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轮回(求订阅) 作者:未知 ……………………先发后改·半小时内更替·后半段为新書试读…………………… 商朝内部变数横生,商朝外部战斗也越发紧张。 战局的焦作,让帝辛的性情更加难猜,一日他突发奇想,想要邀請其余四方诸侯前来拜见自己。 此言一出,又是闹得人心惶惶。 诸侯国国君、国主,唯有在自己国度内才有最鼎盛的力量, 一旦前往其余诸侯国的国家,不但力量无法完全发挥,還要受到其余国土、国运的限制。 一般诸侯国朝拜,都是派遣代表前来。 国君、国主一流前往其余国度,除去征战,基本只有被俘虏這一种情况。 殷商内部的众人,都带有帝辛此举会触怒四方诸侯。 后面事情的发展, 有些出乎众人预料, 却又在情理之中, 东伯姜桓楚這位帝辛的岳父,第一時間站出来力挺,同他一般的還有北伯崇侯虎,這一位同先前的黄家有些类似,属于帝辛的死忠。 四大伯已经有两個点头,南伯鄂崇禹性子偏直,外加也看出此刻局势不对,跟着表明自己愿往。 剩下的西伯姬昌,自然是别无選擇。 作为周国的国君,姬昌非常清楚,此时商朝气数虽乱,却還未到山穷水尽的程度,自己一旦不从,对方必然会对自己发动攻势。 周国虽有多年积累,却也绝不可能胜過還未衰败的商朝。 最后, 姬昌在祖庙中祭祀占卜数次, 隐约看到自己此行并无生命危险,甚至能够借此看清昔日落入自家的天帝气数和黄帝气数。 姬昌眼睛微微眯起,召来心腹,嘱咐一二,将国内诸事情安排妥当后,便动身前往殷商。 這一切,看上去都像是按照某种特有的轨迹,正常前进。 但暗中的争斗,却从来沒有停止過。 特别是当初天帝顺势而为,阴了娲皇一手后,娲皇反手就是跑到阴世冥土之中为地母护法。 同天帝相互对立的地母,乃是地皇陛下在宇宙内部的化身,力量之强大,丝毫不逊色天帝。 只是因为初代天皇的遗泽,外加此方宇宙在天帝归来之前,五方上帝执掌天界,压住了地母的发展,扩大了天界的权柄,這才使得地母在面对天帝的时候一直显得比较弱势。 但随着地母收服血海一系,阴世冥土内部已经无有任何势力能够抵挡地母的力量。 加上此时娲皇庇护,地母也是掀开了自己的底牌。 阴世动荡,冥土开裂,地母所在的轮回之地不断给拔高,逐渐深入靠近人间的位置,而分裂开的冥土,则是按照高低顺序,依次分布在新生的冥山之上。 细细数来,這些冥土正好有三十六分,显化为三十六重冥界。 其中山上,轮回之地四周有有八重冥界,分别供给人间鬼国、阴司鬼神、幽冥教主、红尘万灵使用。 山腰也有八重冥界,大多和山上八重冥界相互对立,例如人间鬼国下方的罪狱、阴司鬼神的地狱、幽冥教主镇压的炼狱,红尘万灵杂念思绪沉淀之地。 山脚亦是冥界八重,這裡对应的便是昔日冥土诸多景象,例如血海邪神当年执掌的血海,便是处在此地。当然,此地血海乃是本源,在山腰和山上十六重冥界之中,也有诸多分支,例如血湖小地狱、血池小地狱、小地狱等等。 而除了血海冥界之外,還有白骨冥界、森罗冥界、肉泥冥界、荒芜冥界等等。 這些冥界或是对应生灵死亡過程当中的变化,或是对应大地循环的后期景象。 总的来讲,山脚的八重冥界,蕴含了万物走向衰败的最后一個過程。 更让人在意的是這二十四重冥界之中,都有一尊神祇,或为幽冥教主,或为鬼国帝君,或为地狱冥王,各個修为不凡,道境打底。 像血海邪神這类,原本修为不俗的家伙,力量或许沒有多少提升,但受到地母神力加持洗涤,顺利从原本的邪魔外道,转入了幽冥正神的行列。 “二十四位道境鬼神,当真是大手笔啊!” 冥土的变化,特别是山脚八重冥界的衍生,在地母有意放任的情况下,通天得到了一笔不菲的增益,冥冥之中,上清道炁也是越发活跃起来。 山上、山腰和山脚二十四重冥界的结构,在通天看来,其实也是一种循环。 山上八重冥界,承载人间落下的第一批魂魄,安置最浅显,最容易处理的情感和负面力量。 而那些带有罪孽、业力等不好处理事物的魂魄和力量,下降到山腰处的八重冥界,进行第二次筛选。在這個阶段,那些力量還是属于可以二次利用,像幽冥教主便能将其中善念救赎出来,鬼国帝君也能给与恩典,让其超拔而出。 