负责公司的善后工作。 现在临海总部大部分工作都已经结束,只剩下少部分收尾的工作,所有船只都已经装满了物资整装待发,他们都在急切的等着李明的到来。 第二天,李明和宋涛就离开了海参崴,坐着飞机回到了临海。王和、李明峰亲自到机场迎接的他们,路上李明把先遣队的工作和两人谈了一下,两人听了都很兴奋。 王和笑着道:“你们做了那么多的工作,我們這些留在临海的人,真是惭愧啊。公司的人都是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你呢,我們现在都是摩拳擦掌等着去那边大干一场呢。 宋涛笑着道:“老王,那边现在可热闹了,就需要你這样的人過去。你们這些曾经体制内的人,善于管理這些破事,我們一帮大老粗真的不行,现在你们過去可有事情做了。几万辽民啊,明年袁崇焕就要封闭东江镇,估计還会有更多的辽民過来。到时候有你们忙的了。” 王和听了哈哈大笑道:“那好啊,我們现在就不能闲着,一闲下来就难受啊。你不知道,公司那帮专家、技术人员现在都在沒事找事,一帮人聚在一起,几個部门的人天天都在大吵大叫,据說现在正做海参崴三期的规划呢。连库页岛石化基地的蓝图都描绘出来了。” 他說完顿了一下,回头看着坐在后排的李明和宋涛,笑着道:“你们俩要有心理准备,那些技术组和机械组的人对你们保卫部的意见很大,他们看到你们来了,肯定要和你们理论一番。前一阵子要不是我拉着,一帮老家伙都能集体去海参崴闹去,說是要找你和高建国算账。” 李明和宋涛一听,顿时就头疼了起来,這帮知识分子惹不起啊,你和他们谈理论就是找虐,你要是和他们谈实际情况吧,那就是对牛弹琴。一帮技术宅,再加上那几個狂热的,唯武器论的专家凑在一起,真是太难缠了。 可是现在他们俩来了,他们只好替保卫部的其他人顶雷了。這帮人不好惹,高建国是有名的黑面神,一般人都不敢和他开玩笑,可是高建国遇到他们也得陪着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