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少年心性
对,阎立本這张画就应该取材醴泉,然后把他爹和元世伯、周爷爷书写大篆、石鼓文的景也加上。再還有今天的衍圣公、杨阁老、张阁老、董阁老、刘阁老、谢世伯全一块加上。
這是几個了
小手悄悄背身后数一数,正好两只手数完,還多一個,十一個。离十八還差七個。
嗯,朝廷六個阁老,今儿两個沒来,后续必是得补上。這样就剩五個了。
再還有谁呢
仰头看看两個哥哥,孟筤有了主意他两個哥哥学问也好的很,再有個几年必是也能算上。
他往后一定好好用功,不叫他大哥、二哥再给他操心,使他们能专心科举书法。
似宋有“苏门三学士”他爹、他哥都這么有学问,将来只他沒学问可不成,他要做“孟门第四学士”
艾承贤沒有孟家子弟的家学,但他现在国子监读书,同学不是各地才俊,就是非富即贵,又甚至两者兼而有之,见识着实增长了不少。
眼下艾承贤望着谢尚、文明山不免叹息他爹的楷书纵是不错,但分跟谁比,且书写的姿态更是远沒有谢世伯、文世叔這样的风流倜傥。
写字既称作书法,能当一门学问,只把字,還是举业恭楷写好,是远远不够的,起码在翰林院不够。
似圣人云居移气,养移体。固是诚不欺我焉,但若沒有来過京城,亲眼见识過這些世家子的富贵风流,只在他们家乡,又怎么能够想象
他家家业薄寒,跟谢家、文家沒法比,养不出谢师伯、文世叔這样的锦绣子弟。他即便沒必要怨天尤人,但若今冬大考后,谢世伯、文世叔能放国子监的差事,他跟着得些教诲,也都是好的。
国子监念了三年,艾承贤也看出来了,似他爹艾正這样只会念书作文的寒门学士,在翰林院的前途实在有限翰林院最高级别的掌院之下就只一個五品的翰林学士、四個从五品的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四個六品的侍读、侍讲,从六品之下才是不定数。
偌大翰林院四五十個人,绝大部分都卡在从六品升六品上。
偏他爹同科的状元、探花比以往都更为出彩,相应地他爹在翰林院的境遇比旁人也更为艰难。
可预见的,今冬大考后,翰林院但凡有定额学士外放,多半就是谢世伯升迁侍读、侍讲。
他爹跟文师叔现任都是七品编修。即便這回大考,他爹成绩斐然,升了从六品编修。但三年后再想往上升,必是难争過文世叔。
且朝廷三年一第,另還有恩科,往后六七年裡,势必又将有四科一甲庶吉士,一百二十人加入翰林院。
他爹想在翰林院熬成六品实在很不容易,更别提后续升迁了。
艾正只得一個儿子进国学的名额,艾承善现在家中跟着艾正念书,少与人交往。见识比他哥艾成贤委实差了许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他兄弟感情再好,艾成贤再愿意给艾承善讲国子监的故事,于艾承善终還是窥豹一般,不得见全貌。
由此艾承善当下的惊叹比艾承贤更甚,甚至還头一回艾承善還意识到他爹這個榜眼,学问并不似他早先想的那样全然盖過探花文明山,起码在书法一道,便是远远不及,,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