唯有那些实在不好处理,或是执迷不悟,或是魔性深重的存在,或是直接跌落山脚,或是在山腰待上一段時間后,继续下降到山脚八重。 他们在此地,或是化作给了邪魔外道,或是化作护法神预备役,通天甚至看到部分山脚八大冥界中的存在,修行了神仙道的魔王法。 其中部分力量强横的個体,還会上升到山腰的位置,或是作为鬼卒坐镇一地,借助外部环境抵挡自身,或是作为鬼神等待山上仙真、教主度化,帝君、冥王诏安。 于個体而言,也算是在破灭之前,寻找到新生的道路。 最后,還有贯穿二十四重冥界的忘川,浩浩荡荡,自轮回下方生出,环绕一圈后,又回归轮回。让這個循环变得更加灵活,也在最大可能性上,将原本无法再次利用的资源利用上。 比起玉宸当初开辟的一些阴世地府,地母搭建的這個结构,显然利用率要高出不少,且更能兼容诸多不同的体系,调动更多力量。 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又是极大的刺激了玉宸对应的道炁。 但最让通天感兴趣的,還是落入山底的八重冥界。 上面二十四重已经形成了一個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循环体系, 最后独立在底下的八重又有什么用?按照现在冥土的结构,底下八重已经接近宇宙的底层,靠近天地胎膜,甚至部分已经从外界混沌重叠才对。 因为突如其来的好奇心,通天的意志不断下坠,小心观摩。 但他刚看到八重冥界的时候,立刻感受到一股庞大的吸引力从八重冥土的中央升起,而后又有一股力量稳固他的意志。 四处张望,通天发现這冥土的底层,竟然有八尊奇特的地母化身,立于八方,锁定虚空,将大地的概念稳固,而后不断承载自冥界落下的,诸多无法被消化和重新利用的杂质。 “陛下您這是?” “你小子果然来了。” 一尊距离通天最近的地母化身似乎笑了起来。 這尊地母化身的状态非常奇特,好像是一個不断死去,又不断重生的女子。 她笑的时候,正好处在血肉膨胀的状态,嘴角刚刚勾起,皮肤上浮现出一道道黄、赤、黑、青的斑点,并且迅速开始败坏,流出脓血,生出虫豸,进而血肉模糊,等她一句话說完,脸上只剩下白骨。 并且,這些白骨還在不断腐化、干裂,最终化作万千粉尘,只剩下一個模模糊糊的影子,留在原地。 ……………………先发后改·半小时内更替·以下为新書试读…………………… 弥罗的洞府位于位于山顶,环境清幽,边上又有一口灵泉,可供日常修行所需,在宗门为内门弟子准备的诸多洞府之中,算不上最好,却很适合弥罗。 最重要的是,這处洞府上代主人已经离去十年,多年空置,让其中既沒有残留的气机影响,又有足够完善的基础设施,弥罗简单整理后,便能入住。 他取出代表自己身份的玉牌,念动咒语,边上灵泉之中,便有一道水光腾空,化作一只巴掌大小的游鱼架着水汽,落在弥罗面前,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低头道:“小的乃是此地灵泉孕育的洞府之灵,名唤阿泉,见過弥罗老爷。” “竟然是泉精?” 弥罗看到阿泉有些惊讶,在外门的时候,他便听闻内门弟子的洞府,都有对应的管家和杂役。 一直以来,弥罗都以为這個管家和杂役是术法凝练的咒灵、符灵一流,不想自家洞府的,竟然是泉精。 要知道,這类泉水灵机孕育的精灵,对于生活环境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但凡所在泉水使用過度,或者被污染,都有可能使其死亡。 弥罗望了眼自家洞府边上的泉水,又看了看阿泉,有些担忧。 按照他原本的想法,是想要将自家灵松,种在灵泉边上,再培育一些简单的灵植,等到自己外出归来,正好能收割一波。 可若是泉水已经孕育精灵,這個想法便不好继续。 似乎察觉了弥罗的,阿泉急忙道:“還請老爷放心,我虽然是這口灵泉孕育,但经過三百年的修行,已经摆脱了此地灵泉的束缚。您可以自由使用,若是担忧影响,可以将涉及到灵泉的工作交给我,我在灵植养护、培育,灵泉使用,以及洞府规划方面,都是拿到宗门教谕的甲等评定。” 說着,阿泉在半空中晃了一下,小小的尾巴卷起道道水雾,投影出几份证书。 “那就麻烦你了。” 弥罗也沒有客气,直接将自家灵松转交给水精,而后跟着阿泉进入洞府,听它介绍這处洞府的现状。 “整個洞府内部基本是按照宗门标准搭建的,但在细节上,比标准高了一到两個档次。有静室一间,书房一间,丹房一间,府库三间……除此之外,還有一间扩建的庖房。其中,除去庖房外,每一個房间都有宗门准备的一套基础阵法,老爷若是想要更换,需要去明德峰提前說一声。” 阿泉带着弥罗在洞府内走了一圈后,又是来到洞府外,一边在空中游动,一边继续解释。 “洞府外,除去按照宗门要求,搭建了一处修行术法用的平台,采气用的法台,足够面积的特定灵植外,還有开辟好的灵田四亩,灵泉一口。老爷若是有需要,還可以同我說一声,洞府四周该有渐进六亩空地可以自由使用。只要不超過宗门要求的标准,我們可以根据需要,自由使用。” 阿泉說到這裡顿了顿,又道:“在灵泉的边上,還有生长少许灵竹,都是受泉水滋养而生,勉强算得上是灵材。老爷若需要,都可拿去使用。若是老爷不喜歡灵竹,也可以将其铲去,将灵松种在那裡。那也算是洞府外灵机最浓于的地方了。” “灵竹长成也不容易,无需铲除。灵松的位置你安排就好。” 弥罗看出阿泉对那灵竹似乎有些感情,自然不会去做那恶人,同其交代两声后,便是来到修行术法的平台前,将周围法禁开启,翻阅自己選擇的三门术法。 其中,观气修行非一日之功,需要长年累月才见功效,暂且放過。 服食更多的是用来辅佐消化丹药和食物,同样可以先放在一边。 弥罗拿起最后一门术法御风,开始尝试着修行。 “贵虚尚玄,秉要执本,有无皆忘,万异冥一,清虚无为……务崇不竞,合于天地。动乎至虚,游心太无,驰於方外,行於无门,听於无声,视於无形,不拘於世,不系於俗……” 口中默念真言,缕缕元气汇聚,初时還算正常,可第一缕元气被弥罗引动,于平台上凭空生风后,四周元气就像是被人饲养,见到食物的锦鲤,疯狂的向弥罗涌来。 转眼之间,道道罡风生出,向着四面八方席卷。 毫无防备的弥罗直接被罡风吹得灰头土面,好不狼狈。 有些诧异自身变化的弥罗,看了看玉简中的描述,回忆了一下自己刚才施法的步骤,都沒有错。 思索片刻,弥罗才回想起云长空曾和他說過,他是转舟道体,在施法上比一般人更有天赋。 只是筑基前,弥罗因为沒有直接施法的能力,对于自身转舟道体的认知不够明确,以至于沒有意识到他施展术法,能够轻而易举的引动天地元气,消耗不大,力量却强了数倍。 這种道体的特性,导致弥罗在尝试施法的时候,明明是按照玉简内记录的标准,却造成了這不知道该說是以成功,還是失败的结局。 此后几天,弥罗一边寻找转舟道体的信息,一边尝试各类术法的修行。 得天地之纲,知阴阳之房,见精神之藏,则数可以夺,命可以活,天地可以反覆。 這是妙有宗關於转舟道体的解释,而弥罗的修行,也正如這段描述一样。 对天地之间运转的道则法理,元气规律,弥罗有一种莫名的直觉,每次施法总是能够处在最契合的状态,他学习的所有术法,都能一次性施展成功,并且威力不俗。 同时,弥罗本能的知道如何顺应阴阳变化、精气神运转的规律,能用最小的精神,调动最多的元气。 這看似是一件好事,却也导致妙有宗内關於术法修行的经验,基本对弥罗沒有用。 他也很难把控自己释放的术法威力,很多辅佐生活用的入门术法,在他手中都会变得杀伤力十足。 催生火苗,点火用的明火术,在弥罗手中成了能够点燃山林的焰火咒。 一般修士用来拿放书籍,最多搬运一下座椅的驱物咒,弥罗在尝试的时候,直接把书本和石桌一起召来,差点砸到自己。 哪怕弥罗自身,因为转舟道体的缘故,不会受到诸多术法的直接伤害。但這一次次灰头土脸的经历,外加修复的消耗,還是让弥罗决定将术法的修行放一放,先温养一下新入手的法器金钱剑,并且更换一下手中现有的符器。 而在此之前,弥罗需要去一趟玄台峰,借阅一些相关的资料。 ps:日常求订阅、收藏、月票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